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一、老酋長與“穆兄會”

"穆兄會”成立於1928年,初心是趕走殖民者讓人民當家做主,聽著很不錯,只是這個組織做起事兒來不擇手段,屬於典型的極端宗教組織,不但搞破壞還想取代政府發號施令,後來埃及政府實在受不了,就把“穆兄會”給打掉了,組織的骨幹成員紛紛夾著金銀細軟逃往國外。

從成立時間就能看出來,“穆兄會”比中東各種型號的極端組織都早,沙特的“基地組織”、阿富汗的“塔利班”,伊拉克的“伊斯蘭國”、巴勒斯坦的“哈馬斯”,它們要麼抄襲了“穆兄會”,要麼創始人是“穆兄會”培養的學生,在極端組織那個圈兒裡,“穆兄會”有宗師級地位。

組織的骨幹都是知識分子,當時卡達酋長阿卜杜拉惜才,就託人帶話把他們全收下了,好吃好喝還給分房子,叮囑他們潛心搞學問。酋長也不是附庸風雅,當時卡達已經從放牧打漁轉型到了搗騰石油,望著來來往往的油輪和長相怪異的外國人,酋長擔心外來思想遲早動搖家族的統治,所以他讓“穆兄會”的大牛們從宗教角度論述王室家業千秋萬代不倒的必然性,並將這些成果灌輸給普通民眾。

酋長就是酋長,格局果然和普通人不一樣。

現代卡達要從1971年開始算起,那一年卡達擺脫了英國的控制獨立建國,當時的國王是老酋長阿卜杜拉的兒子艾哈邁德,這個名字在阿拉伯世界太常見了,常見的就像我們身邊的“張偉”一樣。不過嚴格說來,現代卡達要從1972年開始算起,因為艾哈邁德的堂哥哈利法在那年2月份發動政變做了國王,並任命他22歲的兒子哈馬德為王儲。

那年哈利法已經43了,如果不主動一點的話,等一輩子都等不到王位。

(老酋長的侄子哈利法)

二、新國王與美國

新國王哈利法是個幸運的國王。

卡達的面積相當於我們天津市的大小,目前總人口才260多萬,而且8成是沒有社保公積金的外來務工人員。雖然面積小,但是石油儲量全球第13位,天然氣儲量全球第三,哈利法根本不用琢磨“經濟結構、經濟轉型”這些生僻詞的涵義,只管賣油賣氣就能讓外人羨慕嫉妒恨。

忙活到1995年的時候,形勢可謂一片大好,油田繁忙國庫充盈,哈利法在歐洲的私人賬戶更充盈,卡達的人均GDP已經高達1.58萬美元。心寬體胖的哈利法把裡裡外外的錢都交給兒子哈馬德打理,自己開啟了旅遊模式全世界浪,遊山玩水消費購物好不快活。

然而哈利法忘了一件事:兒子哈馬德已經45了,他這麼大的時候已經把堂弟趕出王宮了。

出事那天哈利法在瑞士日內瓦浪,突然就接到兒子哈馬德的電話,往日畢恭畢敬的兒子語氣變得陌生,說父王我一衝動政變了,你已經不是國王了。有其父必有其子啊!哈利法氣得說不出話來,立馬摔了電話,冷靜了幾分鐘這才意識到兒子都45了,做了23年王儲也過了當年自己發動政變的年齡,怪自己只顧玩忘記了這個風險。

哈利法也不是善類,他決定聯合其他酋長來一場北伐或者東征把親兒子繩之以法,結果哈馬德請了一幫律師和財務人員,給親爹玩了三十六計裡的“釜底抽薪”:凍結了他所有的銀行賬號。沒有錢就拉不起隊伍,奪權的事兒只能拉倒,哈利法鬱悶地在中東各國流浪了9年,直到他年事已高實在沒脾氣了,哈馬德才把他接回家養老。

要是在哈利法留下的政治遺產裡挑個最重要的,一定是他開創性地和美國拉上了關係。1990年海灣戰爭爆發前,哈利法就滿面春風地歡迎美國到卡達建立聯軍大本營,戰爭結束後他又熱情地跟美軍簽了安全條約,讓美軍中央司令部中東分部落戶卡達。哈利法很欣慰:美國人的軍隊在我家,誰還敢進來欺負我?

