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明執導,金璐編劇,殷桃、宋軼、趙今麥、夏若妍、胡連馨主演,改編自朱德庸系列漫畫《澀女郎》的都市情感劇《愛的理想生活》即將在湖南衛視、騰訊影片及芒果TV迎來收官。
人生曲折迴環,跌跌撞撞之中,所有人都向理想歸宿更近了一步。溫如雪和白相聞在新的起點上開始新一輪“交手”,戴希希完成了從“嫁給婚姻”到“嫁給愛情”的轉變,丁薈橋光明正大地贏得了總經理的寶座,溫小陽的作品打動了她的第一波讀者。征程再啟,生活繼續。
《愛的理想生活》的味道是豐富的。
它是都市劇,是情感劇,更是當下熱門的“女性題材”。它寫都市普通人的拼搏攀登,也寫逆勢上行的女性成長。有劈風斬浪的生活高光,也有娓娓道來的生活絮語。它聚焦女性的生活困境,用理想註腳回答著現實議題。
最難得的是,它並不執著於給出“唯一解”,而是讓劇中人在不斷試錯之中,為熒屏外的觀眾提供情感的介面。或許你不認同她們的做法,或許你對生活有著自己的信念,但《愛的理想生活》依舊能夠給你思考。對觀眾來說,這部劇就像是一面“鏡子”,可以讓你在評價、爭論的時候,代入自己的心境與情緒。
拒絕“被定義”,闖出獨立真我
關於這個問題,在幾乎所有的社交網站,女性收穫的答案几乎都是統一的——“搞事業”。
這個答案確實沒錯,也確實在現實中行之有效。但這並不代表著女性要被限定在標準的框框裡,更不意味著它能夠解決所有人在所有情況下面臨的問題。
在當下,對“獨立”的需求不是單向度的,“獨立”也不只有一種解法。不論是職場成功還是進入家庭,不論是全情追愛還是“人間清醒”,面對任何一種議題都要允許不同意願存在,只要這些意願是源於自我的需求,就是當下女性獨立應有的百花齊放。
《愛的理想生活》圍繞著四名不同身份的女性,勾勒出四條敘事線索,也描摹出獨立的四種開啟方式。
或許誰都沒想到,萬草叢中過、片葉不沾身的溫如雪(殷桃 飾),是最先結婚的那一個。在我的心裡,連溫小陽(趙今麥 飾)的優先順序都在她之前。
雖說選擇“閃婚”是另有隱情,但兩人的感情卻做不得假。於她來說,結不結婚從來都不是兩難困境,而只是一名強者、智者所作出的眾多選擇中的一個。既然遇到良人,倒也沒有必要再扭捏。結婚不是命運歸途,只是灑脫人生選擇中的謹慎一步。
戴希希(宋軼 飾)則是個純粹的“結婚腦”。從開篇到結局,觀眾幾乎全程見證著她的“逼婚史”。對戴希希來說,沒有比嫁給喜歡的人做全職太太更幸福的事了。
但要用所謂的“結婚狂”來形容她,卻也有點誇大其詞。
要我說,她更像是個定好了人生計劃的“處女座”。30歲前結婚的決定未必是她的真正追求,只不過在她的認知裡,這就是這個年齡段最完美的選擇。
有趣的是,面對滕總(是安 飾)的求婚,她倒猶豫了。如果為了結婚而結婚,又有何意義呢?你瞧,當初定下抓緊找個人嫁了的幼稚鬼,也成長了。
要說當前大城市中最典型的女性,還屬丁薈橋(夏若妍 飾)。“女魔頭”向來是受人欽佩的,但在成為“女魔頭”的路上,還得付出頗多的努力。在旁人看來,她其實不必這麼拼命。但恰恰是她的“攀登之心”,打動了熒屏外的你我。
縱然男女平等早已深入人心,但職場上的隱形歧視依舊存在。尤其對漂亮姑娘來說,性騷擾、外貌偏見等職場不公屢見不鮮。連事業有成的前男友李文森(孫藝洲 飾)在談及丁薈橋時,都勸她迴歸家庭。丁薈橋自有堅守,用自信和無視迴應,張揚了態度。
至於溫小陽,則宛如紅塵“渡劫人”。這個澳洲歸來的女俠,拳打腳踢地闖入了觀眾的視野。在偶像“別里科夫”的表象與真相之間迷惘遊走,並遭受著來自姐姐的誤會,天真少女初次走出理想的泡泡,便遭受著現實生活的層層重壓。
好在,她足夠善良,足夠“沒心沒肺”,她那隱藏在“天真”背後的、對理想的堅信也足夠強大,在現實的每一次“重拳出擊”之後都能拍去一身塵土,繼續前行。
關於獨立,她們每個人給出的答案都不一致,但各異的生活軌跡卻又投射出各自的精彩。在一眾女性生命變奏的主線外,故事也串聯起了各類人群,觸發了種種性別之外的其他社會議題,生出了更大的現實輻射效應。
拒絕“無腦爽”,直面女性困境
眾所周知,都市女性劇不好拍。以溫和的筆觸描摹人物,可能給人搔癢未盡的無趣感;以激烈的筆觸描摹人物,則難以達到真實的共鳴共情。
《愛的理想生活》便在痛點與真實之間艱難求索出一條道路。劇中,有浪漫的愛情攻防,但角色絕不簡單停留在與男性群體的糾纏上,而是探討了女性面對情感的多種態度;也有步步為營的向上攀登,但它並非糊弄觀眾的“打怪升級”式純爽劇,而是關注女性成長的道路上,所遭逢的種種社會困境與情感困惑。
自強如溫如雪,面對著不懷好意的前男友照例無計可施。小伴郎婚禮上的報復、夜跑路上突如其來的襲擊,以及止不住的流言蜚語,讓這個驕傲的人心力交瘁。子彈射過來時,往往不講道理,只能喟嘆暗箭難防。
本以為結了婚日子就舒心,卻不料事端一茬接著一茬。妹妹叛逆、丈夫強勢,工作中還有小人設伏。人紅是非多,溫如雪估計悟了。
戴希希則彷彿被下了“PUA降頭”。明明是男友的自卑心理作祟,最終反倒成了自家催婚的問題;明明是男友精神出軌了別人,卻被一句“不要翻我手機”整得啞口無言;明明分手不是自己的問題,反要自己率先認錯、借酒消愁。
好不容易收穫了真愛,雙方家庭又鬧出了矛盾。老實說,誰也受不了家長總買保健品,和親家借錢買,更是過分。戴希希可以不在意,但愛孩子的家長看不下去。小兩口在大城市本就艱難,再攤上這樣的男方父母,哪個不焦慮?
