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現當代審美特色的網紅美女
現代資訊資訊的飛速傳播,帶來了時空的巨大改變,也深刻的影響了人們對人體形體之美的認識。儘管這種美人之美在一定程度上,逃脫不了“奶頭樂”的生理宿命,但嘗試探求這背後的審美軌跡,仍然是有益和有趣的。人類未來的生活世界,也許就在這美與不美的咫尺天涯中。
每個人對於美的定義都不同,正所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對於同一個人,在不同人的眼裡,感覺都是不一樣的。有人以微胖為美的標準,而有人則以瘦為美。那到底什麼才是美的,有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呢?
美的標準在改變
美是一種感受,讓人感到舒服的,便是美的。這是很多人所感受到的,不論是天生的,自然的美,還是後天的,裝飾的美,只要讓人的心裡覺得滿足或者享受,那麼它就是美的。美能讓人的感官或者心靈上得到一種滿足,這種滿足感會讓人產生一個評判,而由於人本身的價值觀的不同,經歷的不同,對於這種滿足感的需求肯定是不一樣的。因此,美的標準也會存在差異。
中國古典美人雍容華貴,秀外慧中
美的標準似乎也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不停地變換著,歷史上最有名的便是唐朝以胖為美,很多遺留下來的仕女圖中,唐朝的女子都是雍容富態,楊貴妃便是其中的典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句詩,便是講述唐玄宗為了讓楊貴妃吃到新鮮的荔枝,不惜派人從千里之外的嶺南,騎馬將荔枝送到長安,足以看出唐玄宗對楊貴妃的傾心。
與楊貴妃合稱為“環肥燕瘦”的趙飛燕,則是漢朝時的美女,身輕如燕,有一種柔弱骨感之美,後來成為了漢成帝的皇后,史稱趙皇后。唐朝在漢朝之後,由此可見,隨著朝代的更迭,受到文化的影響,不同社會時期,人們對於美的追求會有所改變,對於女性美的定義也是不一樣的。
發展到當今社會,曾有一段時期流行“V”字臉,慢慢的,受到影視劇的影響,圓臉似乎更受歡迎。但大多數人對於美女的定義在於“大眼睛、高鼻樑、面板白、性感的嘴唇”,眉毛則由於眉形可以改變,而不被考慮其中。整體來說五官要端正大氣,身材勻稱,前凸後翹。女性對於男性帥的定義則是五花八門,標杆可以參照吳彥祖,穿衣顯瘦、脫衣有肉的型男。面板白這一條對於男性來說不是重點,身高和身材在女性眼中才是首要考慮的因素。因此可見,女性和男性對於美的標準是不同的。
衛視節目推崇的中性男色仍然沒有走入主流
進入21世紀之後,中國開始流行女性以瘦為美,追求骨感,身材講究“S”型的曲線。歐美不同國家對於女性的美存在一定的差異,法國流行自然美,瑞典美女的標配則是藍眼睛和高顴骨,美國更傾向於輪廓分明、五官立體的方臉,不過美國對於美沒有一定的標準,女性的個性化特徵是美的加分項,有很多美國女性在長相上似乎不是傳統的美女,由於其性格獨特,個性飛揚,受到人的喜愛而成為美女,比如安吉麗娜·朱麗。
美是不是由基因決定的?
