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丨北大校長:堵車是城市繁榮的標誌,值得欣喜!奇葩言論,你認可嗎
清明節計劃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便隨手在網路上搜了搜附近有哪些風景好的地方,還沒有什麼人,不會半路上堵車,結果答案不是很滿意,倒是讓“大資料”給鑽了空子,推薦了好些關於堵車的新聞。
在瀏覽這些新聞時,無意中發現了一篇來自北京大學劉偉校長髮表在《北京青年報》上的文章,裡面有些內容實在是不敢苟同。
我把堵車看成一個城市繁榮的標誌,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如果一個城市沒有堵車,那它的經濟也可能凋零衰敗。
首先這個觀點,絕不是在戲謔、開玩笑的場合中說出來的,而是在正經八本的文章中闡述的,故而也就排除了“自我調侃”的可能,是劉偉校長內心深處的真正想法。關於劉偉校長的行業地位,相信就不需要過多介紹了,即便是沒有聽說過這個名字,能夠在北京大學擔任校長,就足以說明一切問題。
備註:劉偉校長說出這個觀點時是在北京大學任職,目前已調動成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其次就是劉偉校長的觀點是否真的正確呢?這就需要辯證來看,會造成堵車的前置條件就是車多,更多的人開始買車,甭管是全款,還是貸款,亦或是租賃,最起碼也都開上四個軲轆的交通工具了。可是購買車的人多,就意味著城市繁榮嗎?
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觀點,最多也就能夠證明著交通網路的畸形發展。什麼才是真正的城市繁榮?聯合國人居署的繁榮觀是由以下五個主要影響因素構建而成的,權衡標準十分複雜。
是否有充足的基礎設施、物質資產和裝置。提供到什麼程度的教育、健康、娛樂、安全、保障等社會服務。能否透過生產力為經濟增長做貢獻,使全體人口達到充分的生活標準。貧困人口和不平等現象的佔比。繁榮的利益創造和再分配不會損害環境。那麼堵車能夠說明什麼?能夠被歸列到哪一項之中,還是說真的可以囊括各個小項?
跟第一項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堵不堵車證明不了什麼基礎設施啥的,至於第二項反倒還拉分了,證明著城市道路負荷嚴重,很難高效的運轉,至於第三項還能勉強沾上邊,正如上文中提到的,最起碼能夠開著四個軲轆的交通工具上路了,只是錢夠不夠花,基本生活水準依舊得不到保障。
第四項和第三項的情況差不多,可又拉了第五項的後腿。由於城市道路的堵車嚴重,導致道路的利用率過低,根據一個專業人士的判斷,說是南京的道路利用率才30%左右,有太多的時間被消耗在堵車、紅綠燈上,導致尾氣的過度排放,會對自然環境造成極大的汙染。
相信劉偉院長作為一位高階知識分子,專業的經濟學教授,說起以往成績和取得的成就來說,嚇死一大片,不應該不知道這麼一個簡單,並不複雜的原理啊,可為什麼還要這樣說呢?居然還稱其為城市繁榮的標誌,應該感到高興。這要是讓一位“剛烈”的交通學教授知道了,非得要來場PK不行。
因為堵車對於交通學教授來說是恥辱,是首要攻克的難題,哪有什麼榮譽、欣喜可談?
舉個例子:筆者之前上班的公司在開發區,距離住的地方比較遠,上下班花費在路上的時間大概在40分鐘左右,如若除卻早晚高峰期的其他時間則只需要二十多分,有一段路程基本上哪次都得要堵個十分八分的,再趕上幾個紅綠燈,就是十分鐘開外了。
要知道堵車的十分鐘,和平時玩遊戲、刷短影片平臺、看小說的十分鐘可完全不一樣,不能說是度秒如年,也絕對是非常的難捱,還玩不了手機,因為動不動就得要往前前進點。
這要是在我堵車的時候,誰在我邊上喋喋不休,說是什麼開心一點,這是城市繁榮的標誌!我能讓他一直標誌下去,多可氣啊,估計劉偉校長是真的沒趕上幾次堵車的時候,不然心態肯定不會像現在這般的漠視。
至於劉偉校長的觀點是典型的混淆觀念,用堵車的片面現象來綁架城市繁榮,這是兩個毫不相關的概念,就跟飯量大是人們生活水準提高的標誌一個道理。飯量大還有可能是因為吃的是草,沒啥影響,吃不起肉,只能夠透過大量的攝入來維持日常工作的能量消耗,這樣反倒是生活的不咋地。
類似例子還有很多,這裡就不一一舉例了!
為何現在的牛鬼蛇神這麼多?恐怕這才是文化繁榮的標誌,最起碼不會有什麼文字獄了,說什麼都可以,甭管透過怎樣的言論來吸引眼球,透過怎樣的手段來斂財,只要在徹底翻車之前說一些有的沒的“熱血”言論,一樣可以靠“黑紅”路線持續發展下去。
對比娛樂圈中的“自黑”成風,多半都是類似的洗白手段,放在知識分子也是如此,就連清華北大學,這樣全國頂級高校中的專家教授都不能起到模範帶頭作用,還能有什麼指望?
王偉校長絕非是萬千知識分子中的個例,而是相對普遍存在的“特殊”存在,對比其他破罐子破摔的專家教授,王偉校長的言論還不算多麼的出格,比如說另一位北大博士後王福重,就是靠著各種“無底線”言論鑄就全網黑的威名的,比如說“戰士衝鋒陷陣也不過是為了虛榮而已,和男人追逐女人是一個道理。”
不難想象在今後的發展過程中,類似的專家教授肯定不會杜絕,甚至還有可能更加的泛濫成災,跟現在的“清道夫”差不多,只願網路上能夠多一些類似“老舅”的人來螻蟻撼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