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2年前,有幸參加了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的決策學課程,授課的老師是烏耀中教授。這個課程圍繞著人們在判斷和決策過程中會出現的不自覺的決策思維方式展開,著重討論瞭如何避免自己在思考上的決策陷阱以及使用正確的決策思維方式。儘管2年過去了,我對烏教授的講解依然記憶猶新,並經常能在自己的學習工作中運用當時所學。所以想重新再一次回顧這一段課程的學習,記錄下烏教授講解的精彩之處。

上完決策課,瞭解了有關決策的理論框架,接下去我們都在尋找一套切實可行的決策方法論。在烏教授推薦給我們的《決策的藝術》一書中,曾經提到一個系統的框架方案,該書的作者哈蒙德將之稱為有效決策的八個關鍵。這八個關鍵其實就是我們在做決策判斷時,所考慮的八個不同維度的要素。他們分別是:

問題(Problem),找到決策的關鍵問題是什麼,否則可能一開始就在錯誤方向上一路狂奔了。

目標(Target),明確自己的做決策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什麼,其實解釋問自己是出於什麼目的或者從什麼角度去看待自己的決策問題的。

備選方案(Alternatives),儘可能列出所有的備選方案,決策無非就是從眾多的備選方案中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又能幫助自己達到目標的備選方案的過程。

結果(Consequences),瞭解所選的備選方案可能帶來的各種結果是什麼,哪個結果離我們做決策的目標更近。

取捨(Trade offs),由於我們在做決策的時候,想要透過決策達到的目標通常情況下會有多個目標組成,有些目標之間可能存在衝突或者利益相悖的情況,如何權衡好不同目標的利益關係,透過分析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就是決策的考慮分析過程。

不確定性(Uncertainty),儘可能分析預估有可能會出現的不確定因素,及其可能出現的機率大小。

風險承受力(Risk Tolerance),當決策的時候出現不確定性,也就是意味著風險的降臨,瞭解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 ,可以幫助我們在選擇保守備選方案和激進備選方案中的風險平衡。

相關聯的決策(Linked Decisions),決策的問題很多時候都是不孤立的,它經常和其他的決策問題交織在一起,彼此影響。剖析決策的關聯影響,無論是其他決策給本決策帶來的外在影響還是本決策給其他決策帶去的後果影響,是幫助我們著眼與全域性,而不是關注在區域性的關鍵因素。

這八個關鍵因素在我們做決策的時候缺一不可,如果我們可以按照這個框架去考慮我們的決策問題,那麼我們的決策質量就可以得到相對的保證。

6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變態農家樂老闆專挑情侶下手,韓國真人真事改編,電影名《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