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MANNER又在哪兒開了一家“奇奇怪怪”的店,是我和一些商業愛好者日常交流中常會出現的話題,最近一則案例,是在同濟大學開了一個咖啡車快閃店。

其實咖啡開進學校這件事並不新奇,但這事兒擱在激進開店的MANNER身上,好像有趣的談資又增加了。結合品牌近期完成了新一輪數億美元的融資,感覺這一趨勢短期內依舊會沒完沒了。

因此我索性捋了一通,為大家分享一下這個在商業邏輯以及產品出品方面幾乎都沒什麼毛病的品牌,在規模化開店後是如何“為所欲為”的,當然這裡的為所欲為不是貶義詞,品牌是遵循自己的判斷和商業規律來的,也確是上海咖啡大市場的一個縮影。

上古歷史這裡就不贅述了,例如品牌是怎麼從一家2平米的小店發展起來的,但有一點值得借鑑的是,正是因為其處女作的純粹,使得品牌之後的店鋪選擇上“彈性十足”。

1、在一個商場開兩家店快成常規操作

原本似乎這是星巴克專屬,其他咖啡品牌甚至是其他品類在商場中開兩家店總會引起爭議,如今上海市場咖啡業態的多元化使其不足為奇,MANNER作為主打外帶的咖啡品牌,可能就是深怕消費者拿著自帶咖啡杯不願多走幾步路,所以要爭取做到單一點位能夠儘可能滿足周邊一定數量的核心消費群體,在出餐速度上提供良好體驗,因此採用多點佈局。

我第一次看到這類案例應該是在晶耀前灘,品牌在辦公樓大堂以及B1層餐飲區各開一間,從選址方向來說可謂各司其職。

在一個新專案中能這麼幹,也讓品牌在興業太古匯、iapm、環球金融中心等CBD區域已成熟運營、有客流作為測算依據的專案開出多店顯得更為理所當然,近期看到的一個案例是永珍城,將要繼地鐵出入口附近後開出第二家店。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其他咖啡品牌包括Peet's Coffee在陸家嘴中心L+MALL、Tim Hortons在環球港都有類似的操作,MANNER也就不顯得太為所欲為了,因此放在了第一趴。

2、和星巴克硬剛

瑞幸咖啡曝星巴克有排他協議,我覺得當然不會是空穴來風,畢竟在商業還沒有發展到現在這個程度時,類似的排他性會出現在各種品類品牌身上,從客觀道理來講,不是品牌不講理,而是彼時彼刻的市場就那麼大,商場如果“亂來”,對誰都不好。

“時代變了”,如今大型主流購物中心中別說獨家,開個十幾家咖啡店都有,類似晶耀前灘、BFC、創智天地這樣既有辦公剛需客群,又重視家庭消費群體的商場,都會用專案中的咖啡地圖來做文章策劃推廣活動。

MANNER的話題不在於和其他咖啡品牌開在一個商場,而是開成同框,直接面對面形成同業聚眾。上海市場先後就有南京東路地鐵站的LINE plus線尚加以及iapm出現了這一剛開始感覺挺“奇”,以後可能會習以為常的景觀。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LINE plus線尚加是先有MANNER再有星巴克,iapm則反之,包括新天地馬當路上“背靠背”的MANNER和Peet's Coffee,也是前者在先,免得大家形成MANNER總是跟進者的刻板印象;另一方面前兩個組合星巴克開的都是啡快店,也就是說品牌們均認為該區域會有大量需要外帶咖啡的消費者,所以一家不夠兩家來湊,你忙不過來我來助力。

3、不僅剛星巴克,著急了連自己都剛

這裡自然就要有請興業太古匯地鐵廊的經典圍擋出場。

瞧圍擋上的文案:沒看錯,我就是對面那家MANNER:) 讓您久等了

如此自信又如此不羈的笑臉。

就這樣,兩家店遙相斜望。不過還是有所不同的,一店還包含有烘培產品。據說這樣選址的原因很簡單,就是一家店生意忙不過來,需要分流一下。但如果以為開兩家店是為了考慮到整個商圈的需求,那就又小看MANNER了。

4、開店猶如下五子棋,連不起來算輸

上一趴說到MANNER在興業太古匯地鐵廊自剛,然而其實從專案南側出口出去威海路馬路對面就又有一家。抱歉那家店每次都是從興業太古匯開車出停車場才想到拍照,但質素都很差沒有留存,只找到一張2020年5月拍的圍擋照片,但這種近距離感還是肉眼可見的。

在興業太古匯西側的四季坊,改造後中部區域有一個位置一開始圍了個新咖啡品牌,但大半年沒有開業,之後被MANNER拿下並於近期開業,離興業太古匯大概也就一兩百米的距離。

本以為告一段落,再往西走個一兩百米,豐盛裡又圍了家新的。

這下可好,離美琪大戲院店就不遠了,再往西又有上海商城和兩家街邊店,一直連到新開的銅仁路店以及芮歐百貨和晶品兩家商場。我想我肯定是有遺漏的,但品牌那種希望在核心商圈上班族能不用走個200米就能喝到一杯高性價比的品質咖啡的心情已經透過其選址策略表露無遺。

5、上得了大場面,下得了小作坊

回到文頭,說到品牌起源於2平米小店,也拿了數輪融資,開店選址彈性十足,增加的烘培、簡餐業態更是豐富了其多元化。從實際選址來看,品牌確有給到類似港匯恆隆廣場、iapm這樣的頂級購物中心較好的店鋪形象和配置;但單靠一部咖啡車,卻又能幫商場撐起一個空鋪,亦或是像文頭那樣可愛地嘟嘟開進校園。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如果換做其他業態品牌,可能會更多權衡一下不同專案的利弊關係。因為作為優質商場同行而言,希望自己的合作品牌是能夠匹配專案定位的,也就是我這裡給你好的位置出好的形象,你在其他專案也得爭氣點體現出自身定位,否則顯得我給你的支援有點自作多情。但這一心理似乎在MANNER這類品牌身上是破防的,打包一杯20元的咖啡也沒啥高低貴賤之分。

7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小說:論厚顏無恥,恐怕這個世界上沒人可以比得上你的萬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