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印度媒體近日報道稱,在過去7年間,有近800名印度陸軍、海軍和空軍人員自殺身亡,而且還有20起軍人“自相殘殺”的事件。按照編制一算,差不多每年都有一個連的官兵死於自殺。印度國防部官員還在回答國會方面相關詢問時表示,軍方已經採取“多項措施來緩解部隊的壓力”,手段包括部署專業心理諮詢人員、改善士兵伙食待遇、提供壓力管理培訓和娛樂設施,以及改善休假制度等。
印軍高層的說辭可謂是優秀的“模範式回答”,不過考慮到印度人的性格和軍隊之中長期存在的官兵緊張關係,大家姑且當這些承諾只是說說就好了。在印度軍隊中,基層軍人特別是士兵的精神壓力緊張到自殺或自相殘殺的程度,其實在這個國家早就不是什麼少見現象。如果我們稍稍瞭解一下印度軍隊內部的扭曲情況,大概就不會為每年上百人自殺感到意外了,甚至可能會感嘆“印度軍隊自殺官兵的數量並不算多”……
人們常說,如今的印度處於“半個身子進入現代社會,半個身子還停留在近代甚至古代”的混雜狀態。拿印度軍隊來說,古印度時期選拔軍人的基本原則是基於種姓制,種姓高貴的人就會獲得權勢、成為統領,低等種姓的人就去當基層士兵,種姓太過“低賤”者連從軍都不配。英國殖民者到來後,作為殖民地武裝的英印混編軍隊基本上採取英國人指揮,印度高等種姓者“幫腔”,中低種姓者“送死”的做法。
二戰結束後,印度獲得獨立併成立了自家正規的武裝力量,當然仍是脫胎於殖民地武裝。英國殖民時期遺留的軍隊內部矛盾不僅未能解決,反而有進一步激化的麻煩。比如之前“幫腔”的高種姓者基本壟斷了軍隊中高層軍官的份額,利用手中的權力對其他種姓群體和不同信仰的參軍者進行壓制。
武德充沛的錫克人中有不少軍官,憑藉不可小覷的軍事傳統和兵權,尚有一定自保能力。至於武德不足且種姓也比較低下的基層士兵群體,就沒那麼走運了。某種情況來說,獨立後的印軍基層士兵受到的待遇,甚至比殖民時期之前更加惡劣。因為在那個時代,印度莫臥兒王朝的統治者不信仰印度教,對不同信仰派別採取較為平等的政策。
然而近代以來,在人格上主張平等的觀念未能在印度軍隊中得到推行,後果就是軍官與士兵的關係常常形同貴族對待奴隸,這種扭曲的關係不僅在戰時會嚴重削弱軍隊戰鬥力,在和平時期也是潛藏在軍隊內部的不安定因素。
此外,印度軍隊雖然被戲稱為是“人傻錢多”的瘋狂軍火買家,但論財政開支,這個國家其實並非真的富裕到了可以“一擲千金”的地步。為了“摳出”錢買軍火,一個在古代或者近代很常見,但在現代卻很作死的老辦法又被端了出來,即剋扣基層軍費。
近年來,印度軍隊屢屢被曝出軍糧被倒賣,基層士兵伙食不如牲口的飼料,以及低等軍官退休金屢遭削減等訊息。種種“騷操作”之下,印度軍隊內部關係又怎能不矛盾重重?自殺和自相殘殺的事情自然就成了“日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