如今美國在卡達有艾斯薩莉亞陸軍基地,巨大的烏代德空軍基地,那些掛著貧鈾彈的轟炸機就是從那兒起飛去阿富汗或者伊拉克殺人;當年薩達姆被活捉後等待美國法庭審判期間,就是被關押在卡達而不是伊拉克;前幾年美國跟塔利班談判,也是在卡達舉行。

(哈利法的兒子哈馬德)

三、哈馬德與半島電視臺

雖然王位歸誰是王室家的私事,雖然哈馬德取得了家族成員的支援,但是謀權篡位總是缺少一點正統性,況且他爹也沒犯下什麼滔天大罪,如何讓國民打心底裡認可他呢?哈馬德召集“穆兄會”的專家學者開會,鼓勵他們申報有關宗教跟王權相關的課題,從學術角度告訴民眾:哈馬德年輕有為,支援他是對的。

為了體現自己跟老頭子的不同,哈馬德做了一系列改革,最激進的是廢除了原來的新聞部,號稱從今以後卡達新聞自由,同時豪擲1.3億美元成立了“半島電視臺”,如果要在哈馬德的政治遺產裡挑個最有分量的,那必須是大名鼎鼎的半島電視臺。

半島電視臺成立於1996年,也就是哈馬德政變奪權的第二年,該電視臺的管理體系和運作模式照抄了英國的BBC,這是因為哈馬德當年被老國王送到英國唸書,老看BBC的節目所以念念不忘。電視臺有了,那麼工人上哪兒招呢?哈馬德的運氣可不比他爹差。

話說BBC曾計劃進軍中東市場,於是在1995年跟沙特一家傳媒公司合作推出了“BBC中東頻道”。可是BBC那幫人死腦筋不懂得入鄉隨俗的道理,各種宗教問題和敏感問題全都上,不出所料把沙特王室得罪了,王室一怒之下解散了“BBC中東頻道”,這批人失業了幾個月,被新成立的半島電視臺打包免試錄用。

1999年國際政壇出現了一個大紅人:“基地組織”頭目本·拉登,他的走紅要感謝美國政府孜孜不倦的宣傳。雖然拉登紅了,但是各大媒體只有幾張他老人家模糊不清的照片,所有人對拉登的真面目充滿了好奇。經過“穆兄會”的層層疏通和安排,半島電視臺把拉登搬上了熒幕,之後還頻繁播放他的錄影帶和錄音,其他國家想蹭這位紅人的流量,只能高價從半島電視臺那兒買影片。

半島電視臺的真正騰飛,需要感謝一個人:美國前總統小布什。

(美國前總統小布什)

2001年9·11恐怖襲擊爆發,同一年小布什發動了阿富汗反恐戰爭,戰鬥打響後塔利班趕走了所有的外國媒體,唯獨把半島電視臺留在身邊讓他們隨便拍。當各國記者坐在酒店的窗簾前自由發揮的時候,半島電視臺直接上那些槍林彈雨衝鋒陷陣的畫面,24小時迴圈播的全是硬貨,使用者數和播放量每天翻倍增長。

阿富汗戰爭的高潮一過,小布什又給半島電視臺創造了新機遇:2003年發動了伊拉克戰爭。一般記者連進入伊拉克的通行證都搞不定,只能坐在約旦的酒店窗簾前自由發揮,能拍到遠處天空一點火光就謝天謝地了,而半島電視臺不是採訪薩達姆的將軍就是展示巴格達的防禦工事,凡爾賽的行為讓同行們咬牙切齒。

在沒有戰爭的時候,半島電視臺也總能製造話題,比如把蒙面的武裝分子、政府官員、溫和派學者請到一起,讓他們在現場吵成一團;他們還討論女性的就業問題、一夫多妻的合理性問題、娛樂場所多少的問題,這些在阿拉伯世界一直敏感,各國政府紛紛給卡達王室打威脅電話,但是卡達有美軍基地,根本不鳥他們。

