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異想,天開》是一本與創造力有關的書,它的副標題是:極富創造力的人做的10件與眾不同的事。這本書有兩位作者,一位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考夫曼,另一位是心理學、心靈健康和神經學方面的資深作者卡羅琳·格雷瓜爾。透過研究,他們得出了一個結論:創造力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天才們的專利,我們也可以透過練習,養成某種思維習慣,從而成為創意十足的人。

書裡從那些有創造力的人身上總結出了10個行為,分別是:玩耍、熱愛、做白日夢、獨處、直覺、尋求新體驗、正念、敏感、把逆境變成力量、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如果我們能夠有意識的鍛鍊自己的思維方式,就能提升我們的創造力。

第一種行為是充滿想象力的玩耍。童年時候的玩耍,會決定很多人的一生。火遍全球的電子遊戲《超級馬里奧》就是源於宮本茂小時候在一個黑漆漆的山洞裡度過的快樂時光。研究表明,富有想象力的玩耍,不管是探險,還是幻想,都對創造力很有用。

第二種行為是熱愛。喬布斯說:“熱愛是完成事業的唯一途徑。”熱愛沒有有效期,不管是在生命初期,還是晚期,只要熱愛被喚起,它就能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讓我們進入心流狀態,讓我們充滿活力。

第三種行為是白日夢。研究表明:人們走神的時間是清醒時間的47%。這意味著我們醒著的時候,有三分之一時間處於走神的狀態。但走神可不是一點好處都沒有。白日夢是很重要的提升創造力的工具,它能夠聯絡甚至駕馭我們的潛意識,幫助解決意識思維方面的問題。

第四種行為是獨處。對很多有創造力的人來說,擁有獨立的空間是最基本的需求。獨處的好處不僅僅是躲避外面的干擾,對創造力也是有幫助的。獨處會迫使我們思考自己的各個方面,甚至包括我們通常選擇不去注意的部分。獨處時的大腦運轉與待在外部世界時是不同的,它能釋放頭腦中最大的潛能。

第五種行為是直覺。直覺是一種無意識動力,也是一種思維形式,它不同於有意識、需要思考的模式。在潛意識中存在著一個雙重加工理論,一種是有意識思維,另一種是無意識思維。這兩種思維往往在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過程中,就會產生一些美妙的創意,頓悟就是這種相互作用所產生的結果。

第六種行為是積極面對新體驗。對於各行各業的創新者來說,新體驗能夠提供素材,這些素材可以被用在他們的創意上。追求新體驗能夠驅使人們探索內在和外在世界。我們可以背起揹包去旅行,也可以找到一群跟你興趣不同和價值觀不同的人,相互交流,這些小小的碰撞也能提升創造力。

第七種行為是正念。正念其實就是關注當下,有意識地覺察。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遺漏很多非常美好的東西。練習正念能夠提高認知能力。正念需要對新穎、出人意料的事物保持開放,需要對環境敏感。正念能讓我們處於心流狀態和善於觀察,正念之所以有如此強大的力量,因為它會改變大腦的思維方式,促進注意力和自我調節能力,這兩種能力有助於帶來寶貴的創造力財富。

第八種行為是敏感。非常敏感的人往往會更富有創造力。研究者發現,高度敏感者往往具有三個基本因素,容易激動、低感覺閾值、審美疲勞。也就是說,高敏感人群容易激動,容易感受到外界的細微的刺激,容易審美疲勞,他們還有一個特質:內在精神生活豐富。

第九種行為是把逆境變成力量。苦難有時候是一筆巨大的財富。研究表明,70%以上的創傷倖存者稱自己獲得了積極的心理成長。“殺不死我們的,會讓我們變得更強大”,同時也更有創造力。痛苦或者逆境的確會讓我們更有創造力,帶來不同的收穫,但是所有人都不願意經歷更多的痛苦。順境和逆境都是人生必然經歷的過程,都會為我們的創造力帶來幫助,坦然地去面對一切就好。

第十種行為是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反傳統不走尋常路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是非常難的。因為大多數人都是從眾的,真正獨立的人能夠抵抗被排斥所帶來的消極影響,他們會有更強烈的動機,想要保持與眾不同。這種動機能夠提升創造性思維。在日常生活中培養不從眾的精神,也能夠提升我們的創造力,讓我們的頭腦保持靈活和開放。

創造力不是天才的專利,我們可以試著去做做以上的方法,看看創造力是否能被挖掘出來。

5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父子為何反目"?張若昀起訴父親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