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H&M,國際服裝巨頭,世界第二大零售公司拒用新疆棉花。這真是個笑話。歐美人的雙標氾濫還不自知。輿論持續發酵,其他時裝公司跟進,也捲入爭議,多名中國藝人宣佈終止和H&M合作。先不說這一宣告本身就是不符合事實, 試圖給自己立“關愛勞工權益”的H&M,其實是剝削勞工的好手,從2014年到現在,關於H&M這樣的大廠壓榨服裝工人的報道從來就沒有斷過。不僅這些,種族歧視問題,假環保,公開“洗綠”,假話連篇,信用低下,層出不窮,還大言不慚指責中國。這些集團自以為站在道德的高處,一邊順著歐美謠言汙衊中國,頭腦不清,一邊又想賺錢。本週,瑞典H&M集團的醜惡嘴臉著實讓人瞭解知道“惡人告狀”“憑空捏造”是什麼意思了。
1. 真正的血汗工廠” (Sweatshop)
H&M的醜聞從沒有斷過。柬埔寨、越南這樣的服裝代工大國都曾遭到他們的政治施壓。眾所周知,服裝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了壓低成本,服裝巨頭們一而再再而三地把工廠搬到勞動力價格便宜的地方,那些代工廠的條件和收入完全沒有辦法跟享受著利潤大頭的品牌方相比。關於H&M等時尚巨頭的代工廠侵害勞工權利的報道從來就沒停過。
2014、2016兩年,挪威節目“血汗工廠” (Sweatshop)派出了幾位瑞典時尚博主對H&M的柬埔寨代工廠進行了實地探訪,裡面惡劣的工作條件令瑞典女孩們震驚,她們住不起體面的住所,也弄不到足夠的醫療和教育保障,甚至是食物,她們的工資很難維持生活。
博主們感嘆,在挪威人想著如何去實現自身夢想的時候,這些工人們卻只能想著怎麼活下去。2015, 英國廣播公司(BBC)年援引“人權觀察”的報道稱,為瑪莎百貨、Gap、H&M、阿迪達斯和阿瑪尼供貨的柬埔寨服裝廠涉嫌虐待勞工,他們利用短期合同阻止工人維權,還強迫加班、歧視孕婦,一些大的供貨商往往會把工作分包給小廠,後者往往會僱傭臨時工,從而讓工人維權變得更加困難。看到這個報道,在三分鐘就有75,000人簽字抗議H&M。要求給供應鏈的廉價勞動力公平待遇和合理的工資。
2016年,英國零售專業媒體《零售報》(Retal Gazette)援引柬埔寨勞工與人權聯盟中心(Centre for Alliance of labour & Human Rights)的報告稱,H&M在柬埔寨的三家“白金供應商”和一家“黃金供應商”都有侵權行為,工人們遲到幾分鐘就要被減薪,上廁所也受限制,病假嚴重不足,甚至還會在車間內暈倒。儘管H&M曾在2013年釋出了一項支援公平生活工資的戰略,但“白金供應商”支付的工資仍低於行業中位數,“黃金供應商”給出的工資也要低於基本生活工資。
甚至到了2018年,路透社援引一民間社會團體“潔淨服裝運動”( Clean Clothes Campaign;CCC)的調查結果稱,由於H&M未能兌現其“公平生活工資”的承諾,許多員工不得不靠加班來“維持生存”。該團體採訪了H&M在保加利亞、土耳其、印度、柬埔寨的6家供應商,發現這些工人裡沒有人的工資能夠滿足其家庭的基本需求,許多人超時工作卻無法得到適當的報酬,另一些人只有在超時工作的情況下才能拿到最低工資,如果按照聯合國的定義,這屬於強迫勞動。具體而言,柬埔寨工人的收入還不到預計基本生活工資的一半,而在印度和土耳其,這一佔比還要下降到三分之一。H&M對此的解釋是:所謂生活工資沒有統一標準。工資水平應該由勞動力市場上的各方透過僱主和工人代表之間的公平談判來確定和設定,而不是由西方品牌方。”
在路透社同年的另一份報道中,H&M的全球生產部負責人大衛·薩曼(David Savman)更是理直氣壯地稱:“在工會和製造商就工資數字達成一致之前,我們不知道什麼是公平的生活工資。”接著他又把工資問題甩鍋給當地政府稱,希望工人能坐在談判桌前,與工廠老闆面對面談,不受政府的影響,因為政府的利益通常在於保持低工資。
