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窮人能賺錢,但守不住錢
我家一樓,有一對夫妻租客,
他們兩個人,都沒有正式工作,都在打零工,
女方的工作,主要是車衣服和褲子的口袋之類,
她隔幾天就去製衣廠,拿一些衣服料子回來,到家裡的縫紉機上加工,
男方的工作,就更激動一些,
白天沒事的時候,會跟著他老婆一些用縫紉機車衣服拉鍊之類,
到了中午或下班的高峰期,就騎著摩托車出去載客,
此外,如果外面有些零工,工資不錯的話,他也會接,
,可以看得到出來,他們兩夫妻,還算屬於比較勤勞的。
這樣工作了七八年之後,兩夫妻存了一些錢,
據他老婆說,他們倆存了有三十萬左右,
這個時候,他們幹什麼了呢?
沒錯,就和大家想的一樣,
他們在我家租房,一租就是八年,
兩夫妻帶著孩子,一直在城裡住,在城裡工作,在城裡上學,
但即便這樣,他們仍然不覺得,城裡必須有套房子,
辛辛苦苦存了三十萬,拿回了老家農村蓋房。
據女方說,他們打算蓋三層樓,
有兩個孩子,將來長大了,一個人一層,
他們自己以後老了,就住第一層,
本來想著就先蓋一層算了,以後再來加蓋,
但想想反正都要蓋,不如現在一步到位,把三層蓋好算了。
經過兩年多的時間,房子總算蓋好了,
後來,又花了一些錢裝修,購買傢俱,
經過這麼一折騰,他們兩一夜回到解放前,
身上的錢都花光了,但因為工作還在城裡,孩子讀書也還在城裡,
鄉下的房子根本住不了,依然要到城裡租房住。
2 窮的原因,來自本身很窮
有些人覺得,窮人活該受窮,誰叫他們這麼懶?
但實際上,大多數窮人,其實還算比較勤奮的,
不管是打工還是務農,都能吃得了苦,
而且,窮人相對還比較節省,省不得花錢,
既然窮人能賺錢,又省不得花錢,那為什麼還是窮?
阿比吉特·班納吉與埃斯特·迪弗洛,兩位經濟學家,
花了十五年時間,走遍了五個洲,18個國家,
親自置身到窮人堆裡,去尋找窮人之所以窮的根本原因,
根據他們的觀察,他們終於找到了窮人之所以窮的根源:
第一,窮人有穩定的思維,
正如前面說的那樣,窮人的思維,根深蒂固,
一定要回農村蓋房,認為農村才是他們的根,完全看不到城市的發展變化,
他們的眼裡,就只有眼前的一畝三分地,
因為太窮,承擔不起任何風險,拼命追求穩定,
給別人打工,每個月拿固定收入,就是他們眼中安穩的好工作,
在這樣的思想下,最後的結局就是,穩定沒錯,但是窮得很穩定。
第二,窮人有認知侷限,
比如,不敢借錢,認為自己借這麼多錢,一定還不起,
本身沒有原始資本,又不敢借錢構成原始資本,
這也解釋了窮人為什麼買不起房的原因,
其實,他們都有貸款買房的機會,
但因為不想借錢,只想著有多少錢幹多大事,
以至於一直等一直等,存錢的速度永遠趕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
第三,窮人的教育缺失。
一方面,很多窮人的孩子,仍然在農村上學,
他們的觀點是,兒孫自有兒孫福,有天賦的,在哪讀都一樣,
讀得了就讀,讀不了就出來打工,沒什麼大驚小怪的,
另一方面,窮人的孩子,缺乏家庭教育,
很多社會經驗,書本上學不到,老師也不會說,更多需要家長的言傳身教,
但窮人自己都沒活明白,還有什麼教給孩子呢?
最關鍵的是,很多窮人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能力不足這一點,
不僅沒有傳達給孩子有用的知識,反而把自己的一些錯誤觀念傳遞給了孩子。
3 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
每一個人,都有變富的機會,
問題是,就算有一個機會擺在窮人面前,他們也發現不了,
就像一塊珍貴的石頭,
放在科學家面前,他會研究裡面的組成,能創造什麼新的科技,
放在商人面前,他會研究這塊石頭,可以怎麼估價,
而放在窮人面前,窮人卻只會把它當一塊擱腳的石頭。
15年來,《貧窮的本質》一書的兩位作者,深入到世界貧困人群當中,
從窮人怎麼生活,怎麼教孩子,怎麼對待健康,怎麼接受援助等多個方面,探尋貧窮的真正根源,
他們到達了無數個貧民窟,並將這些貧民窟的生活場景,用文字形象生動地描述出來,
透過他們的描述,讓我們一次次顛覆對貧窮的認知,
他們因為《貧窮的本質一書》,獲得了2019年經濟學諾貝爾獎。
要想擺脫貧窮,要從認識貧窮開始,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其實每個富人,他們都明白,窮人之所以窮的根本原因,
但是這些道理,誰又會娓娓道來講給窮人聽呢?
別人不會告訴你,但《貧窮的本質》一書,可以給你答案。
貧窮,是有陷阱的,
窮人靠賣力,富人靠借力,
窮人存錢,富人借錢,
窮人給富人打工,富人用窮人賺錢,
窮人回農村蓋房,富人在各大城市買房,
總之,瞭解貧窮的本質,解析自己貧窮的所在,
才能一點一點,一步一步,走出貧窮的陷阱,跟上富人的步伐。
《貧窮的本質》一書,是《魔鬼經濟學》作者、《福布斯》等多個作者和媒體推薦的商業圖書,
書中探究瞭如何逃出 “貧困陷阱”,用真實的案例,深入分析了導致 “窮人思維” 的五大原因,
羅伯特.默頓、阿馬蒂亞.森,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等多位大咖推薦,
認識貧窮,逃離貧窮,走出不平等,
希望大家都能先從思想上變富,由思想拉動行動,最後慢慢富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