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論文往往是枯燥的,但也可以充滿溫情。來自中科院的一篇博士論文走紅,讀完令人垂淚。
資料顯示,黃國平2014年進入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攻讀博士研究生,師從研究員宗成慶,研究方向為模式識別與智慧系統,2017年畢業,就職於騰訊,在人工智慧實驗室“騰訊AI Lab”擔任高階研究員。
淚奔之餘感慨萬分:有的成功真的是苦難一點一點堆積起來的。
我也曾是來自大山裡的孩子,雖然遠比不上這位大佬的經歷,但我自覺小時候求學之路也很難,那時每天要五點半起來打著燈踩著泥濘路去學校,晚上又得摸黑回來,遙遠的而溼漉漉的路上空空無人,只有片片群山與孤矮的墳,很淒涼,很恐懼,更十分的孤獨。山裡電壓也不行,燈是昏黃的日光燈,燈下照不出影子的那種,看書需要手電照著才能看得清。而且每週末回家還要先去幫奶奶打豬草那揹簍是真的大,又沒人幫我提,再加上我腿上本來就有傷,每次針紮起來真的好難好難。然而現在,我已經遠離又髒又冷又孤獨的大山生活,在城市中生活了好幾年,蜜罐溫床中,我已忘了最初的我,逐漸沉淪,沒有了當年刻苦的模樣,忘了奮鬥而只知抱怨,如今看見這位大佬的遭遇,真是深感慚愧。
在當今社會,寒門再難出貴子,清華北大每年的新生中,農村孩子的比例逐年下滑,不到20%,城市學生考入北大的機率是農村學生的6.18倍。
城市孩子在出生後可以接受到最好的教育、最好的老師,而農村孩子能夠有學上就是很滿足的了。這就是現實,我們不得不承認,那麼農村孩子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就要付出城市孩子幾倍的努力才行,畢竟起跑線完全不同。
這位同學的家庭環境、學習環境無疑是最難的,但他卻透過不斷地堅持實現了自己的命運改變。我們相信,只要你堅持下去,你也可以的。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