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來,美國到處樹敵,隨意對他國或大國企業到處進行制裁。而對於過去經濟高速增長的印度,為何美國卻不進行圍堵,難道美國不害怕印度的大國崛起嗎?
其實,說印度“大國崛起”言過其實,印度這些年的發展,是依賴於人口紅利和經濟一體化的紅利。當全球秩序發生改變,印度的高增長神話就難以持續,這一點美國非常清楚,所以沒有必要耗費時間和精力。
雖然過去十年,印度GDP保持了平均7%左右的增長,成為全球GDP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但印度的GDP存在著重複計算的問題,本身存在虛高問題。
而用印度自己人印度國大黨全國發言人古拉夫•瓦拉布(Gourav Vallabh)表示,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並不像NDA政府所表述的那樣為5%,而是為0%,甚至負數。在GDP計算中,只考慮了正規經濟。按照印度國家銀行(SBI)計算,非正式經濟正在以每年7%的速度下降,在我們國家,大約有50%是正式經濟,50%是非正式經濟。
當然,在印度統計的高增長GDP之下,我們看到各路媒體都在熱捧莫迪,特朗普還在一會晤中妄稱“也許莫迪才是印度之父”,莫迪肯定是開心的,與特朗普手拉後,相當恩愛。
但是印度的經濟結構並不穩固,缺乏製造業支撐,主要依賴於服務業,持續性的貿易逆差,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外債巨大,經濟主要是依賴於外資投資,國內貧富分化差距越來越大,基礎設施落後,在這樣的情況下,抱著GDP增長的數字談“大國崛起”未免有些自大。
美國並不需要圍堵,而且還會拉近與印度的關係。當年日本是美國的第一大逆差國,日美打貿易戰,製造業向中國轉移。目前美國與中國打貿易戰,不斷加徵關稅,必然會全面提升美國人的消費成本,此時美國主動拉近與印度的關係,也有扶持印度之意,劍指制衡中國。
而在扶持印度的過程中,可以再次分享印度的低廉勞動力紅利,向印度輸出美元,同時找到自己的服務貿易物件。印度屬於多語言國家,出國人數眾多,宗教對立嚴重,缺乏民族精神,表面上的經濟增長很難形成真正的強大凝聚力。美國隨時可以對印度制衡,包括技術封鎖等方式。
因此,美國在地區政治軍事上,主要是應付俄羅斯與伊朗等,削弱地區主導權和潛在軍事威脅。而在經濟與科技上,主要需要應付真正在崛起的中國,這時候對美國來說,聯合同在亞洲的印度來制衡中國,顯然要比四處樹敵的情況下進一步圍堵印度要高明得多。
對於美國來說,最害怕的就是歐、亞、非大洲的團結,所以想盡一切辦法阻止各大洲的經濟一體化,對亞洲也是如此,美國知道中國不斷強大,在亞洲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現在以及未來,很可能會繼續加大對印度的扶持以達到牽制中國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