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國家主席習近平11日乘專機抵達金奈,應印度共和國總理莫迪邀請,出席中印領導人第二次非正式會晤。

兩位領導人到訪的一座小鎮成為熱點,這座小鎮就是位於印度東南部泰米爾納德邦金奈附近的瑪瑪拉普拉姆(Mamallapuram),敬愛的周總理曾經在1956年訪問過這裡。

這裡有一處世界遺產,是帕拉瓦王朝時期所建的宗教建築群。

參觀期間,莫迪總理親自向講解了其中的一些典故,兩人在一處巖壁石刻“阿周那的修行(Arjuna's penance)”前合影。

合影照片轉自“人民日報”電子版

印度媒體說,莫迪總理提到阿朱那修行的典故是印度擁有的國寶之一,他解釋了裡面蘊含的哲學精神,即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阿周那石雕

兩位領導人一起訪問了整個建築群裡的三處遺址。

印度和中國都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泰米爾納德邦是古代絲綢之路的海上貨物轉運樞紐,與中國有著悠久的交流歷史,自古以來就與中國在海上貿易方面保持著密切聯絡。泰米爾納德邦和古代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的各種交流特別頻繁,特別是和福建省之間的歷史和貿易往來。

中國的泉州最近發現了泰米爾語銘文和反映了泰米爾商人在12世紀建造神廟的建築碎片。而菩提達摩是從泰米爾納德邦離開印度海岸,乘船出海,將禪宗佛教帶到中國和日本。

關於這裡的神廟以及這處石刻的更多故事,印度教塑像愛好者花老師,就曾經寫過一篇文章。經過授權,主頁君推薦給大家。

祝福中印友好!

馬哈巴利普拉姆古寺廟建於公元7至8世紀,由阿周那石雕、五戰車神廟、海岸神廟等古蹟組成。

上個月,我跑了趟印度最南邊的泰米爾納德邦。

泰米爾納德邦是一個主要講泰米爾語的邦。這個邦在歷史上曾出現過好幾個縱橫印度甚至橫掃南亞東南亞的帝國/霸國或是王朝,留下了諸多極其華麗的宗教造物,我就是衝它們去的。

這些邦國的影響力有多大?我們來看張圖:

出發前,我就發過這張圖。左圖的雕像發現於中國的泉州,右邊的雕像出自新加坡的小印度。它們風格迥異,其實講的是同一個故事:溼婆為和妻子競爭舞王的稱號,作弊擺出了一個腿反扭的姿勢,媳婦兒根本學不來,於是就贏了。印度人相信這件事就發生在泰米爾納德邦。這個故事隨著泰米爾人的對外擴張和商業活動,一路東來,直到中國都能找到。

泰米爾納德邦的廟宇、紀念碑數量實在太多了,如果每個都去,實在太需要時間。怎麼辦?有個取巧的辦法:跟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遺產的走。

今天要說的是一個紀念碑群:摩訶缽利鎮豐碑群(Group of Monuments at Mahabalipuram)。

摩訶缽利鎮豐碑群的建造者,是公元7、8世紀的跋羅婆王朝(Pallava Dynasty)諸王。最鼎盛時,這個王朝統治著南印大部分和部分斯里蘭卡。整個豐碑群,是這樣一種雕像風格:

這套浮雕的景點名是“阿周那的苦行(Arjuna's penance)”,長29米,寬13米,上面密密麻麻的雕滿了各種造像。兩塊巨石中間的裂隙,被創造性的雕刻上了蛇族那伽的形象,代表恆河從天而降。

整座浮雕講了個什麼故事?有爭議。阿周那的修行,說的是《摩訶婆羅多》中偉大戰士阿周那以苦行向溼婆求取“獸主法寶”這件強大武器的故事。如此解釋,上圖左上角的高大人物就是溼婆,旁邊獨腿站立的便是阿周那。但畫面中的恆河與恆河周圍歡欣鼓舞的人類、動物又如何解釋?

