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雜談#《小捨得》看似荒誕劇情都有原型,小說原型南儷是個電視臺臺長,米桃的原型是出租司機女兒,南儷為了獲得學區房考慮和丈夫假離婚;“天才少女”米桃因為課外補習壓力過大休學回家;原本按素質教育培養的歡歡也成為衝擊民辦小學的一員。編劇魯引弓為了寫小說採訪了400位家長,不是為了販賣焦慮,是每個家鄉都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一,小說原型南儷是個電視臺臺長,找了個某區長關係,透過培訓班所在的物業關係才把孩子送進了補習班!接受過作者採訪。
劇本寫的不現實,真正雞娃的正是中產階級,南儷兩口子又不是富豪,娃也不是富二代,在教育問題上能這麼佛系也算是不多見的奇葩!
電視劇大部分是真實的,因為城市尤其一線城市就是這樣的。中產階級的娃基本都這些程式學著。
所以到底雞娃還是佛系,都沒有定論。如果孩子自己願意拼成績,雞一下會讓孩子更有信心。關鍵是雞娃真正的方式是什麼?不要總是和別人比,和孩子溝通要走耐心,和孩子一起找到學習的問題等等,我個人覺得雞娃沒什麼不對,但是要用正確的方式
二,米桃的原型,實際上是出租司機的女兒,這種我也採訪的,倒還真沒有說定位是中產。接受過作者採訪。
大城市的公立學校你一個農村來的孩子,怎麼可能進這樣的學校,更不可能和歡歡成為同學的!別說米桃爸交夠社保,就是有房子,房子不是指定的學位上公立學校難乎其難,所以米桃這個角色的安排純屬於虛構的!
焦慮究竟是誰製造的?米桃已經是3個A班主任還跟家長說孩子學習有問題,即使科學家也不可能每一次的研究設想是百分百的無偏差吧?這不得不令我懷疑,班主任是不是為了讓自己的男友鍾老師增加收入而這麼做?
回到現實中,學校下午三點多就放學,孩子除了沒地方去,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在校學習,那就只能把在校外的時間安排起來了。
事實就是大城市孩子學母語時就開始早教,入小學時中英文程度相差不大。貧困地區的孩子小學快畢業了還說著地方口音的英語,不能口頭作文。這隻英語一項,其他頭腦OM,模擬聯合國,奧數國家級二等獎以上省市級一等獎,英語演講比賽,語文作文比賽,甚至參加公益活動等,這些沒成績或經歷的話是很難進好學校的。
是的,上海的課外補習多的是,一對一的很多一個學期一兩萬的,只要找對老師就行了。小學生上中學都是對口的,要進好學校除非買學區房,要麼就是私立中學,沒有別的路子。高中私立都不是很好的,重點高中要看本事考的。
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所以不要太較真嘛,有些細節不好完全展示出來,只能這樣設計啊,現在電視劇連個真城市名都不能用了,全是架空的,還指望真實的劇情嗎?看價值觀就好了!
#小捨得徵文大賽##小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