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都覺得項羽敗給劉邦是必然的。他勇武過人,卻無謀略;他放走劉邦,婦人之仁;他不睿智,受人挑撥趕走亞父。沒錯,那場戰爭他項羽是徹底的失敗者,劉邦贏了,後世皆以劉邦的勝利方式為模板,在爾虞我詐的三國時期發揮得淋漓盡致。再也沒有項羽那愚蠢的破釜沉舟,仁義成了包裝自己的利器,戰國時期“忠敬勇死”的貴族精神幾乎成了“考古文物”。當然我並非誇讚項羽,他也幹壞事,殺義帝、坑殺降卒等,但是人家就幹了,從沒遮遮掩掩,他沒有說做了娼婦還要立牌坊,這是與劉邦以及後世那些“影帝”最根本的區別。
這不禁讓我想到如今,很多為了私利的沽名釣譽之徒極盡所能地去歪曲價值觀,如某音上很多所謂的正能量,其實矇蔽了很多人。
不知道從何時起,那些傍上富婆、土豪的人被說成是“有本事”、“有手段”;靠著阿諛奉承上位的也被說成“這是人家的本事”,反倒是那些剛正不阿、誠實厚道的人被說成“情商低”。
我有個朋友他有點脾氣(事實上誰沒點脾氣),他成功的時候,別人把他的脾氣說成“有魄力”;後來因為一些不可抗力的原因他的公司倒了,別人又說他敗就敗在他的脾氣上。
不難看出,人們都是趨從成功的,那些人成功了,無論用什麼方式,成功的就是“正確”的。失敗者真的就代表他不優秀嗎?很多成功者也曾經失敗過,是他們不優秀嗎?我們學習成功者的經驗沒有錯,但不能以成敗論英雄,失敗者一樣有可取之處。
成功或失敗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打個比方,倘若一個“低情商”的人在某公司勤勤懇懇了十年都沒高升最後還被擠兌走了,他是個失敗的人嗎?不,他只是在那家公司失敗了,倘若換一個公司,它的企業文化與其性相符,那麼他一定是個成功者。所以成功與失敗都不是絕對的,它們受到環境的影響。
回首再看兩千多年前,如果項羽和他的團隊是不可被離間的、諸侯不為一己私利地始終支援項羽,劉邦的計謀無法起到作用,最後項羽打敗劉邦贏了,那麼後世也許會以項羽團隊這種忠勇的精神作為獲取成功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