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開天闢地以來,這個星球上曾生活過一千億個人類,銀河系大概有一千億顆星,每個人都是天上一顆星。同名小說首版序言中作者寫道。也許這就是人類對無限太空無盡嚮往的根本動力。

:如果說二戰是人類幾千年文明史裡最大規模的藍星各主要國家民族意志與智慧的頂級對撞與生死博殺,那麼冷戰期間是人類黑科技爆發的一個高峰,以美蘇為首的兩大軍事集團在互相競爭較力中,都誕生了至今都令人震驚的科技奇蹟。順帶一句新中國也有雄心勃勃的高科技發展計劃,其中很多專案構想都平行或超越當時世界科技水平,可見中國開國領袖和科技精英是多麼目光遠大。

話說回來,上世紀60年代開啟太空競賽,當蘇聯擁有世界第一位太空人加加林後不久,美國肯尼迪政府立刻向世界宣佈雄心勃勃的曼哈頓登月工程。為了向全世界宣揚美國強大科技實力,好萊塢集結西方科技與文化精英,籌拍關於太空主題系列電影。其中最優秀的影視作品之一當屬2001太空漫遊。

這部前後花費四年時間,投資過千萬,在當時已算天價的作品開始之初,作為歷史上最偉大導演庫布里奇與最偉大科幻作家克拉克的兩人,就決心擺脫政治方面宣傳,要拍出一部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傳世經典。

他們在意的是人類的終極命運,及在如今看來依然前沿的命題,人類起源、生命進化、智慧AI等一系列哲學思考。

電影劇本和小說同時由克拉克創作。作者阿瑟·C. 克拉克 爵士(Sir Arthur Charles Clarke,1917.12.16—2008.3.19),英國著名科幻作家、科普作家。與艾薩克·阿西莫夫、羅伯特·海因萊因並稱“世界科幻三巨頭”。一生創作作品超過100部,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2500萬冊。同時也是一位科學家,國際通訊衛星奠基人,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太空預言家。

其中《2001:太空漫遊》被譽為世界科幻文學不可超越的巔峰之作,不但是全球科幻迷心中的聖經,更成為流行文化的經典。比爾蓋茨,喬布斯,扎爾伯格,馬斯克,卡梅隆,劉慈欣等當代科技文化精英都承認作品對他們有巨大啟迪和鼓舞。

電影《2001太空漫遊》是由斯坦利·庫布里克執導,於1968年上映,被譽為“現代科幻電影技術的里程碑”。

影片獲得當年最佳美術指導、最佳導演、最佳編劇等4項奧斯卡獎提名,獲最佳視覺效果獎。

整個影片的大氣磅礴的攝影構圖,天馬行空的劇情想象力,無愧於影史最佳科幻片。清晰巨幕+迷幻音效的讓觀者有進入太空後身臨其境之感,真實度像紀錄片。

隨著第一抹陽光出現在黑暗天體上方,由理查·施特勞斯譜寫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樂章,讓其象徵意味格外凸顯。

劇情從百萬年前一批猿人被一塊神奇黑石板引發智慧火花開始,跨越到公元2000年己進入太空時代的人類社會。海伍德·弗洛伊德博士前往人類的月球基地,奉命調查月球上的不明物體,那是一塊被埋藏了數百萬年的黑色石板,與遠古時期人猿們發現的石板相仿。這一段探索之旅引發對人類文明起源的無窮想象。

《2001》的偉大在於將人類的想象力抽離出來,以宇宙、時空、極限、生命等概念闡釋著一部精神哲學似的太空史詩,宏大而深邃。

1968年問世以來,《2001太空漫遊》這部漫長晦澀甚至有些枯燥,但同時又極其璀璨震撼的電影,其實已經脫離科幻電影的範疇,成為探索生命與宇宙的經典之作。看《2001太空漫遊》是需要耐心和寬容的。全片對白少於40分鐘且大都無情感且缺乏敘事主旨,大量古典音樂作配樂,以冷酷的環境音樂填補聲音和情感上的空白;結尾的時候,那段十來分鐘的墜入星際門之後的景象,瑰麗的光影劇烈交織,宇宙因異常的光線和詭異的色彩而變得扭曲和瘋狂。令人驚歎那是1968年的電影水準,連阿凡達都要甘拜下風。

這是一部從上世紀60年代至今一直被後人模仿卻從未被超越也不敢再去翻拍的偉大作品,小說與電影都堪稱人類對太空想象力觸及天花板的神作。是上世紀後半段那個大時代所創造出來的不朽經典。

13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環境損害侵權案中,侵權人否認侵權應承擔舉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