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吸引製造業投資的競爭中,南亞諸國將落後於非洲或其他地區。隨著中國和其他的製造商把生產線轉移到了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國家,越南是美中貿易戰的最大贏家似乎成了舉世公認的事實。如果說在這場貿易鬧劇中有輸家的話,或許是南亞諸國,至少在機會成本上是如此。
作者|Irene Yuan Sun
時間|2019年10月7日
原標題|The World’s Next Factory Won’t Be in South Asia
>>>>
要理解這點,不要忘記,這一製造業的重要趨勢一直存在,並且已經十年之久,貿易戰只是加速了它而已。即,中國製造商面臨成本上漲,必須要決定:是選擇投資自動化技術這類勞動集約型產業,還是直接選擇撤離。那些最終選擇了後者的投資者,為欠發達國家提供了廣瀚的機會,因為中國企業的入駐能夠促進落腳國的工業化程序以及帶給這些國家它們所非常急需的經濟轉型。
這一個世代恐怕也難再有一次這樣的機遇。建立通向長久、穩定繁榮之路的唯一證實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一個與全球產業價值鏈相銜接的製造業部門,這樣做既能提高本國的生產力水平,也可以不斷為本國創造工作機會。大多數現在富有的國家(更別提中國本身)正是這樣脫離貧困的。
>>>>
然而證據表明,南亞諸國在吸引製造業投資方面,正在落後於其他國家。不僅僅是隻有越南在競爭中領先,非洲國家同樣也是製造產業轉移的優先考慮物件。近年來,僅是衣索比亞一個國家就開放了將近十二個工業園區,同時還配備了世界一流的政府機構來吸引外商投資。世界銀行也讚揚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自從2012年以來,作出的改革舉措數量佔全球第一。
形成對照的是,至於包含在國內生產總值(GDP)內的外商直接投資(FDI),南亞既落後於最不發達國家的全球平均水平,也落後於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水平。然而,南亞的國內生產總值是非洲大陸的1.7倍,而非洲在2012年接受的來自中國的投資是同年南亞接受的來自中國的投資數額的3.5倍,這來源於聯合國最近一次更新發布的雙邊FDI資料。在過去的五年中,美國企業研究所的《中國全球投資跟蹤系統》統計報告記載了中國在非洲有13項大規模的投資專案,而在南亞只有9個。
孟加拉國能夠更加清楚地解釋這個問題。如果要供應它不斷增長的人口,孟加拉國每年需要在國內創造200萬個就業機會。然而,儘管它擁有世界一流的服裝生產部門,但是它卻似乎無力削減繁雜的行政手續,也無法頒佈需要吸引投資的改革措施,從而增加服裝產業以外的其他多元化的產業。在過去的幾年中,孟加拉國在“營商便利指數”國家排名中已經排在了第176位(總共有190個國家)。孟加拉國的DBL Group公司準備追加投資服裝生產裝置(將會提供4000個就業機會)——卻選擇在衣索比亞。
印度最普遍的迷思就是:一個國家是有可能通過某種方式,從一個鄉村重農型經濟“直接跨越”到服務主導型經濟的。但這只是異想天開。恰恰南亞無法承受錯過本次發展製造業的機會成本。
>>>>
吸引製造業來投資,首先要求本區域的政府意識到“過了這個村可就沒這個店了”,並且這是最重要的。舉例來說,印度必須放棄它的過於自信,認為投資者會僅憑它龐大數量的人口進來投資。巴基斯坦需要停止依賴它與中國政府之間的友誼,因為中國的國家基礎設施融資不會必然導向製造業投資,由於大多數製造業的投資其實是由中國的私人公司在競爭力作用下所操縱的,而不是根據政府的命令。
其次,南亞諸國政府需要勠力同心、全面一致地努力提升外來投資水平。特別是,它們需要努力創造出製造商在此生存繁榮所必備的條件,無論是穩定的電力供應也好,還是有效率的港口業務或海關清關也好。
此外,它們還需多加理解商業的具體特性。根據製造產品的不同,工廠各有其特殊的要求。舉例來說,布料工廠和服裝工廠,儘管看起來相似,卻有截然不同的要求:前者是資本密集型的,需要大量的大功耗機器快速翻拉出一匹匹面料;然而,後者是勞動密集型的,常見成排的工人在裁減和縫紉。
>>>>
國家們需要分析各自最適合於發展哪些製造業的細分行業,以滿足這些製造商的設店需求,並且把已經存在著這些型別的製造商的中國地區(和世界上其他地區)作為模仿物件。
好訊息是,所有這些措施都很顯然是可行的。並且在許多事例中,有的國家已經開始跨出了最初的一步,如:孟加拉國在瑪塔巴瑞興建第一個深水港。不好的訊息是,除非南亞動作更快,否則工業化可能會被別的國家搶佔先機。
全球智庫網(智庫資料庫)是中國領先的智庫資訊平臺,傳遞全球智庫的最新觀點、報告與活動。
微博@全球智庫網
網站http://www.thinkerstan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