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九堡商貿中心6樓,迎來浙江地區今年首個秋冬內衣釋出會,吸引了來自浙江省內各地客戶參加。
這場釋出會的成功舉辦,讓幕後溫商老闆陳善勇鬆了口氣,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的種子,已經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
陳善勇,1970年生人,溫州永嘉縣橋頭鎮人,杭州針織內衣行業協會會長、杭州棉儂內衣有限公司總經理。他溫文爾雅,語速不緊不慢,他的奮鬥歷程由此徐徐展開。
|掙錢的慾望
陳善勇所在的村子,人多地少,大部分勞力都外出跑生活。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橋頭鎮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勇立潮頭,後發展為富有盛名的“紐扣之都”“拉鍊之鄉”。
每天回到家,聽到的都是父母跟鄰居聊別人家賺錢的事,這極大刺激了他輟學的念頭。有人請他去彈棉花,月薪16元,工資太低,不去。有個親戚叫他去菜場做幫工,每月60元。對比當時城市裡的公務員,每月工資150元左右,他覺得這個親戚開的工資還算不錯。
16歲,他初二讀完,正式踏上了社會。年紀不大,做起事來很用心,能吃苦耐勞。
做了一年,親戚缺乏誠信沒有給承諾的工資。第二年,陳善勇離開親戚那裡,心想著一定要改變自己,到外面去闖一闖,尋找自己想要的生活。
|白手起家
1990年一次偶然的機會,陳善勇透過在杭州發展的同學關係,瞭解到杭州機會多,來到杭州後,如願找到了自己作為發展起點的生意,並向親朋好友借了5000元錢,作為創業資金,開始在杭州創業。
有了根據地,陳善勇潛心經營,鑽研市場行情、貨品、商業管理,他的生意逐漸有了起色。腳下的路越走越寬。後又結識了他現在的妻子詹愛珍,兩人一起打拼,組建了幸福美滿的家庭。
“那時候的錢好賺,只要有東西賣,就會有人要。房租、人員工資不高。當時杭州普通人員工資每月100元左右。靠近西湖邊的房子,二三十平米,每月租金100元上下。晚上,還能經常和朋友在西湖邊喝酒、吹風。”
|半路轉型
陳善勇的妻子詹愛珍憑藉女性的敏銳,以及曾做過裁縫的經歷,認識到內衣是一個難得的商機。他們果斷地抓住了這次機會,轉型經營女性內衣。那時的文胸內衣沒有品牌可言,大部分是從廣東、上海、溫州進貨。陳善勇開設了10多個直營專櫃,生意紅紅火火。
隨著中國內衣業的發展,品牌競爭之路勢不可擋。2018年,他在九堡商貿中心開設了旗艦店,之後又陸續拿下10多個二線品牌的浙江總代理,內衣事業蒸蒸日上。
陳善勇一度有過到廣東建內衣廠、創自己品牌的想法。“考慮到自身文化水平不夠,還考慮到不能照顧好自己的家庭,所以選擇了放棄。”
|永遠的驕傲
陳善勇不願捨棄兒女去外地建廠,那是因為他有兩個“績優股”——優秀的女兒、兒子。
現在看來,他當初的決定是對的,最終把女兒培養成了北京大學高材生,兒子是上海交通大學高材生。一對優秀的兒女,是陳善勇夫婦永遠的驕傲。
在子女教育方面,陳善勇有個“簡單”的理念,就是讓子女在父母的陪伴下,在自然的社會環境下學習成長,培養他們自主、自律的好習慣,不搞特殊化教育。
陳善勇平時很忙,應酬也不少,但凡在家,就會抽機會與兒女溝通交流,聊聊學習、生活上的事,增進彼此間的理解和情感。哪怕晚上沒時間,第二天一大早,他也會起來陪子女一起吃早餐,從不落下溝通這節課。
他從沒想過把兒女送國際學校,也沒有花費巨資送入民辦學校,而是順其自然,讓他們在自己身邊成長,在公立學校逐步升上去。
一對兒女進入名校,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陳善勇內心深處沒有做大事業的遺憾,也帶動了他整個家族的學習氛圍,小輩們在學習上爭上游比高低,成了他們家族必爭的榮譽。這與他年少時的景象大相徑庭,令他欣慰不已。
溫商在子女教育方面,越來越重視,這不僅僅是為了彌補自己心中的缺憾,更是對子女寄予了厚望,未來事業的繼承和發揚,還要靠下一代接力。
出品|名聞傳媒
文圖|劉水清
校對|衛 寧
稽核|方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