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總在網上看到一個叫“藏狐疑惑”的表情包:
???藏狐疑不疑惑我不知道,反正我是挺疑惑的。
查了一下才知道這位大兄弟叫張辰亮,微博“無窮小亮”,是《博物》雜誌副主編,因為長相酷似藏狐,也被網友親切地稱為“藏狐君”或“狐老師”。
張辰亮微博
“藏狐君”常常幫網友鑑定各種看起來很“神奇”的生物,在近期的鑑定影片中,“藏狐君”被奇奇怪怪的投稿弄得無語至極,由此誕生表情包:藏狐疑惑!
不能說毫無關係,只能說一模一樣
自帶負能量表情包的藏狐,新晉網路“熱門”生物,一張大方臉上寫滿了事不關己、看破紅塵、與世無爭、peace& love…… 但藏狐長成這樣,是有科學依據的(認真臉):
藏狐生活在高海拔草原帶(反正你們也看不到,我就隨便長長),毛髮厚長,牙齒和咀嚼肌都很發達,這些都有助於保暖和捕食獵物,但也容易變成現在大家看到的大方臉。
雖然藏狐這麼可(奇)愛(特),但它遠在高原,想見一面也難。在我們身邊,還有許多看起來很尋常的動植物,卻藏著不尋常的“小秘密”。為了回答小女兒探索幼兒園旁動植物秘密時發出的“十萬個為什麼”,奶爸記者、專欄作家納撒尼爾·約翰遜決定,寫一本有關於我們生活的城市中動植物的自然觀察筆記。
在這本《未察覺的世界》中,他記錄了發現的種種趣聞,讀完之後我也是大開眼界,神奇動植物在哪裡?在J.K.羅琳的魔法世界裡 就在那些被我們忽略的日常生活角落裡。
萌萌噠吃貨?松鼠與橡樹的“相愛相殺”
每次看到小松鼠吃堅果吃得這麼香都覺得很治癒,自己也情不自禁想去買點回來啃。
等等,約翰遜在書中提醒各位,千萬別被松鼠萌萌的外表給騙了,它們不僅不是“吃貨”,還“挑食”得很!
曾經有一位松鼠研究者在北卡羅來納地區的森林裡現了一件怪事:山裡的苦櫟樹結了很多橡子,地上的幾千顆橡子每顆都被啃掉了一部分,而且是整齊劃一地從頂部啃的。
研究者很疑惑,松鼠好不容易咬掉堅硬的外殼,露出果仁來,卻只拿走應得犒勞的一半,這是為什麼?難道松鼠也挑食嗎?
想象一下,松鼠被未成熟的橡子吸引過來,咬開外殼嚐了一口,然後“呸”的一聲把橡子扔回了地上。
就是這麼任性!
為了破解“被吃掉一半橡子之謎”,研究者試著讓被咬過的橡子發芽,結果證明:被吃掉一半的種子比完整種子更容易發芽!
橡樹和松鼠彷彿達成了一項交易:松鼠可以吃橡子,但要留下一半;作為回報,它們要把吃剩的橡子播撒出去。但這種“合作關係”也並非完全和諧,如果松鼠太餓了,把整個橡子都吃掉了怎麼辦?橡樹只能傻眼看著嗎?
研究者發現,松鼠喜歡吃的脂肪集中在橡子的上半部分,而在下半部分的胚芽周圍,松鼠不喜歡的鞣質含量更高。也就是說,橡樹會利用橡子的形狀去引導松鼠吃那更美味的一半,以此來保全剩下的重要部分。
當研究者把橡子的底部削尖,讓頂部看起來更像底部時,松鼠就會誤食被偽裝成頂部的底部。(狡猾的人類)
事實上,松鼠有時確實會因為飢餓把橡子吃得一點不剩,橡樹除了用形狀迷惑松鼠,也會盡力結出海量的果實,這樣就能保證至少一部分能在松鼠等“掠食者”的利齒下倖存。兩者就這樣耍著花招,合作共存。
插畫大賽獲獎畫家為本書手繪的精美插圖!
皮一下很開心!烏鴉為你點了個贊
除了松鼠,還有一種隨處可見的鳥類,也被約翰遜發現了一些“迷惑行為”。
約翰遜注意到,他家附近的烏鴉有時會主動“挑釁”其他猛禽:一隻烏鴉悄悄靠近正在進食的猛禽,透過啄它尾巴的方式“調虎離山”,另一隻立刻衝過去偷走它的食物。
當然,烏鴉也有玩脫了的時候,有的猛禽會在烏鴉靠近時就將其迅速撲殺。
你可能會問,有必要用這麼高難度的方式捕食嗎?樹上的漿果、昆蟲它不香嗎?
