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育鄰夢

應對人口老齡化+少子化結構性急速轉型,我國急需在完善社會公共文娛配套的基礎上大範圍施行:鄰里互助+啟用童叟自身成長活力。老人有足夠的知識智慧能夠傳授給孩子、孩子亦能夠為老人帶來無盡的快樂,現今他們之間唯缺一個互幫互助的公共“舞臺”

人類是自然物質世界中最具智慧的高等級生命群體,也是最懂得分工、協作的高等級哺乳動物。因為,人類生命旅程中生存自理能力來的慢、去的也慢,童年15-21年【根據各國司法界定的不同,全世界法定成人年齡從15歲到21歲不等】、壯年40-45年【我國目前15-59歲記為主要勞動人口】、老年17-40年【假設個人最長壽命為100歲,目前我國人均壽命已經超過77歲】。基於此,人類生命旅程中約有一半【童年+老年】的時間需要在依靠他人提供幫助的情況下實現幸福生活、另一半【壯年】時間則需要透過照顧他人以實現人類生命價值。

“你養我小,我養你老,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是人類代際輪替的基本法則,也是自然生命代際輪替的基本法則。因此,每個童年的孩子都必須依託父母提供的幫助才能實現健康成長;每個中年人肩上都有一副擔子,擔子的兩邊分別是童年的孩子和年邁的父母;每個暮年的老人都必須依託子女提供的生活輔助才能安享晚年。然而,隨著人類社會分工協作範圍不斷擴大、效率不斷提高,育小和養老也被納入了社會分工協作的大體系之中,托育、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都成為了專業的兒童成長輔助機構;養老院、敬老院、養老護理等機構成為了專業助老服務。

老小同樂

輔助孩子學習成長有專業的教陪機構、照顧老人有專業的養老機構,社會育小、養老福利越來越好,這貌似真正從根本上做到了幼有所育、老有所養。但是,如此專業化的分科“育小+養老”服務卻違背了人情世故這一基本常理,也就是專業化的“育小+養老”服務不可能充分顧及被服務物件的真實情感需求、不可能充分展現孩子和老人自身具備的生命活力。因為,每個人的生命活動中不僅有基本生存物質需求,還有無形的精神文化需求。

心理學家馬斯洛將人類需求層次結構概分為:生理(食物和衣服)、安全(工作保障),社交需要(友誼)、被尊重和展現自我價值等五個層級,也即是每個人都會根據社會生活實際展示自我生存需求,比如生理需求是2歲以前孩子最核心的需求,其後逐步開始形成安全、社交、被尊重和展現自我價值等更高層級的綜合生存需求。

托育+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是為孩子們補給人類社會生活智慧的專業機構、養老院+敬老院+養老護理等機構為老人提供照料服務,它們能夠滿足孩子對連結人類社會文明成果的迫切渴求、能夠滿足老年人群最基本的康養服務。但是,它們提供的專業+標準化服務往往會忽略掉每個人的個體成長差異、個人深度信任社交需求、隨機展示自我成長能力的需求。所以,未來應對我國大規模人口老齡化+社會生育少子化,我們更應該在完善社會公共文娛配套的基礎上提倡鄰里互助+啟用童叟自身成長活力,孩子和老人都能充分享受近距離社交+隨機個人才智展示所帶來的生命樂趣。因為,童年成長不僅僅需要知識加持,更需要有大量貌似無益的閒暇陪伴;老年生活除了需要飲食、健康的生理保障,更需要有人陪他們聊聊天、讓他們能夠有老年發揮餘熱的時刻。

7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少子化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