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進入令和時代,安倍的外交發生了一些變化,不再對面子斤斤計較,轉而追求“裡子”。面對變局,這個島嶼國家的調整速度之快出人意料。

第一個例證就是在貿易方面對美國做出了妥協。據調查,日本60%的受調查民眾認為美日新的貿易協定是“日本吃虧”,認為本國佔便宜的不足10%。日媒公開報道稱“這是白宮對安倍的勝利”。

安倍10月15日在參議院否認在最新簽署的“美日貿易協議”中向美國讓步。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聲稱:這份一攬子協議並不涵蓋所有類別的商品,是一份針對農產品和工業製品的協議,達到了平衡兩國利益的目的,是雙贏。安倍則用一句話總結:獲得了應該獲得的,也守護了應該守護的。

但反對該協議的議員指出:日本明顯做出了非常大的讓步。10月7日簽署的協議裡,日本將美國的牛肉、豬肉等農產品關稅下調到CPTPP的水平,在協議生效的第二年就將削減大約72億美元(約合510億人民幣)的對美農業關稅,唯一的收穫只是日本大米受到一定保護。可美國迄今都沒有給出取消日本汽車及零部件額外關稅的時間,日企還沒有獲得對等優惠。這份“含糊不清的協定”無疑對日本不利,但對東京來說或許已經是目前能夠爭取的最佳結果。安倍“歸還”了美國本該從CPTPP獲得的農產品優惠關稅待遇,全力保住日本汽車工業在美國的市場。至於美方聲稱“日本會購買數十億美元的玉米”,安倍予以否認:並未達成約定,只說在遭遇病蟲害的情況下日企可能購買美國玉米。

當然,白宮方面不會放過大肆慶賀“偉大勝利”的機會,美國總統認為美國農民能夠在日本市場獲得充足的競爭力,創造大量就業,還能大幅削減對日貿易逆差。看起來日本好像吞下了苦果。在這份以農業為主導的協議裡,白宮達到了緩解美國農業界不滿情緒的目的,而擱置分歧與緩解矛盾則是日方所希望達到的效果,可以說對安倍而言,付出這麼一點代價就成功“過關”是值得的,躲過白宮的怒火、不成為大統領的靶標是最重要的,因此才會用“雙贏”來形容這份其實並不公平的協議。

實際上,日方抓住了一個機會,即美國與歐盟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開戰”,但屢屢受挫和無功而返。在這個時候,日本願意做出讓步令白宮喜出望外,儘管讓步的幅度離大統領的最初設想相距甚遠。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日方減少了損失就是佔便宜,少輸當贏。

更何況,現階段的日本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與美國脫鉤。就在10月17日,日方正式決定參與美國的“重返月球計劃”,按照部署,最遲將於2024年實現。美日之間的合作還會加強。

消解美日關係中的矛盾,化被動為主動,是常規操作。安倍重視的是加速改善與東亞大國的關係,連續3次強調要“開創日中新時代”。這其中既有在美國壓力下尋找更多夥伴的考慮,更重要的是要與“金磚”捆綁,拿到經濟紅利。

不過日方臉上堆滿了笑容,可手上一直都沒放鬆。

日本陸上自衛隊9月17日在熊本縣與美軍展開軍演,試射地對艦導彈。這次美日“東洋之盾-2019”軍演首次使用了高機動型火箭炮系統“海馬斯”,日方還動用了“12式地對艦誘導導彈”。媒體普遍認為此次軍演的假想敵就是加強海洋活動的東亞大國。

東京方面對“帶路倡議”也是喜憂參半,將信將疑。在不排斥”第三方市場合作“的情況下,日本從未放棄在亞洲和非洲爭奪基建工程的活動。就在2019年3月,日本還搶下了菲律賓的鐵路建設工程,杜特爾特與河野太郎會面時公開表示“日本是幫助我們建設高品質基礎設施的真朋友。”

日方還一直加強與印度的軍事聯絡。日媒報道稱,安倍12月底訪問印度時,將推動兩國簽署“相互提供物資與勞務協定”,一旦發生緊急情況,日本自衛隊與印度軍隊可以相互提供彈藥、糧食、醫療物資等。這樣一來,自衛隊將能夠順利地與印度等國舉行聯合軍演和救災演習,從印度洋方向實施牽制。安倍在不動聲色地解除日本自衛隊的種種限制,試圖製造既成事實,為重建軍隊做鋪墊。

