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在鼓浪嶼東南隅坐落著一座別具詩意的花園,它因獨具一格的園林、原建造者傳奇的事蹟以及獨特的遺產價值,在一個世紀的時光輾轉中灼灼其華,匯成鼓浪嶼極負盛名的風景。它就是菽莊花園

位於鼓浪嶼港後路7號的菽莊花園,建於1913年。原園主為臺灣富商林爾嘉,字號“叔臧”,花園即以其諧音“菽莊”命名。造園初衷緣起於叔臧對兒時故園-臺北板橋花園的思念之情。

叔臧原籍福建龍溪,維源之子。林維源隨祖輩從龍溪遷到臺灣,在板橋建林本源庭園,又稱板橋別墅、板橋花園。林爾嘉的少年時光便在此度過。1894年甲午戰爭後,林維源父子不願做亡國奴,便舉家搬遷定居鼓浪嶼。

林維源率眷內渡後在鼓浪嶼的全家合影

在廈門的林爾嘉隨著年歲漸長,思鄉之情愈濃,便決定在鼓浪嶼建一座仿板橋別墅的花園。後擇地鼓浪嶼金帶水之湄,草仔山之下的一面山坡。

菽莊花園未建之前的地形地貌

建成後的菽莊花園,一亭一榭一山一水皆彰顯著東方的詩情畫意之美;補山藏海、借景構園堪稱藝術奇蹟;一主雙園隔海輝映屬孤本範例。

圖丨林喬森

●補山藏海 借景構園●

菽莊花園靈活地使用“藏”、“借”、“巧”三大手法,利用鼓浪嶼的天然地勢和自然景色,再結合人工建造,補綴山色海景之不足,借山藏海。

花園把大海的一隅收藏其中,以供觀遊

從入口進園,繞過一堵黃牆,透過一座門洞,突然海闊天空。當年從此憑欄遠眺,碧波萬頃、帆船如織,令人豁然開朗。

菽莊花園借景構園,隔壁的日光巖、遠處的南太武山、附近草仔山上的建築,花園的亭臺樓閣、山石大海,融為一體,成就花園遠近交疊的新風景。

圖丨阿虎

●家國鄉愁 寄於花園●

菽莊花園並不是一氣呵成的,補山園和藏海園兩個主體部分為1913年建成,各造五景,後陸續建成小板橋、渡月亭、千波亭、熙春亭、傘亭等。

補山園五景分別為:頑石山房、亦愛吾廬、十二洞天、小蘭亭、聽潮樓; 藏海園五景分別為:眉壽堂、壬秋閣、真率亭、四十四橋、招涼亭。

菽莊花園舊影 菽莊花園舊影

1956年,林家將菽莊花園捐獻給廈門市政府,經修繕於次年對公眾開放。花園補山藏海的總體佈局至今儲存良好,除亦愛吾廬、聽潮樓、小蘭亭等因颱風、土地置換等原因不復存在,其他景點均儲存完好。

菽莊花園現是國務院批准頒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鼓浪嶼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核心要素之一。園中美麗景緻,吸引著眾多海內外遊客心馳神往。

【壬秋閣】

因建於一九二二年農曆壬戌之秋而得名。仿板橋花園來青閣,重簷歇山頂。壬秋閣“一閣兩用”,擁有東西兩道拱門,既能觀山又能賞海。

林爾嘉曾題寫《壬戌七月既望任丘閣落成是夕雨初霽與客泛舟鷺江》,詩中多用蘇東坡的故典。當年任丘閣牆上,還有蘇東坡像,文人墨客在閣內吟詩作賦,閣下魚池泛舟賞月。

從此角度望去,頗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的意蘊。

【十二洞天】

又稱“迷魂洞”、“猴洞”。是用紫紅、棕赤色的砂岩、頁岩、火山流紋岩、礫石組成的假山洞。以形態不同的十二個洞室與十二生肖塑像而得名。

【四十四橋】

因建於林爾嘉44歲那年而得名。橋下有閘門,能將海水引入園中水池。蜿蜒的橋體上,有觀魚臺、渡月亭和千波亭。

【真率亭】

林爾嘉常和賓客在此促膝長談。這裡背山面水,取此名意指: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見仁見智,各抒己見,希望在這裡能達到“真誠坦率,胸無芥蒂”的境界。

【昔日聽濤軒 如今鋼琴博物館】

2001年1月8日,中國首家、世界罕有的鋼琴博物館落定於此。由鼓浪嶼旅澳收藏家胡友義先生畢生收藏的世界著名古鋼琴大大增添了花園的音樂藝術氛圍。

眉壽堂、渡月亭、千波亭、招涼亭

... ...

園內步步皆是景,處處可入畫

一花一草,一木一石皆是故事

在春天這個美好的季節

找個閒暇的時間

跟小夥伴一起去探索去發現吧~

5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花園營造時,這些小細節,可能會直接影響最終的呈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