丁薈橋被客戶灌酒,險些遭遇職場酒桌潛規則,幸虧李文森及時趕到才得以脫身。好不容易脫離虎口,自己人這邊又生事端。明明可以靠顏值、卻非要靠實力拿下業績,導致上司覺得她“不會做人”,到手的合同就這樣溜走。同事議論她“靠山”太多,嚼舌根的內容雖然無聊透頂,卻有著不小的“殺傷力”。
溫小陽遭逢的問題更貼合Z世代年輕人的日常。面對自己的偶像,如何才能保持一顆平常心呢?想必沒幾個人能做到。當漫畫大神“別里科夫”向自己求助的時候,哪個小迷妹不大手一揮,說一聲“我幫你”呢?但當這個大神有成為“騙子”之嫌,一切就複雜了。
挫折無法避免,但成長的軌跡也肉眼可見。沉迷工作者被真情感動,熱衷婚姻者重歸工作崗位,連叛逆的少女也與生活達成了和解。在曲折跌宕中前進的成長之路才更加真實。
拒絕“她想象”,共鳴引發思考
女性劇為什麼拍不好?
何為主體意識?具體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其一是以女性視角洞悉自我,也就是確定自身本質、生命意義以及在社會中地位的過程。
其二是以女性視角審視世界,從女性特有的感知出發,對社會議題進行觀察與探討,並結合自己的理解得出結論。
簡單點說,就是女人既要“看自己”,也要“看世界”。而要想實現這一切,要做的第一步,就只有拋棄對“她”的想象,讓一個真實的“她”落落大方地出現在觀眾面前。
《愛的理想生活》在這方面下了一番苦功夫。
為什麼這樣說?一個明顯的證據就是,這部劇中的女性形象,幾乎就沒有“完美”的。各種突出的稜角和凹陷的缺點,構成了她們身上獨一無二的特質,也構成了她們前行途中種種坎坷的來源。但至少她們身上的種種不完美,證明了她們不是活在真空中的幻想,而是在現實中摸爬滾打的個體。
就像戴希希,在很多人的眼裡,這樣的白富美不應當有恨嫁的煩惱。但撕卻這一標籤之後,她也只是一個渴望圓滿愛情的普通姑娘。更不消說,她的婚姻觀本就來自於自己的長輩。父母恩愛了一輩子,怎麼自己卻遇不到對的人?
當然,這不是說《愛的理想生活》給出的就是唯一真實的女性樣貌,而是說,這樣的女性形象,證明了《愛的理想生活》採取的是一種開放視角,勉力洞察著真實生活中的女性。對每一個角色所展現出的面貌,不管看上去與周遭多麼格格不入,創作者都努力在現象背後發掘本質,讓人們從中找到共鳴。
隨著劇情的展開,《愛的理想生活》也在不斷引導著觀眾進行思考:倘若是你面對劇中人的處境,應當如何選擇呢?是依循現實還是追逐理想?
#你能在愛情裡做自己嗎#對應的是在戀愛中小心翼翼的戴希希,當一段戀情需要苦苦維繫,甚至連自己都做不成時,放手是否是一種更好的選擇呢?
#和朋友喜歡上同一個人怎麼辦#對應的是同時對李文森產生好感的溫如雪和丁薈橋,多年的好友成了自己的情敵,究竟要積極力爭還是中途退出呢?
#女大男十歲的愛情會幸福嗎#對應的是丁薈橋與羅商的“年下戀”,兩人因為收入的多少和地位的高低頻繁爭吵,如果當初不曾在一起或許更為合適?
這些隨故事而衍生的議題,在網路上引起了不小熱度。在這些話題下,不少網友以劇見己,闡述著自己的價值取向,某種程度上也對劇集形成了反哺。
朱德庸在談及漫畫《澀女郎》的主旨時曾經說,自己想表達的,不是侷限於特定城市、特定幾個人身上發生的故事,而是跨越地域、跨越年代的一場自我覺醒。
每個年代、每座城市都有一群人,不願意與生活妥協,不願意磨平自己的稜角,在生活的迷宮中兜兜轉轉,拒斥著所謂的“標準答案”。
作為一部影視作品,只要劇中人能為現實中的觀眾提供某些經驗,讓她們的人生道路多些選擇,便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承擔了應當承擔的責任。就此來說,《愛的理想生活》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