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唐開元年間,江陰顧山昭明太子親手種植的紅豆樹下,來了一位“風姿鬱美”的少年。

這個美少年就是大唐最佛系的詩人王維。

他像那個時代的所有文學青年一樣,追捧過《昭明文選》,也為昭明太子不能圓滿的愛情唏噓。

若干年後,王維蛻變成大叔,懂了命運無常,懂了命運骨子裡是一場又一場的相遇和別離,懂了活著的最高境界是在薄情裡深情,這份唏噓更在他的心中迴盪。

當時他的故友李龜年正要前往江南,王維便將這份唏噓,承載到了離別中,寫下了《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據說當年李龜年在江南為《相思》譜曲,邊唱邊思,竟然暈倒了。

2017年《相思》被“中國唱詩班”製作了動漫,跨越千年依然流量爆棚。

最佛系的王維用漫長的時間告訴世界:真正的佛系一定足夠深情。

因為“深情無累”,才能跳出生活鋒利,才能活得真切,才能讓平凡的生活開出花來,才能冷眼靜觀雲捲雲舒,活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至高境界。

01

至情,無語無聲,不提不碰

眾所周知,大唐的詩人們最不缺的就是才與情。

他們的詩篇萬古長青,而與才華同樣璀璨的是他們的豔遇和緋聞。

比如李白有“千金買壁”,一生四段婚姻;

白居易忘不了初戀,還包養一對能歌善舞的姐妹花,樊素和小蠻;

元稹一面拜倒在四大才女的石榴裙下,一面又信誓旦旦地對過世的老婆說“除卻巫山不是雲”,等等。

彷彿沒有三五個女人給才子們打底色,他們的才氣也會打折扣一樣。

王維容顏俊美,自然也免不了緋聞。

但緋聞終究是緋聞,王維載入史冊的歷史卻是不納妾,不留戀歌舞坊,只與表妹崔氏結為伉儷,花前月下,鍾情不二。

王維出身太原王氏,母親出身博陵崔氏,爺爺王胄還曾經做過朝廷的樂官。

所以王維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善於彈奏琵琶和各種古琴,年少時候詩文就天下聞名。

這樣優秀的少年,婚事自然早早定下。王維與母親的孃家侄女崔氏有了婚約,二人青梅竹馬,自然情投意合。

但王維幼年喪父,為了振興家業,拼事業第一,婚期延後了。

他前往京城,參加科舉,想出人頭地,沒想到卻名落孫山,後來在唐玄宗的親妹妹玉真公主的應援下,才中了狀元。

玉真公主見王維妙年潔白,才藝卓著,驚為天人,把原本給張九齡的狀元名額給了王維。

所以很多人猜測,唐風開放,公主都有面首,王維可能做了玉真公主的裙下臣。但這一點,只是緋聞,並沒有可靠史料證明。

大唐有“公薦制度”,王維有才華,被達官貴人賞識,被舉薦也很平常,不用潛規則也有可能。

反而是王維曾經在寧王府上,做過一首《息夫人》,吐露過自己的愛情操守:

莫以今時寵,能忘舊日恩。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當時寧王強行霸佔一位已婚女性,王維就借楚王強制娶息夫人的典故,讓寧王放棄了奪人妻的執念。

而王維也沒有忘記自己的表妹,事業有了起色,就和表妹修成正果。

據記載,二人三觀契合,琴瑟和鳴,極為恩愛。

只不過造化弄人,這段美好的感情,在王維三十歲上戛然而止:崔氏生孩子難產,一屍兩命。

感情深往往痛徹心扉,王維從經歷婚姻無常以後,“喪妻不娶”,對女人再不動心。

在此後的三十年裡,他活出了無欲無求。不但吃齋唸佛,“居常蔬食,不茹葷血”,絕了男女慾望,竟然連子嗣也絕了。

或許有人會說,王維沒有寫過一首詩給自己的妻子啊!

但最深的痛苦,是說不出來的。

它們在心底,無聲勝有聲,始終不結痂,也跨不過去。不能提,不能碰,只能沉默以待,誰能說不是深情入骨?

