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導語:一個人被挖去了心臟,卻依然能行走如常,不見血跡,並且還能策馬奔騰,與人對話。這樣的情節也只能出現在神話小說中了。最經典的橋段就是《封神榜》中的比干了,被紂王挖心後不但不死,還能翻身上馬出城狂奔。直到邂逅了一位賣無心菜的婦人,比干才倒地而亡。

在電視劇中,那位賣菜的婦人是妲己變化的。其實,在原著中根本不是。如果是妲己變化的,反而畫蛇添足,失了“內涵”。

1、比干慘遭挖心的前因後果

比干是紂王的親叔叔,之所以被妲己懷恨在心,是因為比干奉命去鹿臺做陪宴官,卻無意間發現:妲己請來的這些所謂的仙人,竟是妖精所變。

比干羞惱不已,自己堂堂一丞相王叔,居然給這些妖精把盞斟酒。真乃欺人太甚。既已知道這是些妖精所變,比干自然不會輕易饒了它們。下鹿臺後,比干告訴武成王黃飛虎:鹿臺上那些所謂的神仙,不過是些狐狸雉雞之類的妖精。當下與黃飛虎謀定,悄悄跟蹤那些妖精,鎖定老巢後,一舉搗毀它們的巢穴。

最後黃飛虎一把火燒死了軒轅墳的狐狸們。豈不知,那竟都是妲己的子孫。光是燒死了這些妖精,比干仍不解恨,命人剝其毛皮,給紂王做了一件大氅奉上。妲己見罷頓時心如刀割,發誓一定要血債血償,為子孫們報仇雪恨。這才有了後來的比干挖心。

對於比干來說,最大的絕望,不是來自於妲己的暗算,而是來自於紂王的昏聵與絕情。為了一個妖豔的婦人,竟能向自己的親叔叔下毒手。這種憤怒與痛心,遠比挖心本身更令人悲憤絕望。

倘若是紂王病重垂危,需要用嫡親叔叔的心肝來拯救自己,比干一定會毫不猶豫,而且心甘情願地奉上自己的心。即便是死,也會含笑九泉。

於私,他拯救了自己的親侄子。於公,他拯救了成湯社稷、一代君王。於內,他無愧於父兄家人,於外,他無愧於天下百姓。這樣的歸宿和死法才是他最想要的,因為,至少自己死得重如泰山。

然而,如今的侄子,卻為了一介毒婦的蠱惑,竟要殺害自己的親叔叔。不僅殺害自己的親叔叔,甚至連他自己的結髮之妻和親生兒子都不放過。這分明是自絕後路啊。

這樣的君王還有什麼希望,這不是亡國的前兆麼?這可是自己的祖宗打下來的江山,就這樣白白斷送在這個不肖子孫手裡。比干即便死,也是死不瞑目,難以甘心的呀。

2、比干遭遇賣菜婦人

原本,被姜子牙使用了法術救命的比干,是可以藉助那個法術苟且偷生,麻痺自己的。然而,他卻不幸遭遇了賣菜人。原著原文如下:

黃飛虎見比干安然無恙地走出來,心中大喜。

忙上前問曰:“老殿下,事體如何?”比干不語。百官迎上前來,比干低首速行,面如金紙,徑過九龍橋去,出午門。常隨見比干出朝,將馬伺候,比干上馬,往北門去了。

此時的比干,已經成了行屍走肉,並不知道自己的心“已經死了”。這是姜子牙的“麻醉藥”所致。而且,比干在挖心的過程中,全程沒流一滴血。這個止血技術還蠻高階的哈,現代的醫療技術這麼發達,都做不到在手術過程中“兵不血刃”,姜子牙卻做到了,他真該將此技術申請專利、推而廣之啊。言歸正傳:

且說比干馬走如飛,只聞得風響之聲。約走五七里之遙,只聽的路傍有一婦人,手提筐籃,叫賣無心菜。比干忽聽得勒馬問曰:“怎麼是無心菜?”

婦人曰:“民婦賣的是無心菜。”比干曰:“人若是無心,如何?”

婦人曰:“人若無心,即死。”比干大叫一聲,撞下馬來,一腔熱血濺塵埃。

有句話說得好:“有時候,即便是一個傻瓜的一句話,也能恰好點中你痛處,讓你瞬間幡然醒悟、痛不欲生。”

而這個賣菜的婦人,就臨時扮演了這樣一個角色,她這句貌似普通的話,卻暗含著人生的哲理與玄機。在比干聽來,竟如當頭棒喝,醒醐灌頂。

話說賣菜婦人見比干落馬,不知何故,慌得躲了。

黃明、周紀二騎馬,趕出北門,看見比干死於馬下,一地鮮血,濺染衣袍,仰面朝天,瞑目無語。二將不知所以然。

原著中,並非是妲己化身的婦人,而就是一個普通的賣菜婦人。也就是說,連市井街頭一個賣菜的婦人,都知道人無心必死,紂王難道會不知道嗎?居然可以對親叔叔亮出無情鋼刀?

如果比干不對紂王抱有期待和幻想,只求明哲保身,“沒心沒肺”的活著。或許仍然可以做他的逍遙王叔。可他偏偏以為:人失去了信念和信心以及對未來的希望,就不能活了——而且,連賣菜的婦人都這麼認為他堂堂一個皇族貴胄,怎能苟且偷安,“沒心沒肺”活著?

所以,悟透了這一真理的比干,瞬間感覺生無可戀,精神支柱一下子崩塌,這才導致徹底死透了。

對於妲己來說,只要比干對成湯的江山“死了心”,對紂王徹底“死了心”就等於報了仇,也推動了她的特務計劃。根本沒必要再去摧殘比干的肉體,一具行屍走肉而已,即便有口氣在,對她的推動計劃又有什麼影響?所以說,賣菜的婦人根本不是妲己變化的,因為沒必要。

6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為什麼沒人騎斑馬?有!他們在拿命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