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清淺
電視劇《覺醒年代》辜鴻銘在開系列講座前,其所供職的北京大學不少師生都以為這個在大清滅亡幾年後還堅持留辮子、保皇的頑固老頭子不太會講課,所以其課上聽講的學生甚少。直到受張勳復辟影響,在北大校評議會下了最後通牒後,希望留在北大的辜鴻銘拿出了真正的實力,北大的師生才知道原來這老頭子也有可愛的地方,其講課還是有值得聽的地方的。
辜鴻銘在北大任教初期,因效仿其同校的外聘教授克德萊一年只教廖廖幾首詩,引起師生不滿。更關鍵的是張勳搞復辟時,還參與其中。段祺瑞把張勳趕出北京城後,已經忍耐到極限的北大師生強烈要求學校開除辜鴻銘。對此,時任校長蔡元培是希望辜鴻銘繼續留下來的,但他搞教學改革成立的校評議會不能無視,所以辜鴻銘的去與留只能交給校評議會了。
在針對是否解聘辜鴻銘問題進行討論的校評議會上,作為文科學長的陳獨秀說,關於辜鴻銘去留的事他在師生中做了專門調查,支援辜鴻銘繼續任教和解聘辜鴻銘的意見各佔一半。在聽取委員意見時,反對辜鴻銘繼續任教的是少數,支援其留任的是多數,於是辜鴻銘得以留下。
然而,辜鴻銘教學有問題也是不爭的事實,蔡元培清楚既然自己要搞教學改革,解聘教學不合格的人,在對待辜鴻銘的問題上就要嚴肅對待。為此,在校評議會上,他說為讓辜鴻銘改變現在的教學態度,建議給辜鴻銘一個月的任教期,如果一個月後還是沒有多少學生聽他的課,辜鴻銘還是教授很少的內容,那就解聘他。在下達這通知的同時,由他和辜鴻銘面談,做做辜的思想工作。
在面談辜鴻銘時,當辜鴻銘得知北大並非是要立即解聘他,而是給了他一個月的寬限期時,哈哈大笑,懸著的心總算放下了,並表示對未來的教學和繼續留任充滿信心。
為體現自己的“改邪歸正”,辜鴻銘發了演講通知,連開系列個講座。為防止辜鴻銘的講座沒人聽,看到通知的蔡元培、陳獨秀等人呼籲師生都去聽聽。
首場演講果真如辜鴻銘所料,有很多人來聽課,不僅有學生,還有蔡元培、陳獨秀以及北大的很多教授,甚至外頭的人也跑來聽課。
辜鴻銘演講的內容是《中國人的精神》。一開始是從他的辮子說起。說他知道很多人都笑他頭上的辮子,但辮子有什麼好笑的呢,這是我們中華文化一條斬不斷的根,並強調“我的辮子是有形的,頂在頭上;你們的辮子是無形的,藏在心裡”。
隨後表示,你們不要以為斬斷了辮子,穿上了西裝,滿嘴的英語,洋人就會高看我們,恰恰相反,當中國人西化成一個洋人的時候,恰恰會引起他們的蔑視。只有讓他們看到我們中國人有著他們與眾不同的文明與精神,對我們才有真正的尊重。
隨後,進入主題中國人的精神。說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精神,美國人純樸、博大,但不深沉;英國人純樸、深沉,但不博大;德國人博大、深沉,但不純樸。他的一些外國朋友跟他說,在中國住的越久就越喜歡中國人。這是因為儘管我們中國的思想、性格有很多弱點,在我們中國人身上卻有著其他任何民族都沒有的東西——那就是溫良。
溫良不是溫順,更不是懦弱,而是一種力量,是一種同情和人類智慧的力量。我們中國人之所以有同情的力量,是因為我們完完全全、徹徹底底地生活在心靈的生活裡。中國人的全部生活裡是一種情感生活,是一種來自人性深處的情感,是心靈的激情和人類之愛的情感。
為把這點講得通俗易懂,辜舉了兩個例子。一個是為什麼與歐洲人相比,我們中國人會有驚人的記憶力?是因為中國人是過一種心靈的生活,心靈是用同情心和心靈的力量來記事的,它要強於用頭腦來記事。另一個是中國人要比外國人講禮貌,禮貌是體諒和照顧他人的情緒,中國人的禮貌是發自內心的,會將心比心、以己及人,顯示出體諒和照顧的特徵。
最後,辜鴻銘表示他雖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娶在東洋,仕在北洋,但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真正的中國人是有著赤子之心和成人之思、過著心靈生活的人,中國人的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中國人精神不朽的秘密就是中國人的心靈與理智的完善和諧。他辜鴻銘將終身致力於弘揚和傳播這種偉大的精神,雖九死而不悔。
這一場演講贏得了師生的陣陣掌聲,原來很多黑辜鴻銘的人都被他的愛國和才華路轉粉了。往後的辜鴻銘繼續拿出改變的態度,不僅開演講,還認真教授英文詩,聽他課的人不再是隻有一兩個人,而是一群人。辜鴻銘也因此得以繼續任教北大,總算把蔡元培等先前對他的擔心打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