阿拉伯人早就受夠了本國電視臺的死板和僵化,沒兩年就被半島電視臺圈了粉,而且從不質疑自己看到的內容,半島電視臺成了阿拉伯人除了真主以外的第二信仰。作為電視臺的實際控制人,卡達王室和“穆兄會”徹底掌握了阿拉伯世界的話語權。

“穆兄會”是個有理想的組織,它的最高理想是統治整個阿拉伯的宗教世界,因此中東北非的每個世俗的或不受它控制的國家它都想顛覆,比如敘利亞、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等等,而讓組織欣慰的是,卡達王室非常支援它們的事業,在王室和“穆兄會”的命令下,半島電視臺可以給某個國家唱讚歌,也可以給某個國家唱輓歌,比如突尼西亞。

(半島電視臺的錄製大廳)

四、美國對突尼西亞的滲透

美國人有個不良習慣:在全世界推廣自家的民主制度,這個習慣早在2001年阿富汗反恐戰爭時期就很明顯,之後一發不可收拾,江湖人稱“大中東民主計劃”。2010年突尼西亞出事的時候,美國總統是奧巴馬、國務卿是希拉里,這兩人開口閉口民主自由,簡直是“大中東民主計劃”最虔誠的推廣者。

2009年,一幫阿拉伯世界的年輕人參加了一場培訓,這些人來自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突尼西亞、葉門、敘利亞和埃及,培訓課程是“如何和平地參與和領導革命”,培訓地點在塞爾維亞,主講老師是美國中情局的人,打著CANVAS的旗號作掩護。

CANVAS是個什麼組織呢?

這個組織專門負責非暴力顛覆技術的傳播和培訓,比如怎樣在網上拉群開會,如何編造口號和手勢,如何跟軍警套近乎,如何找機會擁抱他們或者給他們鮮花,如何在軍警前面下跪、磕頭,運用各種心理戰術讓他們繳械、崩潰、倒戈等等。CANVAS接受“美國國際共和研究所”、“開放社會研究所”、“自由之家”等這些美國組織的資助。

“美國國際共和研究所”管理委員會的前主席是麥凱恩,此人是共和黨大佬,2008年跟奧巴馬爭過總統;“開放社會研究所”的創始人是攪起亞洲金融危機的金融大鱷索羅斯;而領導“自由之家”的伍爾西曾在1993年至1995年擔任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局長。接受了這些組織的資助,CANVAS註定不是個客觀、獨立的第三方組織。

突尼西亞革命發生後,突尼西亞政府很快注意到網上如火如荼的組織活動,於是派人監視和處理那些活躍分子,這個時候“匿名者”組織登場了,2011年1月2日該組織發起了一場大規模網路攻擊,黑掉了突尼西亞政府的所有網站。

“匿名者”組織誕生於美國,他們會給追隨者提供各種軟體,用來攻擊其他網站或者隱藏自己的位置和身份資訊,被這個組織盯上的全是跟美國關係不好的國家,比如伊朗、委內瑞拉、辛巴威、突尼西亞、敘利亞、利比亞、葉門等等,而那些還在玩君主制的沙特、卡達、阿聯酋卻被選擇性忽略,它們明明更需要民主。

卡達暗中支援了突尼西亞的極端宗教組織,半島電視臺做好了給突尼西亞唱輓歌的所以準備,各種美國資助下的組織也在突尼西亞培訓了一幫顛覆分子和網路骨幹分子,他們不停地忙碌著、等待著,等待一次可以幹大事的機會。

(突尼西亞革命爆發后街頭的抗議者)

五、革命正式上演

2010年12月17號,在街上賣菜的商販布瓦吉吉被城市警察掀翻了攤兒,布瓦吉吉一怒之下點火自焚,火被撲滅後他身受重傷,挺了半個月痛苦地離世。以前見過反抗的人,但是沒有燒自己這麼悲壯的,半島電視臺看到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開始24小時連續抨擊突尼西亞的差勁,甚至拋開該有的中立身份呼籲突尼西亞人起義。

在半島電視臺的描述裡,布瓦吉吉是個大學畢業後找不到工作的有志青年,為了生計在街上擺攤賣菜,而本·阿里政府連這個生存權都不給他,不但不許他擺攤,還打了他耳光並當眾羞辱了他,布瓦吉吉過於絕望以至於點火自焚。

