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中林同學墜亡事件牽動著全網人民的心,隨著監控影片的公佈,最後的真相令人噓唏不已。
就在小林同學事件還在刷屏的時候,湖北一14歲的初二女孩,在英語課件的時間,站起來縱身一躍而下,當場死亡。
從眾多青少年墜亡事件中,我們能看出,很多孩子,在甲方、父母眼中,都是成績優異、歡蹦亂跳,無異樣。
都說生死之外無大事,為何我們的孩子,連死都不怕,卻怕活著?
我想到小時候,有次媽媽大概說了不吃就別吃,誰家願意給我們吃,就去誰家之類的話。
那時我最多也就五六歲吧,我清楚的記得,小小的我和姐姐就私下盤算著怎麼離家出走,再也不吃媽媽煮的飯。
我們計劃著要帶上兩個碗,筷子可以用樹枝代替,一個煮飯的鍋,帶上火柴,帶上被子晚上蓋,以後自己煮飯,再也不吃媽媽煮的飯了。
至於後來為什麼沒有離家出走,好像是因為我和姐姐能拿的東西太少了,感覺活不下去,不敢走。
其實我們小時候特別懂事,別的小孩都能在家玩,我和姐姐都是要到地裡和媽媽幹農活,雖然很苦,但是媽媽卻特別的愛我們。
我記得有個小夥伴說過,特別羨慕我們,每次我們放學回家(初中住學校,只有週日能回家半天),媽媽都會殺雞殺鴨,當天下午不幹活,就為了給我們吃頓好吃的飯。小時候比較窮,只有過年過節才會殺雞殺鴨吃,但是媽媽捨得給我們吃。
活了快三十年了,這三十年中,當遇到挫折時,我也有過,如果死了,可能就不會覺得痛苦了,但是我一想到頭髮花白的父母,知道我走了,那該多難受,一想到父母那種撕心裂肺的場面,我就心痛得無法呼吸,我捨不得他們傷心難過,所以這些念頭也就一閃而過。
為什麼孩子死都不怕,卻怕活著?
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
第一,在滿足生長所需的營養的前提下,適當的“窮養孩子”,讓孩子體會到生理需求的滿足感。
人類最基礎的需求就是生理上的需求。
小時候,我特別的盼望春節的到來,一方面是因為能得到一些紅包,一年紅包能夠我初中時期的好幾個月生活費,能夠緩解爸媽的生活壓力;二是春節能吃到很多好吃的東西,有些童年的味道,直到現在我還特別的懷念。
我現在覺得春節的年味越來越淡了,過節除了家人團員,能以及不用上班,安心休假,其他的事情也沒什麼可以值得期盼的了。
因此,不要孩子想吃什麼就給她們買什麼,有些東西對於她們來說,是可吃可不吃的,有些家長自己都捨不得吃,但是孩子一吵鬧就給她們買。我覺得可以和孩子商量,例如:告訴孩子,媽媽工資比較低,讓他們理解父母掙錢的來之不易,但是因為自己很愛孩子,所以三個月吃一次可不可以?
這樣既能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不易,但是自己愛孩子,還能讓孩子從沒事上獲取滿足感,獲得滿足感,孩子就幸福值也就上升了。
第二,多給孩子一些陪伴,讓孩子知道我們愛她們,給他們安全感。比如多給他們擁抱,不要吝嗇告訴他們爸爸媽媽愛你!
第三,多帶孩子出去走走,比如認識朋友的孩子、親戚的孩子,讓他們結交到一些朋友,從小能有些玩伴會更好,讓孩子也體會到友情的珍貴。
第四,尊重孩子的選擇,可以從小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讓孩子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去學習,但是讓孩子明白,選擇了就不能輕易放棄。
有句話叫兒孫自有兒孫福,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是最重要的,有時候我在想,有的家長為了孩子能上某某高校,給孩子過多的壓力,讓孩子不堪重負。
我記得我上高中那會,考個高中老費勁了,但是等我讀完大學後,我發現曾經那些00後,我認為挺笨的小孩,他毫不費勁的就上了市裡的高中,並不是因為他特別優秀,而是生源少了,9年義務教育的普及,以及學校的擴招,使得這一代的學生,都上了高中,甚至是大學。
第五,和孩子多一些互動,多溝通。
例如,現在離婚率越來越高了,告訴孩子爸媽為什麼離婚,其實現在孩子的內心還是很強大的,我們要相信孩子。
曾經有個孩子,她媽媽離過婚,後來再婚,我正在糾結如果告訴孩子,她媽媽有男朋友了,以後可能還有結婚,沒想到她說,她知道這個是媽媽的男朋友,結果第二天,女孩竟然改口直接叫人爸爸了。我想過,也許她渴望有個爸爸,所以才會那麼快改口,但是我覺得與其隱瞞她,不如真心的告訴她真相。
但是孩子願意和自己溝通的前提是孩子信任自己,我們可以試著和孩子成為朋友,孩子與我們是平等的關係,尊重他們,去傾聽他們是怎麼想的,為什麼會那麼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引導孩子健康的成長。
最後,我們應該多學習心理知識,才能更好的經營這個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