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網友提出此事,意思是他不理解為什麼生活在五六十年代的人苦中還能有樂,苦到那個份上,不該有樂了,如果有樂,那一定是孩童,不懂事。現在,我將我兩次回的貼子復置如下:
(一)
同庚同鄉,首先肯定你講得都是真實的。
然後就是認識問題了。
五六十年代的快樂不是凍餓出來的快樂,凍餓很苦,本身是不會讓人快樂的,那麼,快樂從何而來?
一、新中國成立,中國人終於站起來的快樂。
二、一個受舊體制壓迫多年,一個階層最終得以翻身解放的快樂。
三、剛建國條件差,苦是必然的,但有希望,知道通過幾年乃至幾十年的艱苦奮鬥,幸福生活一定會到來。
四、人性淳樸、人心思進、人身平等的快樂。
五、基層精神文化生活的快樂。小時侯,不大的村子唱戲\放電影,長大後再沒有過。
六、精神層面壓力小,就業\住房沒有如今焦慮。
(二)
苦中有樂的情形及原因巳經說得很清楚了,現在不是嗎?父.母為孩子在城裡買房,節衣縮食,也苦,想到買房有希望,也樂。五六十年代是特殊年份,老鄉如此希望人們說苦中無樂,讓人費解。
結果發現,這位網友只回復、肯定有痛苦回憶的人,對持苦中有樂觀點的人一概不予交流,這讓我不得不懷疑他的動機。
五六十年代是一個特殊的年代,剛建國,百廢待興,國內國際困難重重,物質生活苦是一定的,也是所有人都認同的,只是在如何認識這樣的狀況上有了分水嶺。
三種人,一種人將此歸根於制度,情緒低落,看不到希望,於是快樂無從談起。一種人將此認為是前進中的暫時困難,快樂有了源泉。第三種人其實不是不懂,而是有意拉仇恨,矇蔽一些認識淺薄者。
我們 馬上要迎來建黨一百週年,如何認識新中國的歷史,這也是黨史學習不可忽視的一個內容。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