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廣告,看療效
近日被MAXHUB的一則廣告刷屏了,從早晨開始,最先刷屏的是一張海報。這陣仗,感覺像是整個微博所有的大V都被拉來恰飯了。截圖只是冰山一角。
而他們釋出所用的配圖都是不同角度的同一張圖——好好的電梯廣告不知道被什麼人用紅漆噴上了大大的“X”。多損哪!
這張海報被不同型別的博主配以不同風格、方向的文案陸續發出,吸引了大眾足夠的關注和好奇心,密集而廣泛的傳播在社交網站上一時間形成了聲量很高的聲勢,引起人們對MAXHUB品牌及產品的好奇心以及主動了解的慾望。
時隔一天之後,MAXHUB用一支影片揭秘了製造紅叉的“幕後黑手”。
電梯裡的攝像頭記錄下了這位神秘男子的所有行徑:他揹著大大的揹包,戴著帽子和口罩,將自己的真面目藏得嚴嚴實實,穿梭於各大辦公樓的電梯裡,將每塊MAXHUB的廣告牌都打上了紅叉,並在上面貼上一張自己列印的標語“廣告說了不算”,還附上了0元適用的二維碼。事情變得更迷惑了,這難道是對家派來搗亂的?
“廣告說了不算”迴應的是海報上的文案——MAXHUB智慧會議平板,超一半中國500強企業都在用。
廣告片來到尾聲,神秘男子的身份也揭曉了。原來他竟是MAXHUB的總裁劉洋。看來大Boss是對宣傳廣告不滿意,特意偽裝成神秘人親身上陣了。
廣告全片沒有介紹品牌背景,也沒有吹噓產品效能和用法,而是以反套路的營銷方式向人們傳遞一個很質樸的資訊——廣告語說得再好,如果沒有觸達消費者的心智贏得他們的好感或是改變消費意願,那就是無效廣告。倒不如讓使用者親自體驗一下是否真的好用。
campaign全程沒有介紹過產品到底好在哪兒,用懸念劇情引起了大眾高度的好奇,引發人們試用產品的衝動。同時,否定“廣告”的營銷方式也更能得到消費者的認同心理,試想一下,我們平時看到吹噓過度的廣告是不是會很自然而然地想:吹得太過了吧,根本就沒那麼好,還不都是騙人的。
MAXHUB的做法就相當聰明瞭,到底好不好,好在哪兒,一試便知。趙本山有句很知名的廣告詞:不看廣告,看療效,大抵是同一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