印度神話裡有另一個故事:古老的薩迦王朝(Sagar Dynasty)之王薩加拉(Sagara)為了尋找丟失的祭馬,派遣自己6萬個兒子挖地三尺。這些驕傲的男兒打擾並觸怒了一位沉睡中的仙人,仙人睜開眼睛,目中的烈焰將他們燒成了灰燼。為了給這6萬個叔叔贖罪,也為了讓他們的靈魂能升入天堂,薩加拉僅剩的子孫得到啟示,需要用苦行求取天上的恆河降臨反間,洗刷他們的骨灰。於是他們開始了嚴酷的苦行。直到幸車王(Bhagiratha)出生,依靠他一千年的苦行,恆河女神才終於同意降臨凡間。但奔湧的恆河自天而降大地無法承受,於是溼婆散開自己的髮辮,讓恆河衝擊到自己的頭髮上落下,才順利讓她降凡,讓幸車王的6萬個叔叔升上天堂。

溼婆畫像上腦袋上噴出的水柱,和印度人撒骨灰進恆河的執念,都源出此典。

恆河降凡,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很明顯,這個故事更能和畫面上的元素對應上嘛。所以,這座巨型浮雕應該叫《恆河降凡(Descent of the Ganges)》才對。

南印印度教宗教造物的另一看點,是神廟的建築。摩訶缽利鎮豐碑群的主體,就是一群建在海岸或是巖洞裡的神廟。其中最有意思的是般度戰車和海岸神廟。

這五座神廟就是五座般度戰車。

它們都不大,最高的頂也就三層樓高,但是,每一座廟都是一整塊獨立的石頭給雕出來的。

更有意思的是——五座戰車沒雕完。神廟的建造者是7世紀跋羅婆王朝鼎盛時期的兩位國王摩訶因陀羅跋摩一世(Mahendravarman I)和其子那羅辛哈跋摩一世(Narasimhavarman I)。668年,那羅辛哈跋摩一世薨,工程停止。隨時光流逝,五座戰車被沙子埋了起來,逐漸被人遺忘,直到兩百年前才被英國人挖了出來。因此上面的痕跡特別新,下鑿的方向都看得清楚。

重新發現後,這五座廟被命名為般度戰車——《摩訶婆羅多》裡主角正好是五兄弟——但實際上,建築和大史詩應該沒有什麼關係。上圖中,最左邊是黑公主戰車,內供女神,外立獅子,供奉的應該是杜爾迦女神。離它最近的是阿周那戰車,外立公牛,因此應該供的是溼婆。再旁邊最寬的廟以般度五子裡最胖的怖軍命名,供誰不知道,這一座完成度最低。後面最高那座,是法王堅戰戰車,也沒做好內雕,但廟外面一半雕溼婆一半雕毗溼奴,所以供奉的應該是溼婆和毗溼奴的合體形態訶利訶羅。中間最前面立了個象的,是雙生子戰車,應該是供因陀羅的,但裡面也是空的。

完成度最低的怖軍戰車,鑿子的“筆觸”清晰可見。

法王戰車,左側的神像是毗溼奴,右邊的是溼婆。正常的神廟上方會裝飾很多小神像,但這一座只有石制接榫,神像還沒裝。

嚴格來講,般度戰車其實不是神廟,而是模型。戰車旁邊曾發掘出碑牌,上面的文字記載說,這五座建築,是為了取代之前的木製模型而做,來作為之後更大型神廟的典範。

他們真的成為了典範。般度戰車的形制,在印度的石造建築上沒有先例。在此之前,南印的神廟可能是木質的。但就在這個時刻,突然快速的進化成了石制神廟。而這五座戰車,和整個摩訶缽利鎮豐碑群一起,成為了南印印度教建築的範本。