02

至親,見與不見,依然想念

很多人對王維記憶深刻,都源於他那首著名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首詩就是王維十七歲的時候寫給弟弟王縉的。

王維兄弟姐妹眾多,彼此都很有愛。其中和王維交集最多,感情最好的是大弟王縉。

當時,15歲的王維離開了家,在京城一待就是兩年,重陽節這一天他登高望遠,想起弟弟王縉,不由思念成河。

於是永不退色的手足情,最孤獨的異鄉人,最能望盡天涯的地方……都承載在了一首詩中,每一句都成深情畫面,寫盡了親情的剪不斷,理還亂。

王縉對自己的哥哥也極為愛戴。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攜帶楊貴妃逃離了京城,王維卻沒有全身而退,被安祿山俘虜了。

王維沒勇氣殉國,就吃啞藥,吃鬧痢疾的藥,企圖在混亂中苟且偷生,無奈他的才華太高,安祿山也極其愛惜,就繼續讓他做了原來的官。

後來,唐軍重新掌權,變節的官員都受到處分,王維也因為服務過安祿山被拘捕。

幸運的是他的弟弟王縉,在戰亂協助李光弼堅守太原,立下了功勞,受到褒獎。

這時候,為了救哥哥,王縉甘願拿自己的前途為兄贖罪。

他力證王維身在曹營心在漢,曾經寫過一首《凝碧池》表明心志:

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更朝天。秋槐葉落空宮裡,凝碧池頭奏管絃。

這首詩讓王維的“變節”,改變了性質,得以免除了罪過,加上王縉願意拿功勞相抵,王維不但逃過一劫,還官至尚書右丞。

幾年後,解脫了生命之憂,淡化了“變節”事件。

王維寫了一封《責躬薦弟表》上書皇帝,極力誇讚王縉比自己有才華,也甘願拿出自己的前途,將貶謫的弟弟王縉換回京城。

只是造化弄人,王縉還沒有官復原職,王維就去世了。

生死之際,見人性,也見人心。

雖然血濃於水是不爭的事實,但古往今來反目的兄弟也不少。而一個人對別人怎麼樣,最能體現在人際關係上。

越是對他人深情,才越能得到他人的良性反饋,親情亦是如此。這可能就是王維能夠得到弟弟力挺的主因。

03

摯友,不在身邊,也在心間

王維對朋友掏心掏肺。

王維以愛“嘮叨朋友”,給友人寫詩“婆婆媽媽”,達不到“肉麻”的程度不罷休著稱。

在他的觀念裡,人佛系但給朋友們的詩,卻不能不動情。

送別的時候,王維走的是“盡情”路線,絮絮叨叨地說個不停。

比如寫給李龜年的《相思》,不知道的還以為寫給情人呢!這就是王維的與眾不同。

他還寫了很多這種膾炙人口的送別詩。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送元二使安西》: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詩風走的就是“盡情”路線,反覆地勸酒,說你走出山海關,就沒有老朋友了。

語氣很溫情,心中有溫度,話語很凝重,結果這首詩網紅了一千多年,最後成了送別詩的模板。

王維很會勸慰自己的朋友,共情能力很強。

年少的時候,他有一個好友叫綦毋潛,二人一起參加科舉,結果王維高中,朋友落第。

王維非常暖心的送友人迴轉家鄉,鼓勵他下次再來,並且說:

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

意思說,你沒有考中是因為時運不濟,沒有遇到理解你的人,你看遠樹、落日,都在給你送行,未來可期。

有仁心,說好話,是最能撫慰人;有鼓勵,有讚揚,有期待,有信念,也最能激勵人。

綦毋潛果然下次高中。

王維還在朋友的事情上,很有立場,絕對的不會因為外部而改變初心。

比如,王維曾經得到張九齡的舉薦。這份恩情,他一直記在心間。

後來,張九齡因為被人陷害,被貶荊州,王維就不顧環境險惡,給張九齡以詩代書,寫下了這樣的句子:

舉世無相識,終身思舊恩。

當然,這種情況下,如此表白是要付出代價的,王維的結局很慘淡,被貶去了涼州。

張九齡的貶謫,讓王維的心性發生了轉折性的改變,他自此對官場看淡,並順勢和好友裴迪在輞川,寫詩作畫,認真研讀佛經,活成了半官半隱。

在這裡王維與大自然共呼吸,一草一木似乎皆有深意。

他漸漸地與自然同在,與自己和解,突破了阻隔和對立,對一切不再執著,對不幸不再抵禦,獲得了生命本身淡淡的喜悅,也領悟了心靈安然的最高境界。

自此朝廷的官還做,但升遷浮沉都不重要了。

在名利場,卻忘記名利,是真正的身在浮世,心向清歡。時光自此慢下來,靜聽風月,閒落燈花,王維活出了最大的坦然。

生命的最後,他心靜如水,不悲不喜,給親朋好友一一寫信,然後舍筆而逝,極為安詳。

有人說,人生說到本質上是一場靈魂深處詩意棲居地找尋,心的溫度很重要。

而王維告訴我們世事炎涼,唯情可化。

既要在親情中深愛,在友情力挺,在愛情中堅守。

也要世界吻我以痛,回報以歌;心懷柔善,對一切的人與事滿懷善待;在薄情中深情,看淡涼薄。

因為深愛無限,有情多彩。

點個「贊」,要知道它們都是人間風塵,世事滄桑,最有力量的支撐。

-END-

8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大風吹~~關於版權和專利權,一家之言,理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