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放心,這不是一篇有味道的科普!

還記得那個閃閃發光的黃金馬桶嗎?

英國當地時間9月14日,在布倫海姆宮展出並可供遊客使用的18K黃金馬桶被盜了!

現在嫌疑犯是抓到了,馬桶還沒找到……這可是價值高達100萬英鎊的馬桶啊……

我們今天科普的內容呢,也和馬桶掛了點鉤,那就是馬桶呆的地方——廁所。

廁所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使用率最高的建築之一,“吃喝拉撒睡”裡,和廁所相關的就佔了倆。

但我們好像不是很了解廁所的“前世今生”,它到底是何時出現的呢?又經歷了哪些變化呢?

廁所的出現相當早,不過在今天看來相當不正式。

中國最早的廁所出現在5000年前的西安半坡村氏族部落遺址中,考古學者在這裡發現了一些用作排洩的土坑,極其簡陋。

先秦時期,廁所也有與時俱進的發展。廁所也叫“溷”[hùn],多和豬圈聯絡在一起。

西周的《儀禮·既夕禮》記載:“隸人涅廁。”

隸人就是奴隸,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說,由奴隸挖一個坑,等這個坑滿了就填上,重新再挖新的。

這就是西周的坑廁。坑廁用完就填埋上,一定程度上隔絕了排洩物和人、動物的接觸。

說到坑廁,不得不提一位皇帝——晉景公姬獳[rú]。

故事是這樣的:晉景公生病之後,做了一個惡夢。夢醒後就找來巫師,巫師認為他將吃不到新麥了(也就是活不久了);被人說自己活不久了,晉景公肯定不爽。

不久之後臣民獻上新麥,景公對巫師說:“你說我吃不到這新麥,沒想到失算了吧。”讓人把巫師拉下去砍頭。

景公正準備吃飯,突然肚子不適,便去上廁所,但卻掉到糞坑中死亡。真如巫師所言,沒吃上新麥……

這個離奇的故事記載在《左傳·成公十年》中,“將食,張,如廁,陷而卒”,九個字就把晉景公的死因寫得明明白白。好笑之餘又能感受到這廁所的簡陋。

到了漢代,廁所有了大發展!

這座陶廁有房頂,廁所裡有牆分隔,門外亦有一道短牆,這說明有了男廁女廁之分。

較為普遍的廁所樣式仍與豬圈相連,以使養豬、積肥並重。

在河南省商丘的芒碭山漢墓樑王劉武墓中,還發現了中國最早使用的石制座便器。

這石質座便器有雕刻花紋,更神奇的是石壁上還有排水管道,這墓廁簡直就是古代的抽水馬桶嘛。

說到馬桶,肯定有不少人以為它是舶來品。這個觀點其實是錯誤的。

馬桶可是咱們中國“土生土長”的。

在漢代,皇帝使用的便器被稱為“虎子”。《齊職儀》中有記載:“漢侍中掌乘輿服物,下至褻器虎子之屬。”也就是由皇帝的侍從人員拿著,以備皇上隨時方便。

到了唐代,因為避李淵祖父李虎的名諱,改名“馬子”,後來演變為固定的“馬桶”。

馬桶一般為桶狀,有蓋以便隱藏臭氣。木製馬桶最為常見,但要經過塗漆等防水處理以免滲漏。

清朝故宮中的皇室成員,入廁使用木襯錫、錫或瓷的有蓋馬桶,稱為官房。使用者坐在開圓口的便凳上,下置官房。

從古至今,廁所的發展變化也體現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從簡陋的坑廁,到現在的抽水馬桶,城市中的公共廁所裝修都變得高大上,農村的“茅房”也大變樣,不再有陣陣異味讓人直皺眉頭。

廁所的發展也是時代發展的縮影。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美國擔心的事情發生了,自己在敘利亞的駐軍,遭到了土耳其的炮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