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教育#

她的經歷真的很打動我,然後本著啟蒙大一新生的初心,我就果斷聯絡了她,姐姐人也非常親和願意分享,下面我就把這次對話的精華分享給大家~

個人基本介紹:

簡介:

楊穎

【學習經歷】

09年放棄清華保研資格留學德國

11年獲得慕尼黑工業大學理學碩士

德國西門子及奧迪總部實習工作

【工作經歷】

九年央企汽車供應鏈管理

19年香港優才計劃獲批者

提供專業家庭保障及境外財富規劃

1.目前在做什麼工作/事情呀~自己喜歡嘛?

我現在有兩份工作,一份是在央企做汽車供應鏈的工作,另一份是我加入了香港的一家保險公司,因為19年的時候我拿到了“香港優才計劃”。那有很多人覺得你怎麼會突然想轉行去做保險?

其實很簡單,因為我的爸爸曾經患病,所以我對於這方面格外的注意。後面在我工作的時候,我就覺得需要一份保障,這樣整個家庭的抗風險能力才會比較強。

所以在12、13年我就給自己和先生在香港購入了保險,這麼多年下來,我和我的保險顧問,也是我非常好的朋友,ta完全顛覆了我曾經對於保險從業者的印象。

ta是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博士,在香港教育體制內,面臨的不僅是香港本地的競爭還有全球的競爭,所以ta乾脆就自己跳出來做這塊,畢竟ta有非常專業的知識體系做支撐。

ta和客戶的黏性非常強,讓我知道原來保險這個行業也可以用非常專業的東西來提供服務,所以在18年,我自己遇到工作上的瓶頸的時候,ta給到我的建議就是要不來試試“香港優才”吧,我就去了。

想著也是相當於多一個選擇,我也沒什麼損失,就抱著個嘗試的心態去了。後面也比較順利,獲批了“香港優才”的計劃,加入了他們的團隊。對於做保險我自己內心並沒有特別抗拒過,我覺得這個確實是能夠幫助到很多家庭的一份工作。

現在大家對抗風險的意識也都非常強,我也很清楚香港保險在這個領域有優勢。另外,尤其是當我真正幫到人的時候,比如我的有些客戶投保之後過了一段時間確診了,那之前我幫他配置了保險,這個就是實實在在的幫助啊,就會覺得這份工作是成人達己的工作,我很喜歡。

那為什麼我還在堅持現在的工作主要是因為疫情,暫時過不去香港,得過渡一下。這個階段雖然很辛苦,也完全沒有自己娛樂的時間,但我覺得,如果想要去做保險的事業,我就必須得經歷這樣的階段。

基本上我的客戶就兩種,一種是曾經家裡有過相同的經歷,ta就會特別有抗風險意識,第二種是有了家庭之後,突然身上有了責任。

當然也有很年輕的客戶,特別有這個意識的,現在很多90後,甚至95後也是在覺醒,相對來說香港的整個社會意識都很強,內地也是在慢慢覺醒。

2.大學期間/之前的人生中最自豪的是什麼事情~?

就是放棄了清華保研出國,現在看來當時有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心態,不會有很多得失心和擔心這個事情我做不成怎麼辦。那個時候就想著怎麼去做成它,心態上和現在有非常大的區別。我覺得年輕的時候有這樣的心態,真的是可以嘗試不同的事物,得到更多的機會。

對待以下問題的觀點看法:

1.進入社會後,自我評價標準是否應該發生變化和調整?

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來看,大學的評價體系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就是成績,所有評價標準基本上都是圍繞成績。

我上大學時也是特別簡單,我覺得大學最遺憾的事情,你剛剛談到我最驕傲的,實際上我更想談的是最遺憾的,最遺憾的事情就是我的大學時光只是用來學習了。

那天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就在想如果我大學的時候有一個過來人告訴我該怎麼做,我可能大學的時候就可以去做更多的嘗試。

因為從我過去10年的工作經歷中發現,工作中特別優秀的那些人啊,真的真的不一定是在大學裡面成績特別好的人,大學中成績特別拔尖的人,在工作中,不能說絕對哈,但是有很大一部分,會很容易受挫,因為在社會里面,評價標準不再僅是會學習這一項指標

因為學習是你自己就能獨立完成的事情,可是你入職後,需要很多的軟實力和軟技能,而這些東西都是需要你去和別人發生聯絡的。

還有一些能力培養是學校沒有要求的,比如你的表達能力、演講能力、你的抗壓抗挫能力等各種東西這些都和成績沒有太大關係。

所以往往成績好的人到了工作,ta突然發現自己沒有受到那麼多的關注了。或者有一天受到領導的批評,這是ta頭20年的生涯裡面從來沒有遇到的事情,一直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然後年級前幾名,突然之間就沒有那麼優秀了,那怎麼辦?