研究者分析,對烏鴉來說,圍攻猛禽為其提供了展現飛行技巧和戰鬥意志力的舞臺,和熱衷於攀登珠穆朗瑪峰或迎著巨浪衝浪的人類一樣,與死神共舞,進行它們心目中的極限運動能帶給它們極大的樂趣。
沒錯,作為喜歡群居的高智商鳥類,烏鴉就是這麼喜歡“挑戰”!(極限運動get)
烏鴉主動攻擊猛禽不只是為了搶奪食物,更是一種驚險又刺激的娛樂活動。我們打工人下班後喜歡娛樂放鬆一下,動物其實也一樣。如果有一天,你看到動物做出了某種你無法理解的行為,別太疑惑,它們只是在玩耍。
雖然沒有“烏鴉坐飛機”,但也可以有“烏鴉坐野豬”
在會玩耍的動物中,烏鴉絕對是其中的佼佼者。約翰遜在書中記錄了他發現的例子:有一位研究者在訓練烏鴉時,遭遇了一個高度複雜的惡作劇。被訓的烏鴉偷偷溜進廁所,偷了點兒衛生紙,在馬桶裡蘸了蘸,然後塞進了他的夾克口袋。研究者穿上夾克後碰到了那溼漉漉的一團,嚇了一大跳。
雖然從烏鴉的臉上看不出表情,但看它偷偷摸摸的樣子,我們也能想象出它內心的壞笑。(惡作劇get)
人類一直認為烏鴉很狡猾,但烏鴉的智力程度可能比人類所想的還要高。據說烏鴉不但會認人臉,而且報復心超級強,看來沒事兒最好不要招惹它們。(溜了溜了)
看起來像小杏,聞起來簡直要yue
銀杏果真有這麼臭?人民群眾告訴你:是的!
“斷斷續續的腐肉味和絲絲縷縷的嘔吐物味,被微風輕輕送入我的鼻端。”約翰遜在書裡這樣描述銀杏果散發的氣味。(腦子裡有畫面了)
令他感到疑惑的是,銀杏為什麼要在進化過程中選擇結出這種討厭的果實呢?
(顯然它們沒有考慮人類的感受)
從進化的角度看,在千萬年以來的地球變遷中,與銀杏親緣相近的不少樹木都滅絕了。除了環境和氣候的變化,銀杏類植物衰亡的另一個原因是它們失去了種子的傳播者,它們過去發展出的共生關係(就像橡樹和松鼠那樣)由於其盟友的滅絕而不復存在。
植物常靠吸引動物替自己傳播種子,來加快其物種擴充套件到新土地上生根發芽的速度,銀杏將種子裹在臭臭的果肉裡,正是為了吸引嗜臭的動物。在這些動物的消化系統中走過一圈後,果肉被消化掉,種子便隨著營養豐富的排洩物落到新的地方。
竟然還有對銀杏果情有獨鍾的動物!(口味有點重啊……)
由於銀杏的歷史太過久遠,這種臭味吸引的或許是喜愛腐肉氣味的某種恐龍或某些古老的哺乳動物。到了現代,也有一些動物會吃銀杏果,研究者發現,中國天目山上的紅松鼠和椰子狸會帶走銀杏的果實,豹貓會吃掉它們,日本的貉和獾也對它們很感興趣。
銀杏果裡含有大量的澱粉、蛋白質和脂肪,營養十分豐富,因此才有這麼多動物將其當做“美味佳餚”。
“我想讓網友來到這個微博,看到的是盛開的花、唱歌的鳥、忙碌的蟲、曬太陽的蜥蜴。它們都在認真地活著,這就夠了。”
“藏狐君”張辰亮在《博物》雜誌裡這樣寫道。
希望讓更多的人發現我們身邊的神奇生物世界,發現大自然的奇妙與諧趣,這也是納撒尼爾·約翰遜寫作《未察覺的世界》的原因。
這是一本希望你讀完之後馬上放下的書——希望你能真正走近自然,探索我們身邊的這個未察覺的世界。自然的豐盛和繁複其實近在眼前,只要我們有心,只要我們懂得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