2011年1月14日,無力迴天的總統本·阿里匆匆逃往沙特,宣告了突尼西亞原政府的倒臺,這天距離布瓦吉吉去世只過去了10天;2019年本·阿里在沙特吉達的一家醫院病逝,死後葬在沙特。

突尼西亞前內政部長後來對獨立調查機構說,真實的布瓦吉吉勉強初中畢業,本是個酗酒成性的街頭混混,是那種你們出門看到了都想躲著走的人;半島電視臺把他美化成失業的大學生,就能成功鼓動國內的大學生群體上街;布瓦吉吉所在的地區以農業為主,當地人相當傳統,半島電視臺說布瓦吉吉被警察打了耳光,就能成功刺激當地人上街。

本·阿里從1987年政變開始連續做了23年總統,他把親戚朋友都安插在重要部門,2010年突尼西亞政治腐敗、失業嚴重、經濟下滑,所以本·阿里被趕下臺並不冤枉。但是一碼歸一碼,突尼西亞的革命並不是一場民眾自發推動的民主革命,而是在美國和卡達等外部勢力聯手推動下爆發的顛覆式的革命。

(哈馬德的兒子塔米姆)

六、革命之後的突尼西亞和卡達

2011年10月23日,突尼西亞舉行了一場號稱透明的選舉,這場選舉由美國非政府組織資助並監督,被本·阿里打壓多年的各大黨派公開競爭217個國會席位,選舉結果讓突尼西亞人乃至西方世界大吃一驚:伊斯蘭主義政黨復興運動拿下了最多的89個席位,意味著這個國家徹底宗教化了,那些曾經在街頭振臂高呼的大學生們發現自己被利用了。

之後的3年裡,突尼西亞國內的伊斯蘭極端勢力比過去強勢多了,他們會因為電視中出現的卡通畫面圍攻電視臺,他們帶著刀在校園裡強迫女大學生戴頭巾,他們當街毆打穿著暴露的路人,這些事兒以前從未發生。極端勢力背後的遙控者是躲在卡達的“穆兄會”,他們的極端行為被複興運動黨默許和包庇。

2014年10月份突尼西亞舉行了第二次議會大選,2012年新辦的世俗政黨“突尼西亞呼聲”拿下了86個席位,復興運動黨拿下了69個席位屈居第二,折騰了3年依然有第二高的支援率,可見突尼西亞的世俗勢力和宗教勢力的鬥爭註定長期且激烈。

成立了半島電視臺的卡達國王哈馬德是個識時務的人,2013年他把王位傳給了33歲的兒子塔米姆,塔米姆也去英國留過學並上過和他爹一樣的學校;在他出國留學之前,他爹給他請的家庭教師是“穆兄會”的學者,所以塔米姆也不是個善類。

如果以為哈馬德是擔心兒子學他政變所以提前退休養老保平安,那恐怕就想簡單了,哈馬德隱約透露過他退休後的追求,他那個追求很多極端組織的首領都曾有過,那就是支援並藉助“穆兄會”的力量,在有生之年做他們宗教界的老大:哈里發。

【參考文獻】

埃裡克·德納塞《阿拉伯革命隱藏的另一面》陸曄、展江《戰火中崛起的半島電視臺》劉辰《卡達穆斯林兄弟會與政府的特殊關係及其影響》卡達歷年人口總數(1959-2020):https://m.phbang.cn/population/269692.html卡達人均GDP:http://gdp.gotohui.com/data-3463/2

2
最新評論
  • 1 #
    去過卡達,主要感受是,熱。。。到處都是沙子,主城區外的路很爛。。。。
  • 2 #
    有野心的人出手就是不一樣。本來對於卡達僅僅是和國足惺惺相惜,現在看來,想法太簡單了。
  • 3 #
    美國就是這樣利用宗教來幹壞事的!
  • 4 #
    感覺卡特爾這個小國不簡單,有續集
  • 5 #
    好,很舒服的文章,關注了
  • 6 #
    長知識,拓視野,感謝分享。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庾澄慶首曬一家四口合照,妻子身材高挑美過伊能靜,一對兒女超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