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2013年,美國上映了一部探討人性的影片《人類清除計劃》,講述了地球人口過多,美國政府展開了一個12小時內允許所有犯罪行為的計劃,來減少一定人類數量。

富人們躲在安全的別墅莊園,底層人民則要想盡辦法面對暴徒和隨時到來的危險,其實就是在變相清除底層人民,從而來減輕政府的各種壓力。

當時看完這部片子,我不禁為導演的腦洞而叫絕,他這天馬行空的解決人口危機的方式的超出人類的秩序和道德底線,雖然有效但是無情而冷血,透過屠殺合法化的方式來消滅那些沒有能力的底層,從而緩解社會的負擔。

正當我以為這只是導演不可思議的想象時,卻無意中得知,人類在歷史上還真幹過一場對於底層窮人的集體迫害,這並不是戰亂或者動盪年代,而是發生在一段被載入史冊的輝煌時代——英國維多利亞時代。

英國維多利亞時代向來是認為是英國工業革命和大英帝國的峰端,日不落帝國是當之無愧的世界霸主,其它所有國家加起來還不及它的一半,這是一段讓英國人提起便能昂首挺胸的時代。

這段時間來社會財富急劇增加,貧富差距增大,底層破產人民數量增多,出現了大量食不果腹的流浪者和乞討者,早在1601年,因為圈地運動導致社會上出現了大量的窮人,英國皇室便出臺了《濟貧法》,規定了由教會來救濟底層的窮苦百姓。

而濟貧院就是《濟貧法》的擴充套件衍生政策。

如果但看字面,對於窮人的幫助是積極的,透過法律來保障窮人的利益,消除貧困,然而在濟貧院出現之後,卻完全變成了另一種樣子。

1834年議會透過《濟貧法(修正案)》,規定受救濟者必須是被收容在習藝所中從事苦役的貧民。

這個習藝所就是濟貧院。

有一部非常經典的描述維多利亞時期底層人民生活的電影《霧都孤兒》中其實就出現了濟貧院的生活。

主角奧利弗小心翼翼的向著守衛討要稀飯,因為有個孩子已經餓瘋了,威脅要是再沒有食物他就吃掉周圍的孩子,奧利弗只不過是多要了點稀飯,而執事就預言奧利弗長大以後會被絞死。

在孤兒們為了一口稀飯而卑躬屈膝時,濟貧院的管理者們桌上琳琅滿目,堆滿了精緻的食物,這與孤兒們空蕩蕩的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就是當時的人們在濟貧院裡生活的情況,所內的生活條件極為惡劣,勞動極其繁重,貧民望而卻步,被稱之為勞動者的“巴士底獄”。

濟貧院中的管理者們認為,他們給予窮困人民食物便已經是天大的恩德了,那些社會的負擔們還敢要食物,便是貪得無厭,至於能不能吃飽,則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類。

這一時期的濟貧院主要以懲治窮人為主,各方面限制十分苛刻,濟貧官員甚至認為這樣有助於窮人的道德完善並使懶漢勤奮起來,院內供給的食物很少,勞動極其繁重,而且院內實行夫妻子女分居的隔離制度,居住條件也很惡劣。

我懷疑他們讀過《孟子》,確信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濟貧院的管理者們用一種幾乎苛刻的方式對待窮人,他們前後建立了將近15000所濟貧院,人為的將社會上的窮人圈養起來,窮人幾乎被剝奪了生存的權利,一切合理的利益訴求都會視作貪婪,一切的反抗都會被打壓,這就是濟貧院,打著善的名義做惡事,最主要是統治者們還認為這一切是對於窮人的救贖。

回到霧都孤兒這部影片,如果孤兒進入濟貧院,能活下的機率是極小的,不僅是孩子,當時的大人們進入以後,都很難活著出去,食物的短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看守們的虐待與折磨,因為當時的濟貧院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懲戒窮人,透過強硬的手段幫他們戒掉懶惰,濟貧院強迫哺乳期的母親與孩子分離,鞭打因為食物不夠而無力工作的人,要求貧民們吃骨頭上的腐敗肉。

當時的窮人要想得到救濟,就必須進入濟貧院,19世紀50年代時,英格蘭與威爾士濟貧院中收容的成年男性佔到了百分之十三,四十年後這一比例到達了百分之三十多,相當於每三個男人中差不多就有一個男人在濟貧院裡。

除了常年忍受飢餓之外,濟貧院會強行拆散家庭,根據不同的年紀關在不同的地方,所以奧利弗進入濟貧院時只能看見周圍都是和他年紀相仿的孩子,而大人們則被關在其它的地方,難以相見,1839年,英國肯特郡甚至流傳著進了濟貧院的兒童被殺死做成肉餅的恐怖謠言。

有人這樣描述濟貧院的基本情況:在磚鋪的地面上到處是貧困的婦女以及滿臉髒物到處亂爬的孩子,老年婦女躺在床上氣喘吁吁無法動彈,或圍坐在火爐旁大聲咳著,老年男子弓著背忙著活計,苟延殘喘。

監獄的囚犯們尚且能得到一頓飽飯,而窮人們沒有這個權利。

這就是資本主義對窮人們做的惡,很多人認為歐洲的高福利是有錢人們發善心,是他們道德高尚主動給予的,沒錯,他們確實會主動給予窮人幫助,將窮人投入濟貧院中圈養起來,指責他們因為懶惰才一無所有,全然不想正是他們的圈地運動才導致那麼多人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富人享受了窮人的那一份紅利,還去剝削(制定法律,壓低薪資)窮人,他們準備徹底斷絕窮人的活路。

那裡有壓迫那裡就有反抗,醜聞引起巨大社會反響,再加上受經濟蕭條的刺激,反濟貧法運動的新起,工廠的工人們聯合起來形成了巨大的力量共同反抗濟貧院和濟貧法,迫於國內巨大的壓力以及各界對於濟貧法改革的呼聲,英國政府開始改善濟貧院中的生活條件,放寬政策,濟貧院才慢慢被廢除。

現在歐洲的高福利,都是歐洲的工人階級透過自己的努力與奮鬥爭取來的,還有就是因為蘇聯的存在,社會運動風起雲湧,歐美為了防止國內共產主義發動群眾才努力改善社會福利,讓老百姓們覺得自己生活並不比社會主義國家的人民差。

但是,高福利也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壓力,而且各種福利政策也帶有水分,2019年5月,聯合國報告將英國的福利政策比作維多利亞時期的濟貧院,意在指責英國扶貧政策存在重大缺陷。

雖然英國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但其五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貧困中。報告預測,在未來兩年半內,英國40%的兒童將生活在貧困中。

但英國的政府官員不僅不買賬,反而對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善心進行指責。

只能說,世界一直都是那個世界,無論用多麼冠冕堂皇的名義包裝,惡始終是惡,人民的權益,只能透過自己去爭取。

3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柬埔寨散落近300萬地雷,排雷犧牲無數人,為何老鼠卻成了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