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戰後到70年代末,整個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對原來放任自流的自由資本主義執行體制進行了大改造,增加了許多有利於普通民眾的各種福利社保制度。根據對蘇東體制的研究,引入了有利於提高國家支配能力的國營企業等體制。
歐美面對經濟困境的改革隨著時間的積累,蘇東體制的弊端也越來越明顯,缺乏活力和創新,效率低下。蘇東體制逐漸失去了初期那種強大的能力。面對經濟困境,歐美找到了一條新的發展道路——新自由主義。
1979年,撒切爾夫人成為英國首相,她是新自由主義的實踐者。控制貨幣,國有企業私有化,削減福利開支,打擊工會力量。一系列組合拳下來,英國經濟重新煥發了活力,新自由主義威力初顯。同時她還是堅定的蘇聯敵視者,被蘇聯媒體描繪成了騎著掃把的邪惡女巫。
與此同時,1981年裡根當選為美國總統。里根的經濟政策與英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減少政府開支,降低企業稅收,實行企業自由等一系列措施,使得美國經濟走出了滯脹,經濟狀況大為好轉。
英美新體制的核心要素包括:反對國家干預,市場完全競爭,經濟自由化,企業私有化。同時英美緊密配合,對蘇聯開展了強勢反擊,將蘇聯拖入了軍備競賽的漩渦。
蘇東集團的經濟困境與崩潰八十年代初期,蘇聯的綜合達到了它的巔峰時刻,此時它的經濟問題也開始顯現。對重工業領域的投資比例過大,國家預算過分向國防軍事領域傾斜,經濟增速開始下滑。東歐盟國也面臨著類似問題,高度集中的計劃體制逐漸失去活力,債務高累,投資效率下降,經濟陷入困境。面對西方興起的新技術革命,整個蘇東集團應對乏力,急迫需要改改,突破困境。
1985年,戈爾巴喬夫成為蘇聯最年輕的領導人,改革的重任落在了他的身上。此時的戈爾巴喬夫雄心勃勃,蘇聯東歐集團還是鐵板一塊,牢不可破,沒有人會想到僅僅幾年後就會轟然崩塌。
戈爾巴喬夫首先想在經濟結構上下手,進行經濟改革,但目標盲目的改革很快失敗。面對西方的新自由主義顯現出的強大威力和英美經濟困境的突破,戈爾巴喬夫認為蘇聯需要在體制上進行徹底改革。接著戈爾巴喬夫將改革的重點集中在了政治體制領域,並要求東歐各國加大改革力度。蘇東體制強大的執行力顯現了極高的效率,幾年後整個蘇東集團政治體制瓦解,社會陷入混亂,經濟陷入崩潰,鐵幕迅速瓦解,蘇聯也在1991年土崩瓦解。戈爾巴喬夫的改革徹底失敗。
華盛頓共識道路的高潮1989年,在針對拉美和東歐國家轉型的問題上,歐美國家提出了一整套政治經濟理論,被稱為“華盛頓共識”,其核心是新自由主義。具體要點包括:降低政府幹預甚至完全放棄干預,企業完全私有化和自由化,市場完全開放和自由化,資本流通完全自由化。
華盛頓共識在處理一些拉美國家的經濟困境和東歐國家轉軌時取得了個別成功的案例。這一模式又十分有利於大資本的國際擴張,於是在歐美的大力支援下,新自由主義成為全球信奉的經濟原則,大部分國家都或快或慢的向這一目標前進。同時由於蘇東集團的瓦解,人們把蘇東的失敗歸咎於沒有實行新自由主義。整個世界只剩下了西方的新自由主義體制這一條道路。
從80年代開始,到21世紀前10年為止,新自由主義在全球風行了30多年,帶動了新的全球化浪潮。全球進行了一次產業分工大調整,蘇東集團大部分國家加入了這一生產分工鏈條,歐美壟斷資本實力獲得了空前發展。
華盛頓共識的沒落正當全世界為新自由主義取得的輝煌成績歡欣鼓舞時,一場空前的危機降臨了。2008年源自華爾街的金融海嘯席捲全球,西方國家遭受重創,一大批新興發展中國家被資本洗劫,損失慘重。新自由主義全球化模式首先在西方國家被審視反思,發展中國家也開始思考這一模式的利弊。
對新自由主義模式反思的聲音越來越多,反對聲也越來越多。這一模式是不完美的,它帶來的殺傷力讓西方國家心有餘悸。各個國家開始調整政策,探索新的發展道路。
尾聲蘇東的崩潰,讓西方對新自由主義的信心堅定不移,並喪失了警惕。新的道路的探索不會一帆風順,不斷改革試探是前行的唯一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