在普遍的認知中,美女一般是少數的,長相比普通人更加精緻,然而西方有一個研究表明,長相越是符合大眾,越受歡迎。在1897年,一位叫做高爾頓的英國學者,發表論文《合成肖像》,在這篇論文中,該學者做了一個實驗,他將不同的人的照片進行合成,由於資料樣本較少,僅有八個人,實驗結果雖不具有權威性,卻給平均臉的研究提供一個方向。
1990年,美國一個叫朗洛瓦的教授利用自身製作的模擬系統,又做了一個實驗,他將學校裡學生的照片收集起來進行合成,平均成一張照片。他用不同的照片模擬出四個不同的結果,第一張用四張臉合成,第二張是八張臉,第三張是十六張臉,第四張是三十二張臉。他將這四張合成照片,讓學校裡的學生進行投票,選出最美的照片,結果表明用三十二張臉合成的照片得票率最高。基於這樣的結果,這位教授開始推測,是不是存在這樣一種可能,一個人的臉越接近平均臉(大眾臉),就越美。緊接著,他將合成的臉和明星的臉去做了一個比較,發現明星的臉最接近平均臉。
在這個實驗裡面,研究的物件是大學的學生,有人就提出剛出生的嬰兒和成年人的審美觀是不是一樣的,為了得出結論,繼續進行了實驗,根據嬰兒的關注度評判出嬰兒所認為最美的照片。結果發現,嬰兒的選擇和成年人的一致。因此,有人提出美的觀念可能是由基因所決定的。
美是由基因決定這一點在擇偶上也有體現。英國演化理論學者理查德·道金斯在著作《自私的基因》裡表明人們生來是自私的。人的基因會誘導人去會選擇更利於繁衍和進化的擇偶物件。一項針對《花花公子》雜誌封面女郎的研究表明,這個雜誌封面女郎的腰圍臀圍比都是0.7,而女性在生育年齡時最接近0.7。男性最喜歡的女性身材,是女性出於最佳生育年齡時的身材。
與此同時,也有人提出審美不是由基因決定的,而與自身的經歷有關。在一項研究中,針對35000位網友進行了調查,讓他們對於50位男性和女性的臉進行打分。研究者也對網友的個人經歷進行了調查,發現評分的高低與個人經歷存在相關性,從而驗證了審美與個人的經歷有關。
《花花公子》展現了現代西方美麗產業極端殘酷的一面
這一群科學家進一步研究,結果表明基因不能決定審美。這一次,他們的研究物件換成了547對同卵雙胞胎和214對異卵雙胞胎,同卵雙胞胎的基因相似度幾乎為100%,而異卵雙胞胎的基因相似度同普通的親兄妹差不多。同時,研究者也將評分物件增加至200名,結果發現,在同卵雙胞胎中,對於同一物件的評分是不同的。同卵雙胞胎中的兩個人所展現出的評分沒有呈現出高度的一致性,反而同異卵雙胞胎的評分規律總體上相同。這一結論,足以反駁審美決定基因這一觀點。
對於審美是否是由基因決定的,目前仍存在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人所攜帶的基因確實會驅使我們選擇更有利於傳宗接代的物件。基因可能不是決定審美的因素,但在某種程度上對於人的審美造成了影響。
中國人傳宗接代的文化理念在現代生活審美中日漸式微
美的社會性變遷
儘管美的標準是一個動態演變的過程,但在這一過程中卻充滿著許多社會性內涵。特別是發達國家長期掌握話語權,其電影工業相當程度上塑造了人們對美的直觀感受。好萊塢輸出的美女型男引數,本身就是它展現的價值觀的最原始的一部分。
社交媒體和自媒體的興起,給了普通人展現自己的舞臺。它極大的突破了主流價值觀下建立起來的美麗標準,把曾經的美麗工業化整為零,進而一步步瓦解了長期形成的美麗話語權。大型選秀節目的光芒日漸暗淡,而個人化的內容創作則開闢了雲端審美的新途徑。
呂燕的雀斑臉和眯眯眼,一度被認為是別有用心的人造女模
不可一世的西方話語霸權,儘管仍然酷烈,但已有鬆動跡象。如風靡西方世界的華人女模呂燕,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質疑,直接被斥為華人第一醜模。她甚至有意無意的被輿論推送到美麗版的“FF日記”高度,從而具有了特殊內涵。而她的眯眯眼也蘊含著消極種族想象元素,成為了中西潛在意識形態競爭的一個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