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近日,網路上一則新聞,刷爆網路。

新聞主人公顧京陽是河南洛陽人,今年36歲,為了陪伴離世的女兒,他選擇在陵園上班。

顧京陽的女兒叫甜心,生於2012年。2017年,甜心確診患上了癌症,2020年7月20日,年僅8歲的甜心去世了。

安葬好女兒之後,顧京陽經常跑到甜心的墓前,陪她說話,親吻照片,擦拭墓碑。2020年8月,顧京陽決定到陵園上班,這樣,他就可以每天陪著孩子,就像她從未離開。

他沒辦法忘卻失去女兒的痛苦,強迫自己將這段關係劃出生活,於是,他選擇直面哀傷,繼續陪伴女兒,與她保持聯絡,或許這是他走出哀痛的方式。

對於目前的工作,顧京陽並不忌諱,他太瞭解失去親人的痛苦和無助,在陵園上班也可以幫助其他人面對傷痛,這對他來說,也是一件意義非凡的事情。

顧京陽的故事感動了許多網友,也給了我們一些啟發。面對悲傷和離別,很多時候,我們會忘記一件事——我們依然能和逝去的人保持聯絡,這不是“放不下”,而是另一種“放下”。

早期,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認為,人在面對喪失與哀慟時,應當把自己從與逝去親人的這段約束性的關係中解放出來,逐漸適應一個沒有對方的新的生活,並最終學會在生活中和其他人建立新的關係。

然而,悲傷並不像人們說的,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變淡,有些感覺可能永遠不會消失,實際上,人們很難完全從過去的關係中脫離。

1996年,悲傷領域的研究者克拉斯、西爾弗曼和尼克曼提出了“持續聯絡”這個概念:

“你不用把親人劃出你的生活,你可以慢慢找到調整和重新定義你們之間關係的方法,允許自己跟那個人繼續保持聯絡。這種關係的形式和濃度會隨著你情感和生活的變化而變化,但它可以一直存在,這不是不正常,這是好的。”

“我知道他們是好意,但這讓我意識到他們還是不夠理解我。他們想象的‘走出來’對我沒有任何意義。”

在某種意義上,“持續聯絡”可以幫助我們減輕離別的哀慟,我們和逝去的人並非天人永隔,我們之間還存在許多愛和思念。就像顧京陽所做的那樣。

日本紀錄片《風之電話——向逝去的親人低語》也介紹了這種特殊的處理悲傷的方式。

在日本巖首縣,有一座“風之電話亭”,這個電話亭的主人叫佐佐木,原本,他建造這座亭子是為了跟去世的堂弟說話。

2011年,日本東部大地震,巖首縣1200多人在海嘯中遇難。於是,他將電話亭開放,讓人們來這裡和遇難者“持續聯絡”。當然,這部電話並沒有電話線,它只是一座橋樑,連線人間和天堂,讓悲痛的生者和逝去的人“保持聯絡”。

阿林在海嘯中失去了父親。她、哥哥、弟弟、媽媽一直迴避關於父親的話題。他們來到風之電話亭,相繼給父親打電話。一家人都打完電話後,他們第一次開始談論父親,談論每個人在父親離去之後承擔了什麼

與父親保持聯絡,讓活著的他們彼此理解。

之後,經常有人專程趕來風之電話亭,跟逝去的親人打電話。

有孫子給爺爺打電話:“我作業寫完了”;

有女兒給爸爸打電話:“我有了喜歡的偶像”;

還有一些人,不說話,只是拿著話筒哭泣。

人們在這裡跟逝去的親人說話,就像他們從未離開。

“持續聯絡”是怎樣緩解我們的哀傷的?我們如何和逝去的人保持聯絡?或許,他們的故事會給你一些啟發。

兩年前,老公因車禍意外去世。那之後,我每天都給他發郵件,說一些自己的心情,一些細碎的瑣事。

他的郵箱設定了自動回覆,所以,每次我都能收到他的回覆郵件。這種感覺,就好像他真的聽到我說話了,他還存在於我的生活裡,瞭解我生活的點點滴滴。

他喜歡旅遊,喜歡各種新奇的事物,所以,我要好好活著,替他多看看這個世界,然後分享給他。

去年備戰考研,每天都很焦慮,睡不著覺。於是,索性不睡,在備忘錄裡給您寫信。不知不覺,已經寫了125封信。

每次給您寫完信,我都會睡得很香。如果您還在,您肯定會一邊罵我沒出息一邊寵溺地摸我的頭:“傻丫頭,有啥好緊張,你肯定可以的。”

爺爺,告訴您一個好訊息,我要結婚了。孫媳婦是老師,漂亮、善良,您見了也一定喜歡。

以前,您老說我愛玩,沒定性,現在,我成家了,有了新的責任,也有了人生伴侶,您不用操心我老來無伴啦。

婚禮現場,我給您留了碗筷和座位,挨著我的,到時候您一定要準時參加呀,咱爺倆不醉不歸。

漫長的人生,我們總會面臨離別。生老病死,這種哀傷是無法避免的,我們常說,“節哀順變”“一切都會過去”,可事實是,漫長的歲月並不能衝散我們對逝者的思念,某些時刻,那種悲傷的情緒,甚至會翻江倒海似的湧來。

演員克里斯托弗·霍爾曾經說過:“死亡結束的是一個人的生命,並不是兩個人的關係”。

所以,如果你沒辦法忘記,那就不告別吧,選擇“持續聯絡”,與逝者保持關係,或許會讓我們好受一些。

找一個方式和他們聊聊天吧。沒關係,他們會聽到的。

-END-

編輯 - 朱門

設計 - 姚維尼

8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女版翟天臨仝卓更坑爹,自曝成績造假工作靠安排,人設崩塌被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