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從1981年4月12日,哥倫比亞號太空梭首次發射升空,到2011年7月8日,阿特蘭蒂斯號太空梭最後一次發射升空,太空梭在世界航天史上為期30年的表演終於落下了帷幕。

曾經被寄予厚望的太空梭計劃,為什麼會被終止呢?其實箇中原因,我們不難看出。相比傳統的運載火箭而言,太空梭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可重複利用,因可重複利用,成本便會大大降低,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卻並未實現這一目的。太空梭雖然可以重複使用,但維護成本極其高昂,以其中的隔熱瓦為例,就需要每次更換,所以實際的運營費用比預想的要高上很多。如果僅僅是因為省錢的目的沒有達到,也許太空梭還不至於被徹底廢止,畢竟作為可重複使用的航天器,太空梭對於航天技術的突破具有重要的意義。

太空梭計劃之所以被終止,還有第二個原因,就是它的安全性。

因為可以重複使用,所以太空梭相比普通運載火箭而言,在各方面的技術要求都是相當高的,而現實是人類的航天技術似乎還無法滿足太空梭的技術要求,在美國的太空梭史上,一共製造過5架太空梭,而其中就有兩架失事,或爆炸,或解體,僅挑戰者號太空梭的爆炸就一次性造成7名宇航員喪生,這不能不讓人對太空梭的安全性產生質疑。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2011年阿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升空之後,美國正式終止了太空梭計劃。不過,太空梭並未因此而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在美國之後,又一個雄心勃勃的國家再次將“太空梭”送上了天,它就是印度。

印度發射太空梭?這的確是一件蠻令人驚訝的事情,因為印度迄今為止可是連載人飛船都沒有發射過啊。

連載人飛船都還沒有發射,就將太空梭送上了天,這是怎麼做到的?印度發射太空梭的時間,其實比我們想象的還要早,在2016年5月23日,印度首個用於技術驗證的太空梭“RLV-TD”發射升空。其實,“RLV-TD”到底是不是太空梭,這還是存在爭議的。

單從外形上來看,它與美國製造的太空梭極其相似,如果說有什麼差別的話,那就是體型更小,其長僅為6.5米,重量不過1.75噸,這基本就可以稱之為是一個“太空梭”外形的汽車,當然,你也可以稱其為迷你版的太空梭。這麼小的太空梭能坐幾個人?這個問題不需要擔心,因為此次發射根本沒有載人。

其實,相比太空梭,“RLV-TD”更像是一架空天戰鬥機,所謂空天戰鬥機是一種可重複使用的天空飛機,它由火箭發射升空,可以在地球衛星軌道上飛行,也可以自行進入大氣層,被認為是未來戰鬥機的雛形,其代表就是美國的X-37B。

“RLV-TD”的發射方式和空天戰鬥機是如出一轍,印度將其安裝在了火箭的尖端發射升空,而最終也只是到達了大氣層的邊緣。不過“RLV-TD”到底是太空梭,還是空天戰鬥機,我們說了不算,還是印度說了算,它就認為“RLV-TD”是太空梭,而且未來還要發射它的升級版,到時就能夠真正進入太空了。那麼美國都已經廢止的太空梭計劃,印度為什麼又要拿起來?

印度之所以研製太空梭,並不是因為對太空梭有所偏愛,而是印度一直都有一個航天大國夢。

印度的航天夢還真不是白日做夢,在當今世界,除了中、美、俄、歐之外,在航天技術上還真沒有誰能夠跟印度比。在過往的20年間,無論是探索月球,還是造訪火星,印度是一樣也沒有落下,其中既經歷了月船2號月球車的著陸失敗,也經歷了“曼加里安號”火星探測器的成功進入火星軌道,未來印度還計劃研製更大型的運載火箭,預計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將達到20噸,這已經快追上我們的長征五號了。

更有甚者,印度還宣稱會在30年後擁有全球最領先的超重型運載火箭。至於能否實現,我們只能拭目以待,但無論如何,印度的這份航天雄心還是值得我們肯定的,人類要想邁向太空,真正成為一個“星際物種”就需要這樣的航天雄心和探索精神。

23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小說:女人想要疏離,卻又放心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