所以這個東西是我大學時候沒有提前預料到的,我大學所有工作都想著我該如何去把GPA提升,怎麼拿到獎學金,我甚至選課的時候也想著怎麼選課,哪門課可以拿高分。

但我會覺得,如果以後我孩子上大學,問我,我一定會告訴她大學不僅只有學習這件事情,你大學真的成績差不多就行了,但是你需要有更多的社會實踐經歷,不管是社團的還是哪裡的,一定要去了解,從大一進去就要去了解,社會上這些公司現在要什麼樣的人,然後你著手去儘量早的與這個社會發生聯絡。

比如說去參與他們的暑期工,尤其大四的學生可以去做他們的實習,我覺得這個都是非常棒的經歷,而且這些經歷才是你以後步入社會後會幫助你的一些東西,雖然說在大學四年都無法直接體現出來,甚至讓老師會覺得你有點不務正業,但是沒有關係,就是在搞好學習的基礎上,分配一些時間一定要和社會發生聯絡。

2.你覺得大學應該早定發展方向好還是慢慢來好?

我覺得都沒有錯,但是最怕的很多人把“無為”當做慢慢來,因為很多人說:“沒事,我可以慢慢來。”然後大學就睡覺、玩,把看劇、打遊戲當做慢慢來,那我覺得這就不是慢慢來。

慢慢來的前提是我們要有自己的目標,不管這個目標是清晰好還是不清晰也好,但是你知道一個大致的方向。

在前進的過程中你隨時可以去修改目標,目標是階段性的,可動態調整的。起初因為你的經歷比較有限,沒有辦法看到那麼長遠,但是在你經歷的過程中,你與這個社會或者說你接觸的人與事越來越多後,你會發現你的目標原來是有侷限性的,你需要去修正它。

甚至我剛進大學,沒有清晰的目標,就是想好好學習也沒有關係,在學習的過程中去清晰目標就好。但是最怕的就是我每一天都去消磨時光,然後畢業找工作的時候發現這4年什麼都沒有做,這種是最可怕的。

3.你覺得大學生的心態和社會人心態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大學的時候我就是按部就班,按照老師規定的家長期望的規劃一步步去走,沒有過太長遠的思考,就像當時選擇出國,現在回想起來動機是為了出國而出國,當然唸書的時候我是非常非常努力的。

其實就很簡單,我就是想要拿高分。

但留學期間當時班上有很多工作後再回來唸書的,我們班上年紀有很多30、40多歲的,當時我無法理解,30多歲了還回來學習,大學的時候學不好嘛?

我們中國學生的反應不是普遍都這樣嘛,但是你確實覺得你和他們的區別是你只會考試,但他們真的會去思考。他們上課對老師提的問題,甚至提給老師的問題都是經過深度思考的

我當時很懵懂,聽不太懂課程內容也不會覺得怎麼樣。但是我現在去想,我就會覺得,如果再給我一次入學堂的機會,那一定會很棒,因為我不會只專注於成績,而是會去主動思考,我覺得最大的區別就是主動思考,中國學生真的普遍缺失主動思考的能力。

就像你剛剛說的評價體系,真的,我們中國學生從小到大最不缺評價體系,各種各樣的評價體系告訴你怎麼樣算優秀,但是實際上,你到了社會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落差,就是因為你發現你從小到大的評價體系到社會上不太適用了

所以我會覺得最大區別是出社會後你需要主動地去思考需要主動地去做一些別人認為不對的事情,但你覺得有意義的事情,需要去主動地展示自己。

因為我認為中國現在的社會是需求大於供給的,機會有限,為什麼說那些成績好的同學到了社會會有挫敗感,因為從小到大,ta都是被老師發現和去展示,但是他們不知道這個社會是需要我們主動去展示自己的,但是那些成績一般的,平時就很活躍的人,ta到了社會上突然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這個區別就形成了。

所以變成了社會人之後最大的區別就在這裡吧,就像我在影片號上鍊接了你,也是之前我絕對不會去做的事情,因為我覺得這個太異類了,為什麼要拋頭露面,天天把自己展示在別人眼裡。

採訪完她,我其實特別想說:“我們從來不是異類,只是想的事情有丟丟超前,不被理解沒有關係,因為我們看到了,背後深遠的意義和價值。”

在原始黑暗的森林裡面,冒險家有的只是北極星和一往直前的勇氣。

7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您瞭解過防盜門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