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一)飛向太空

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時間上午09:07分,哈薩克,拜科努爾火箭發射場。

攜帶“東方號”宇宙飛船的R-7火箭點火升空

隨著火箭推進器噴射而出的火焰直噴嚮導焰井,發射架的4支機械夾臂立即鬆開火箭箭身,頂部攜帶載人宇宙飛船“東方號”的R-7火箭騰空而起。人類首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27歲的尤里•加加林開始劃時代的108分鐘太空之旅。

當在美國人眼中蘇聯連電冰箱都製造不出的時候,蘇聯卻在太空競賽前期搶佔先機、頻頻創造人類歷史。1957年10月4日,蘇聯成功發射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同年12月6日美國人造衛星“先鋒號”卻發射失敗。

1958年10月,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載人航天專案“水星計劃”獲批。1959年4月,NASA對外正式公佈“水星計劃”7名宇航員名單,在美國媒體自由的開放世界裡7位宇航員像大眾明星一樣受到民眾的追捧。與此同時,蘇聯正以最高機密的方式從各大空軍基地飛行員中遴選首批宇航員,加加林從2200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從1960年開始,首批20名宇航員在距莫斯科40公里的太空城進行嚴苛高強度的封閉訓練。

(二)地球軌道

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時間上午09:16分,“東方號”進入地球軌道。

R-7火箭與4個側向推進器分離

R-7火箭穩健升空,先拋掉4個側面推進器,之後火箭頭部整流罩導爆脫離。當芯級火箭燃料殆盡拋落天際後,“東方號”宇宙飛船依靠上面級火箭成功爬升至預定軌道。之後“東方號”以每秒8000米的速度沿著軌道向東疾馳。

“東方號”進入地球軌道

蘇聯現代航天科技實力的發展脈絡要追溯到19世紀。1883年,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就從理論上研究了飛離地球的可能性。1903年齊奧爾科夫斯基首次提出了採用液氧和液氫作推進劑的單極或多級火箭進行太空航行。1927年蘇聯舉辦了第一屆國際宇航展覽會。1928年至1932年,蘇聯相繼出版了9卷《星際交通》,初步總結了人類航天知識體系。

二戰後,蘇聯政府更加深刻認識到科學技術對國家實力提升的重大作用,科學家開始參與國家最高決策,得到了史無前例的最高地位。載人航天專案的總設計師——科羅廖夫,就是在此時重返工作崗位。整個50年代,科羅廖夫研製出越來越精密的火箭和導彈,進入蘇聯航天計劃的最高管理層。科羅廖夫始終推動著雄心勃勃的蘇聯登月計劃,同時開展金星與火星的深空探測計劃,直至1966年1月因病離世。而美國在本土航天探索火箭技術不足的情況下,愈加倚重在二戰戰場俘獲的德國火箭專家馮•布勞恩的火箭技術與技術路線。

(三)返回地球

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時間上午10:55分,薩拉托夫,加加林成功返回地面。

“東方號”點燃制動火箭準備返回地球

東方號進入預定地球軌道後,跨過西伯利亞到達北大西洋上空,進入地球夜晚沉黑的另一半。東方號隨軌道又進入南半球上空,越過合恩角和南大西洋。之後加加林擺正東方號位置準備返回程式,莫斯科時間上午10:25分,東方號制動火箭點燃,40秒後製動火箭熄火,東方號船體劇烈翻滾向地球飛馳,大氣層重重衝擊讓東方號像一枚飛火流星重歸地球懷抱,裝置艙與加加林乘坐的返回艙分離,高溫炙烤讓返回艙表面滿是焦黑,加加林在離地面不到萬米高度啟動彈射座椅,加加林瞬間安全彈出返回艙,開啟降落傘拋掉彈射座椅,加加林英雄歸來,緩緩降落到蘇聯薩拉托夫附近的一處村莊旁。

“東方號”裝置艙與返回艙分離,衝入大氣層返回地面

美國聞訊舉國驚駭,幾天後的“豬灣事件”更讓美國的國際形象大挫。肯尼迪政府執政前一百天國家信譽就遭遇首次危機。美國政府責令NASA儘快發射載人宇宙飛船,NASA倉促之間在5月5日進行了只有15分鐘近地軌道的美國首次載人太空飛行,當時“紅石火箭”的薄弱推力只能夠讓“水星號”飛船完成水平距離510公里的拋物線軌跡。

(四)後記

凱旋歸來的加加林,成為蘇聯對外最亮眼的外交明星,不僅出訪社會主義陣營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而且受到英國女王親切接見並共進早餐,訪問日本引起全民轟動。太空第一人的榮耀與成就彌合了人類社會之間發展水平與觀念思想的差異,把世界和平的深遠意義引入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當東方號從301千米高處的地球軌道俯看地球,那裡沒有國界,只有一顆人類休慼與共的藍色星球家園。

太空第一人加加林成功繞地球一圈返回後,蘇聯航天技術的領先實力深深刺痛了美國43歲年輕總統肯尼迪的國家自尊心。1961年5月25日肯尼迪在國會的著名宣言,石破天驚地向全世界宣佈,要在1960年代結束前達成載人登月並安全返回的曠世誓言。自此NASA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龐大的、最激動人心的、科技協作程度最高的阿波羅登月計劃,並在1969年7月實現人類登月奇蹟。美蘇之間的太空競賽開啟了人類科技新紀元。

(注:本文照片取自俄羅斯電影《搏擊太空》劇照)

8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加加林太空飛行背後鮮為人知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