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人辦事之前首先要透過語言拉近和對方的距離。俗稱“套近乎”,也叫“名片效應”或“認同術”。套近乎是交際中與陌生人、尊長、上司等溝通情感的有效方式。
外交史上有一則軼事:一位日本議員去見埃及總統納賽爾,由於兩人的性格、經歷、生活情趣、政治抱負相距甚遠,總統對這位日本議員不大感興趣。日本議員為了不辱使命,搞好與埃及當局的關係,會見前進行了多方面的分析,最後決定以套近乎的方式打動納賽爾,達到會談的目的,下面是雙方的談話:
議員:閣下,尼羅河與納賽爾,在我們日本是婦孺皆知的。我與其稱閣下為總統,不如稱您為上校吧,因為我也曾是軍人,也和您一樣,跟英國人打過仗。
納賽爾:唔……
議員:英國人罵您是“尼羅河的希特勒”,他們也罵我是“馬來西亞之虎”,我讀過閣下的《革命哲學》,曾把它同希特勒《我的奮鬥》作比較,發現希特勒是實力至上的,而閣下則充滿幽默感。
納賽爾:(十分興奮)呵,我所寫的那本書,是革命之後,三個月匆匆寫成的。你說得對,我除了實力之外,還注重人情味。
議員:對呀!我們軍人也需要人情。我在馬來西亞作戰時,一把短刀從不離身,目的不在殺人,而是保衛自己。阿拉伯人現在為獨立而戰,也正是為了防衛,如同我那時的短刀一樣。
此時,日本議員順勢轉入正題,開始談兩國的關係與貿易,並愉快地合影留念。日本人的套近乎策略產生了奇效。
在這段會談一開始,日本人就把總統稱作上校,降了對方不少級別;捱過英國人的罵,按說也不是什麼光彩事,但對於軍人出身,崇尚武力,並獲得獨立戰爭勝利的納賽爾聽來,卻頗有榮耀感;沒有希特勒的實力與手腕,沒有幽默感與人情味,自己又何以能從上校到總統呢?接下來,日本人又以讀過他的《革命哲學》,稱讚他的實力與人情味,並進一步稱讚了阿拉伯戰爭的正義性。這不但準確地刺激了納賽爾的“興奮點”,而且百分之百地迎合了他的口味,使日本人的話收到了預想的奇效。日本議員先運用尋找共同點的辦法使納賽爾從“不感興趣”到“十分興奮”而至“大喜”,可見日本人套近乎的功夫不淺。
這位日本議員的成功,給我們一個重要啟示,就是不能打無準備之仗,有備而來,才能套近乎,並且套得紮實,套得牢靠。
1套近乎是交際中與陌生人、尊長、上司等溝通情感的有效方式。
2套近乎要有備而來,言之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