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真好看》播出兩期,節目中多才多藝自信閃耀的媽媽們令人折服,每一位女兒都在不遺餘力地為自己的媽媽吶喊助威,節目組安排了20位媽媽參加面試,女兒們對媽媽們的態度大多是崇拜或寵愛,只有一對母女顯得有些與眾不同。
首先是媽媽出場,她走了一小段的臺步,外表和步態看起來都很不錯,場下的女兒們歡呼聲不斷,她卻說自己“非常的自卑,感覺跟以前差別太大了。”
主持人李維嘉不可置信地睜大了眼睛,班主任胡兵眼裡也滿是困惑,這位媽媽就算不夠“完美”,可也跟“自卑”搭不上邊啊!而且她的眼神其實很堅定,完全不像是自卑的人。
隨後女兒出場,母女倆的裝扮如出一轍,但是媽媽卻緊張了不少。媽媽說女兒經常會批評自己,說自己沒有品位。臺下的各位媽媽都表示,在化妝間聽到了女兒批評媽媽。
對此,女兒認為,自己和媽媽之間是有代溝的,這次來參加節目是讓她不要“小家子氣”。在之後的環節中,女兒給媽媽拍照,媽媽選了一張照片,女兒否定說:“神經病!這怎麼可能!”
全場譁然。她的表現,與其他女兒的對比實在是太鮮明瞭。
節目中第一個出場的,是李斯丹妮的媽媽。看見媽媽出場,李斯丹妮激動地大聲歡呼;在媽媽緊張地說不出話時,她馬上出聲安慰。
在媽媽自信地侃侃而談時,她貼心地在一旁舉著話筒;在劉雯提出跟媽媽一起走臺步時,她立刻鼓勵媽媽:“哇,這個機會太難得了!”而在媽媽的意見和她不一樣時,她也是尊重了媽媽的選擇。
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有孫千,她的媽媽是全場最害羞、最緊張的媽媽。孫千希望媽媽能更自信一點,因為媽媽“挺可愛,也挺好看的,希望她能意識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
因為媽媽緊張,所以孫千一直在鼓勵她說出自己的想法,在選擇拍照的道具時,孫千說:“你選自己喜歡的就好。”媽媽果然也慢慢地放鬆下來了。
劉芸稱呼媽媽為“最美的小羅姐”,杜若溪希望媽媽能在舞臺上“找到自己的高光時刻”,藍盈瑩認為媽媽的表現非常“完美”,宋妍霏看到媽媽跳舞深受感動,盧燕也說自己是因為女兒的鼓勵才重返舞臺。
女兒們都在鼓勵媽媽,相比之下,打壓媽媽的女兒和失去自信的媽媽,就顯得非常突兀。
1. 總有人喜歡“打壓”別人
女兒的表現,讓其他媽媽們忍不住說:“女兒在打壓她媽媽。”所謂打壓,就是強勢的一方對弱勢的一方進行打擊和壓制。
有的打壓是有意識的,比如戀人之間有意貶低對方、同事之間拉幫結派;有的打壓是無意識的,比如父母想要控制子女、成年子女“看不上”父母。
所以大家不免有疑問——如果真的發現了對方的問題,為什麼不能指出問題或者給予幫助,而是要貶低對方呢?為什麼總有人想打壓別人?其實這位女兒的表現也能給我們一些提示。
1)以自我為中心
女兒和媽媽一起參加節目,女兒認為是“帶媽媽出來看看更大的世界,讓她不要小家子氣。”在媽媽對照片提出了意見時,她毫不留情地說:“神經病,怎麼可能!”不難看出,女兒的看法都是非常主觀、非常以自我為中心的,而且她根本沒有顧及媽媽的感受。
而凡事以自我為中心,其實是“自戀”的表現,自戀不是說覺得自己最好,而是習慣維護自己的利益,忽略別人的感受,把自己當做一切的中心。而自戀的人,潛意識裡會透過打壓別人來抬高自己。
2)不會反省
節目中,維嘉忍不住問這個女兒:“你覺得媽媽的不自信,有很大程度是源自於你嗎?因為你一直在說她搭配不好看,買的衣服小家子氣。”而女兒卻強調母女倆三十多年都是這麼過來的。
維嘉說:“那也不代表過得好啊!”女兒卻不太在意:“就還可以吧!我們不爭論就沒話講了。”維嘉還試圖替媽媽說話,可是女兒卻說:“我覺得我媽也挺享受這種感覺的。”
喜歡打壓別人的人,總是缺乏自我反省,甚至在別人指出了問題之後,也會拒絕去思考,這其實也是一種“自以為是”。
3)缺乏共情能力
這位媽媽真的覺得和女兒的相處沒有任何問題嗎?維嘉問她:“你享受(這種感覺)嗎?”她先是看了女兒一眼,然後說:“還可以吧。可能還是我做得不夠好,要是好的話,她不會批評我。”
媽媽已經徹底失去了自信,而女兒渾然不覺,還在一邊笑得開心,因為不關注媽媽的想法,所以她沒辦法做到“感同身受”。
2. 經常被“打壓”會有哪些影響
節目中的這位女兒,看起來好像只是習慣性地喜歡“潑冷水”而已,但是長期的冷水潑下來,已經對母親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她說自己“這兩年失去了自信”,劉雯和胡兵都忍不住問:“這兩年發生了什麼?”
