文丨美子 審丨錦翰
引言:對於中國與印度的關係,中國也始終保持著自己一貫的態度,珍惜當下雙方來之不易的和平局面,致力於實現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希望兩國能夠共同維護現有的成果,完善邊境管控,不斷積累相互間的信任。
前駐華大使顧凱傑發表文章
從2016年到2017年顧凱傑擔任印度駐華大使,並在之後的中印“洞朗對峙”期間擔任關鍵對話者的角色,這位“中國通”在卡內基印度中心網站發文,闡述三個時期下產生的誤解對中印關係造成的影響,確實是簡明扼要地梳理清了阻礙在中國和印度建立長期穩定的友好外交關係間的最大問題。
中國、印度存在三大誤解
第一個時期的誤解發生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該期間中國的全球影響力開始擴大,使得新德里擔憂印度利益會受到破壞,從而反對相關的中國政策。也因此引發了連鎖反應,造成雙方相互牴觸的情緒,缺少合作往來和政治溝通,導致兩國之間的嫌隙沒有得到及時的修補。
第二個時期的誤解在於中國對莫迪政府的“鄰國優先”政策,以及其與美國保持高度緊密聯絡“持負面態度”,而印度政府則認為,中國對印度的國際利益不敏感,從而加深了兩國的領導層理念上的疏離,但明顯的是,美國對中國的“敵意”沒有絲毫遮掩。
第三個時期的誤解產生於美印在印太地區的合作確立之時,外界猜疑此舉在一定程度上表露想要遏制中國新興大國地位的意圖,中印關係進一步惡化。究其原因,還是在於美國、印度、中國三者外交關係的盤根錯節,在中印關係中,影響最大的莫過於他國的“搗亂”。
再受他國挑撥,因而漸行漸遠
綜合文章所述內容影響中印關係的誤解,主要在於印度對中國經濟影響的擔憂,以及中國對美印關係的看法。雙方之間經過了其他角色的參與之後,中印離心,關係每況愈下,其中不得不說當屬美國最為賣力。美國一直以來插手印太地區事務,竭力拉攏盟友舉行美日印澳“四方對話”,更是在去年中印“洞朗對峙”期間加強與印度的聯絡,簽訂合作協議,將其“反華”道路走到黑。
若印度有意加強與中國的關係,建立友好外交,就需要印度重新審視與他國之間的關係,重視修復被挑撥後產生的中印“嫌隙”,在彼此的相互助力下,增加兩國信任,鞏固兩國和平共處,長治久安的關係。且兩國間可以共同發揮經濟貿易上的優勢,實現共贏。
目前,中印對峙的僵局已然達成了撤軍的共識,在新一輪“四方對話”會議之下,印度對華的措辭和態度也相對謹慎。更有訊息透露,莫迪政府將放開中企在印投資限制,著重開始關注中企投資提案的批准率。兩國關係正趨向緩和,和加強友好合作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