這種情況在疫情期間更是變本加厲。據時尚產業權威媒體WWD今年3月12日援引CCC的調查稱,疫情期間,主要服裝品牌們取消了約400億美元的服裝訂單,直接讓工人們做了白工。結果就是,去年3-5月,大量為國際服裝品牌打工的工人們處於欠薪狀態,金額有30-50億之多。涉及的品牌包括H&M、nike、Levis等。調查指出,這些大牌們透過把生產外包給好幾家同時為多個品牌服務的工廠,通常可以逃避為工資付薪的責任,因為從細節上看,這些工人並不是為那些大牌工作的。從事勞工維權運動的賽琳(Elizabeth L。 Cline)表示,包括nike、H&M、Gap、阿迪達斯在內的許多品牌都在他們和海外代工廠的合同裡詳細寫明瞭這種情況,這讓他們可以隨時取消訂單,“盜竊”工人們的工資。一名積極從事勞工維權的人士表示:“時尚品牌的商業模式和全球供應鏈是建立在極不平等的權力結構上的,這種不平等導致了服裝工人貧困的工資水平。”
2. 藉口環保,其實是“洗綠”
“綠色清洗”一詞適用於對產品、服務、技術或公司的環境效益提出未經證實或誤導性主張的情況。因此,這些說法會讓公司看起來比實際情況更環保。壓榨工人賺黑心錢還不夠,H&M等商業巨頭還藉著自己的力量,“以環保”為名,向代工國進行政治施壓。東南亞國家柬埔寨是不少時尚大牌的生產地,服裝業不僅撐起了該國最多的就業人口(80萬),同時也是創收的支柱。據《高棉時報》報道,2019年,柬埔寨服裝出口占該國總出口的56.67%,第二名紡織品只佔了8.91%。該國有50多家工廠生產H&M的服裝,然而這些工人和工廠主怎麼也想不到,他們的未來會因為環保議題變得撲朔迷離。全球綠色發展署柬埔寨能源專家布拉德·阿伯特(Bradley Abbott)預測,等到2030年,柬埔寨電力結構中化石燃料佔比將達到75%。結果,外國服裝品牌們這時候坐不住了。2020年8月11日,H&M、阿迪達斯、彪馬和耐克等在柬埔寨擁有主要生產基地的全球服裝公司致信政府,呼籲他們投資可再生能源,並遠離燃煤發電。他們勸柬埔寨:“避免把錢浪費在昂貴且很快就要過時的技術上,要向我們所代表的行業以及類似行業發出訊號,表明柬埔寨有明確的長期願景,留住並發展工業部門,從而更好地滿足未來的需求。”
不僅是血汗工廠的“假環保招牌”,2018年還被CA挪威市場營銷部門查處觸犯"持續性法“,錯誤引導消費者。H&M推出的最新的“意識系列”,聲稱該系列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由可持續來源的材料製成的,例如100%有機棉、天絲或再生聚酯纖維。然而,正如Haugseth告訴Dezeen的那樣,H&M向消費者提供的關於他們有意識收藏的可持續性的資訊是“不夠的”。但是該公司對產品的優點、成分和規格,生產低點,勞動力的具體資訊故意“上釉”,該品牌還使用誤導買家的促銷宣告。
3. 毫不掩飾地種族歧視
事件到2018, H&M又爆出一個種族歧視的醜聞。2018年一月釋出了一個黑人男孩穿HOODIE 的照片,引起公憤。H&M南非和世界範圍內很多商店被砸,最後被迫出來道歉,並承認將啟用管理的多種族化。人們的憤怒來自將衣服上的“猴子”給黑孩子穿,而白孩子則穿的是“生存技巧”。 這一廣告極度“引導”而低下隱藏的歧視一目瞭然。猴子和黑人之間的聯絡作為一種固有的種族主義手段的歷史背景有關。誰能忘記,前總統奧巴馬在2009年贏得第一個任期後不久,在《紐約郵報》上被漫畫成黑猩猩的情景?在2016年12月,西弗吉尼亞州小鎮市長帕梅拉·泰勒(Pamela Taylor)在我們現任總統贏得大選一個月後丟掉了工作,她把前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Michelle Obama)稱為“穿高跟鞋的猿猴”:“有一位優雅、美麗、端莊的第一夫人入主白宮,會讓人耳目一新,她在臉書上寫道:“我厭倦了看到穿高跟鞋的猿猴。”
4.真正社會不平等的作俑者
但“最酷的猴子“事件並不是H&M第一次犯事,2017年11月,該公司出售了一件印有“失業”標語的T恤,很快就被撤回。雖然吳女士也認為H&M作為一個僱主負有“企業的全球責任”,但她說:“我們仍然是一家時尚公司,所以我們確實想把這個範圍擴大一點,以抓住這些趨勢和仍在發生的事情。” 很多人看到這個廣告就很驚訝。H&M作為一個時尚公司,有時走得太遠了,為了博人眼球,吸引客戶,有時迫不及待甩掉了自己的遮羞布還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