其實沒發生什麼,只是她退休了,和女兒一起生活了而已。而兩年的打壓,已經足夠讓她對自己產生懷疑,進而徹底失去自信。
其實我們每個人身邊都有這樣的人,他們可能是說話“很難聽”的家人,可能是講話很“直接”的朋友,可能是嘴巴有點“損”的親戚……
他們好像沒什麼惡意,只是把“故意貶低”當成了習慣的交流方式,還往往打著“為你好”的旗號——我是為你好,才會指出你的問題,我是在提醒你,只有我才會告訴你真話。
這種看似影響不大,但是又持續不斷地打壓,首先會讓人快速地喪失信心,然後改變這個人的行為和認知,也就是心理學上講的“習得性無助”。
習得性無助:人或動物因為不可控事件而不斷遭受挫敗,便會感到自己對於一切都無能為力,喪失信心,陷入一種無助的心理狀態。——馬丁·塞利格曼《習得性無助》
不管遇到什麼事,都覺得無能為力,不管做什麼,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就像這位母親,在舞臺上說每一句話、做每一個決定之前都要看一眼自己的女兒,被女兒否定,她也覺得是自己有問題。
很明顯,她沒有獨立做決定的自信,所以希望從女兒那裡得到“指示”,在被否定之後,也是預設自己不夠好,乾脆放棄了反抗的想法。
經常被打壓,會讓人失去對成功的渴望,會讓人降低對自己的評價,會讓人產生消極的生活態度,會讓人徹底失去信心。
3. 如何擺脫別人的“打壓”
看到這裡,可能會有很多人疑惑——為什麼這個媽媽一開始的時候不反駁女兒的話?為什麼有人能接受別人持續的打壓?
其實這還是與人的性格有關。容易被別人打壓的人,往往是做事認真負責,並且性格隨和的人,他們也很容易對周圍的人產生信任。
他們會努力去做“正確”的事,會想要努力改正自己的“錯誤”,會溫和地對待別人而不會拒絕,會努力避免“撕破臉”。
所以被質疑、被貶低、被嘲笑的時候,他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是不是我做錯了?”這就給了別人打壓他們的機會。
任何一種感情的基礎都應該是平等和尊重。不管是父母親人,還是同事朋友,健康的關係一定是正向的,是快樂的。
如果在某種關係中,我們體會到的不是正向的快樂,而是消極的情緒,那就意味著我們需要反思這段關係了。
那麼如何擺脫別人的“打壓”呢?
1)儘可能地遠離打壓自己的人。誰讓自己不舒服,就離開誰,這個辦法永遠是最簡單,也最有效的。如果不能徹底切斷聯絡,也要減少見面的次數,不給或少給對方打壓自己的機會。
2)多交朋友,多方聽取意見。我們生活裡不是隻有一個可信的人,在對自己產生質疑時,不妨從多個渠道聽取意見,不要讓自己成為一座孤島。
3)自我關懷。如果不能從別人身上得到幫助,也可以自己給自己關懷。如果沒有交友的環境或是很難對別人敞開心扉,也可以寫信給自己,對自己傾訴,緩解情緒。
4)堅定信念。這是最重要的一點,我們要學會反駁,而不是一味地接受;我們要學會相信自己,而不是盲目地陷入自我懷疑。只有堅定的信念才能擺脫別人的打壓,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最後,想對那些受到過別人打壓的人說:別人的看法真的沒那麼重要,即使你不想改變別人,也別輕易讓別人改變你。
還想對那些習慣了打壓別人的人說:無意識的傷害也是傷害,如果你真的愛她/他,就好好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