看完了宛如嶄新的般度戰車,我們再來看迥然不同的海岸神廟。

海岸神廟的建造時間比般度戰車還晚一點,公元700年才開建,但看起來卻古舊得多。

根據記載和傳說,最早見到摩訶缽利鎮的歐洲水手,看到海岸線上有七座巍峨的高塔,因此將這座城市命名為“七塔(Seven Pagodas)”。現代人推測,海岸神廟可能是七塔中最後一座還佇立於海岸之上的神廟,其他六座可能都被海水淹沒或是摧毀了。

即使是它,也飽經風暴、海嘯的襲擊。2004年12月26日,摩訶缽利鎮當地時間上午5時28分55秒,印尼發生大地震,隨後海嘯席捲印度洋。那一天,神廟邊的遊客發現海水突然向後退去了500米,露出了海底的神像和一些巨大的條石。隨後,巨浪衝擊了海岸神廟。

所幸除了犧牲祭壇之外,海岸神廟的主體沒受太大損失。之後人們在海岸線上還撿到了許多石造的構件,可能來自海中的那六座高塔。

海岸神廟是由花崗岩建造,但依舊無法抵禦時間的侵襲。

左為外牆浮雕,右為室內神像。

海岸神廟就是如此默默承受著一次次海嘯的衝擊,抗拒著海岸的狂風和豪雨。13個多世紀的時光,讓它的表面逐漸模糊,原本精細、靈動的神像,也變成了印象派一般的朦朧。

大史詩《摩訶婆羅多》中有這樣一句話:

焚燒眾生者是時間

時間又使它熄滅

在摩訶缽利鎮豐碑群中參觀時,我腦中回想的就是這一句話。

一個王朝興起、蓬勃,以建築和雕塑作為自己的豐碑,自身驟然消失,但豐碑猶在。這就是此地跋羅婆王朝的故事。

他們留下的豐碑,成為了多個王朝的模仿物件,他們把自己的神廟建立在跋羅婆的形制之上,又傾注了自己的創造,再借助自身強悍的武力、蓬勃的商業和狂熱的宗教熱情,將這樣的風格帶到了東南亞。高棉的吳哥窟、越南的美山聖地、印尼的普蘭巴南,或多或少的都受此影響。

這些散落在印度洋邊的建築,組成了穿越時空的和聲,至今猶在迴響。

交通和旅遊資訊:

摩訶缽利鎮位於泰米爾納德邦首府金奈以南60公里,不遠,一天可來回。該鎮又名馬馬拉普拉姆(Mamallapuram),隸屬於甘吉布勒姆縣(Kanchipuram district)。甘吉也是一個神廟鎮,有好幾個神廟可以一看,但不如摩訶缽利鎮的有意思。

官辦的泰米爾納德旅遊發展公司(Tamil Nadu Tourism Development Corporation,簡稱TTDC)提供甘吉、摩訶缽利鎮的打包一日遊,每人1025盧比(合100人民幣出頭),管兩頓素飯、來回交通,有導遊(雖然口音聽不太懂),無強制購物(但會帶你去個所謂的紗麗博物館,賣得不貴),會帶你去這兩個鎮最有名的景點,非常公道。可以上他們官網(www.ttdconline.com)預定。

但這個一日遊的缺點和優點一樣明顯:安排太遊客了,無法仔細看。《恆河降凡》那個景點,才給了我們5分鐘拍照。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我建議在摩訶缽利鎮待上一整天,值。

主頁君:下榻的酒店是Taj Fisherman's Cove hotel

作者 :花落成蝕

動物愛好者、神廟迷

旅行者、新媒體狗

注:本文主體部分經過作者花落成蝕授權釋出 ,版權歸作者所有。非商業平臺如有轉載需求,請先和我們聯絡。所有未經本平臺直接授權的轉載將追究法律責任並且公示。

-------------------

投稿:[email protected]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流亡組織曝光伊朗地下導彈基地位置,還稱伊朗已備戰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