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這幾天,整個日本都籠罩在最強颱風“海貝思”的陰影之下,在“海貝思”還未正式登陸日本之前,就被冠以“最強”,“最具破壞力”,“影響範圍最大”等各種各樣的頭銜,於是整個日本都異常的緊張,從上到下嚴陣以待“最強颱風海貝思”的到來。

日本當日,各地政府甚至向730萬人發出了疏散指令,就連東京的兩大機場:成田機場,羽田機場全部停飛,整個首都圈以及東日本的各大鐵路線也全線停運。日本氣象廳甚至釋出了最高級別的大雨洪水警報。而面對如此強大的颱風,即便是日本人也無法保持淡定,日本民眾從幾天前就開始採購電池和防災用品,超市也出現了人們忙於囤積食物和日用品的景象。

(圖為日本超市已空的貨架)

颱風可怕!但東京的排水系統強的更可怕!

東京的這個巨型分洪工程,叫“首都圈外郭放水路”,位於東京北郊的琦玉縣境內。

位置圖

該工程按照“五至十年一遇”(以國內標準可達百年一遇)的排水標準建設,總投資24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00億元),於1992年開始施工,歷時15年,於2007年建成。

建設過程

全長6.3公里,包含5根直徑30米、深60米用管道聯通的豎井(立坑)和1個調壓水槽,系統總儲水量達67萬立方米。

結構圖

豎井大到什麼程度,形象的說,每個的豎井容積可以放得下一座美國的自由女神像,或是一艘太空梭。

巨大的豎井

前4個豎井裡匯入的洪水通過下水道流入最後一個豎井,集中到由59根高18米、重500噸的大柱子撐起的巨大蓄水池中。

“首都圈外郭放水路”工程

這個蓄水池,長177米、寬78米, 因空間巨大、氣勢如虹、極為壯觀,被日本人稱之為“地下神廟”。

正是這個“地下神廟”,庇護著東京,讓東京都市圈免於“內澇”之苦。

因為蓄水池只是在雨季使用,在沒有洪水的季節,“地下神廟”還成為了日本一個著名的旅遊景點,很多電影也曾在這裡取景。

遊客參觀“地下神廟”

全程資訊化,世界上最先進的排水系統

這麼龐大的地下工程,是如何執行的呢?

“首都圈外郭放水路”系統全程使用計算機遙控,並在中央控制室進行全程監控,堪稱世界最先進的排水系統。

中央控制室

東京都下水道局還從1985年起,用了15年時間,將整個東京的公用下水道埋設狀況進行資訊化,包括管道的完成圖及建設年份、管道物料、管道的位置、深度、尺寸和行水位、沙井的位置及編號等等。

“地下神廟”的隧道連線著東京市內長達15700公里的城市下水道,前4個豎井裡匯入的洪水通過下水道流入最後一個豎井,集中到隧道末端的巨大蓄水池中。

豎井

然後,通過4臺燃氣輪機驅動的大型抽水機,將水以每秒200立方米的速度抽入一級大河流江戶川,最終匯入東京灣,排入大海。

排水裝置

工程建成當年,東京都市圈遭水浸的房屋由最嚴重年份的41544家減至245家,浸水面積由27840公頃減至65公頃,成效顯著。

魔鬼藏在細節裡,下水道里的“偏執”

下水道,這個我們想象中髒兮兮的地方,也體現了日本人近乎於偏執的細緻追求。

乾淨的下水道

日本不僅建設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排水系統,而且,從從汙水排放一開始,就在細節上嚴格把控。

東京的雨水有兩種渠道可以疏通:

靠近河渠地域的雨水,一般會通過各種建築的排水管,以及路邊的排水口直接流入雨水蓄積排放管道,最終通過大支流排入大海;其餘地域的雨水,會隨著每棟建築的排水系統進入公共排雨管,再隨下水道系統的淨水排放管道流入公共水域。

日本明確規定,一些不溶於水的洗手間垃圾不允許直接排到下水道,而要先通過垃圾分類系統分門別類進行處理。

日本嚴格的垃圾分類制度

油汙也是絕對不允許直接排入下水道中的。日本國民通常會用報紙把油汙擦乾淨,再把沾滿油汙的報紙當做可燃垃圾來處理。

告別“水漫金山”,日本城市的華麗蛻變

日本頒佈了《下水道法》,成立了專門機構下水道協會,並確定了“分流式”下水道建設模式,雨水可直接被排入大海,而汙水則被送入全國1000多家汙水處理廠,利用微生物處理,經沉澱、反應、消毒等淨化工序後,得以再利用或排入大海。

1921年建成的“舊三河島汙水處理廠唧筒場設施”,日本首個近代化汙水處理設施

東京的這套地下排水系統便是最成功的案例。

“東京Amesh”降雨資訊系統

正是在科學的預警機制、龐大的排水系統、嚴謹的環保意識多方合力下,“首都圈外郭放水路”建成後的當年,該流域遭水浸的房屋數量由最嚴重年份的41544家減至245家,浸水面積由27840公頃減至65公頃,對日本琦玉縣、東京都東部首都圈的防洪洩洪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首都圈外郭放水路”系統執行前後對比

“我們不能左右自然,自然災害會如期而至,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儘可能地減少災害給市民生活帶來的損失。”

“地下神廟”執行示意圖

“地下神廟”做到了。

中國城市,任重道遠

法國大文豪雨果曾經寫道:“下水道是一個城市的智慧與良心。”

高樓、馬路、廣場是城市的客廳,那麼下水道就是城市的衛生間,一個家庭的衛生間若排水不暢,肯定比客廳雜亂更讓人堵心。

毋庸置疑,突發的極端暴雨氣候是城市形成內澇的重要原因。然而,城市排水設施建設水平滯後同樣也難辭其咎。

在城市規劃領域,“排水管道密度”是城市排水設施建設水平的重要指標,它反映每平方公里的城區所擁有的排水管道長度。

當前,中國城市排水管道密度仍低於發達國家10年前的水準。通過整理中國與部分發達國家的資料不難發現,在10年前,日本的排水管道密度就達20-25Km/Km2,最高甚至可達50Km/Km2,而根據《中國統計年鑑》2013年的資料顯示,中國城市排水管道密度僅為9.6Km/Km2。

毫無疑問,加強城市排水與蓄水設施建設,形成蓄排結合的防治體系,是治理城市內澇的方向。

最新評論
  • 1 #

    國內的智慧建設全部用在路上了,深圳地王幾年一個,還執意趕超前任,地面上無限下壓,路下無限掏空建地鐵,颱風一來沿著馬路的樹木全部連根拔起,因為無法紮根很深,水都是倒灌進地鐵,這樣的城市寧人擔憂,如果地震能承受幾級

  • 2 #

    厲害了!我們國家城市排水系統任重而道遠!

  • 3 #

    盼望中國也有這麼過硬的排水系流工程。

  • 4 #

    東京就在海邊上,排水不強會飛嗎

  • 5 #

    地下埋的再多業績也看不到,受命於危難之中上前線指揮抗災才能被世人所知

  • 6 #

    確實值得我們好好去學習

  • 7 #

    我們的發展在初級階段一點不假,需要補課和學習的地方太多了

  • 8 #

    現在己過,睛空萬里

  • 9 #

    中國的絕對達不到9.6公里,直經1米還有別的管道都算上也不夠,有時只能靠個別老員工才能找到毛病。

  • 10 #

    說實在的就這點容量對於洪水來說九牛一毛

  • 11 #

    沿海城市可以挖的這麼深?還如此龐大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美軍從敘北部撤走後,普京也做出積極迴應:俄軍可以撤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