9月26日,美日印澳4個國家的外長在紐約舉行會議,這也是“四邊安全對話”首次舉行外長級磋商。“四國機制”由此得到提升。對日本來說,跟在美印澳後面實現聯合巡航、構建區域導彈防禦體系、加強各方武器平臺的互通性、完善印太地區的態勢感知系統建設等都符合其安全利益。而日本主推的“亞非增長走廊“計劃有可能納入這一機制。

日本對外策略的變化反映了實力消長情況。瑞士智庫“世界經濟論壇”10月9日公佈了2019年國際競爭力排行榜。在141個國家和地區中,日本綜合排名從去年的第5名下滑到第6名。

不過排名的變化並不能反映所有,即便現在日本已經不是地球村裡引人注目的優等生,但其累積的不少長項與優勢卻依然在發揮作用。日本依然是亞洲諾獎得主最多的國家。譬如剛剛獲得化學獎的日本科學家吉野彰,他的主要貢獻就是為“可充電的世界”打開了一扇門,在鋰離子電池開發方面擁有開創性的成就。

電池產業本身位於中游,日本市場空間狹小,下游較弱,手機和個人電腦的研發與生產也因為中韓的崛起而不再擁有絕對優勢。對日本而言,除了控制核心技術外,還需要控制原物料的供應。

日媒10月16日報道,位於魁北克的鋰礦山霍布奇將於2020年下半年啟動準備生產工作,日本財團提前佈局,對涉足開採和冶煉的鋰業公司進行戰略投資。鑑於原材料在全球分佈不均的現實,日方直接從源頭入手。其實在2018年4月,日本軟銀已經取得內瑪斯卡鋰業9.9%的股權。豐田攜手澳洲企業在阿根廷的鹽沼裡提取鋰,並計劃在2020年7月擴建精煉工廠。三井與住友則在菲律賓投資製造電池材料鎳和鈷的中間產品,還加大了在巴西和奧地利的採購量。日本丸紅也取得了莫三鼻克出產的石墨,每年配額為5萬噸。

鋰礦與稀土都是高科技發展所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鋰離子電池對新興的電動汽車產業來說必不可少。日方啟動礦山投資,讓原料爭奪戰升溫。

2019年6月,雲南發現儲量約500萬公噸的氧化鋰礦山,將境內鋰礦石的蘊藏量提升近1倍。由於一些產量較高的鋰礦位於西藏和青海,受限於地理、運輸等方面的限制,國內的開採量並不算高,相對於快速增長的需求,目前大約80%的鋰需要進口。對進口的依賴度如此之高,如何保證資源安全就成為問題。

由於在稀土方面受制於人,日方不得不放軟身段,但從未停止尋找轉機的努力。既然無法染指和主導稀土的生產與提煉,那麼就改變思路,控制其他關鍵資源,說不定能夠獲得交換籌碼,對大國起到牽制作用。

由此可見,日本並未放棄什麼原則,只是對外表現得更加“好說話”,不再咄咄逼人。在靖國神社10月17日舉行的秋季例行大祭上,有安倍內閣成員參加,安倍本人獻上祭品。可見有些本性是無法改變的。毛茸茸的手掌看似萌萌噠,摸起來很柔很暖,不要忘記,其實裡面還暗藏利爪。留一手是日本處理大國關係時的常規做法。

“在事情未成功之前,一切都看似不可能”。日本作為一個資源匱乏的島嶼國家,其生存至今而且成為發達國家,必然有其過人之處,這就是其韌性。這種韌性又表現為刺蝟對方向的執著、狐狸在策略上的靈活性,以及敏捷的行動力。“兩邊下注、左右逢源、保持平衡”成為日本的主要策略,“示弱式外交”其實充滿了精明的算計,盡最大可能爭取國家利益。

對崛起中的大國而言,固然“伸手不打笑臉人”,但也不能被暫時的甜蜜所迷惑。國際社會的友誼建立在利用價值基礎之上。現在地緣重心“東昇西降”,力量對比“新升老降”,霸權國家不肯接受秩序的調整,必然進入“多事之秋”。我們更要以以天下為己任、穩中求進、堅持“結伴不結盟”、不斷做大“朋友圈”,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勇立潮頭。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敘利亞重兵壓境,美軍連飯都來不及吃就跑,基地拱手相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