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是加賀恭一郎系列的開篇之作,也是東野圭吾青春推理小說的代表作之一,在日本銷量超100萬冊。相比於同系列後期的作品,《畢業》中的加賀還是個有血有肉的熱血青年,善於思考,沉穩大氣。
《畢業》發生在幾位摯友大學畢業前夕,他們各自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在面對夢想、親情、愛情、友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
加賀恭一郎在警察和老師兩種職業之間猶豫不決,因為家庭緣故選擇成為一名教師;相原沙都子不顧父母反對找到了出版社的工作;若生勇為了得到女友伊澤華江家人的認可,想要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伊澤華江性格開朗,與若生勇十分恩愛;金井波香的劍道夢想破滅對未來感到十分迷茫;藤堂正彥成績優異,畢業後選擇繼續深造;藤堂正彥的女友牧村祥子最先找到滿意的工作,正朝著自己的目標一步步奮鬥。
說到底,我們究竟對別人瞭解多少呢?事實上我們什麼都不瞭解,不是嗎?
好友祥子在公寓離奇死亡以後,沙都子和波香才發現,她們對這位高中好友竟然一無所知,不知道她的近況,不知道她的悲喜,甚至過去遭受的侵害都要從別人口中得知。我們可能完全不瞭解我們的朋友,還真是孤獨。
所有人還沒有從祥子死亡的悲痛中走出來,另一位好友波香又在“雪月花之式”的抽籤遊戲中喝了一杯茶當場去世。大家對祥子和波香的死亡無法釋懷,是因為無法理解,沒有自殺的動機,又沒有謀殺的可能。因為幾個好友一起長大,幾乎每天見面,社會關係也極其簡單。
特別是沙都子,在目睹兩個兩個好友先後離去,才孤獨的發覺自己竟然從來不曾瞭解過她們。真正的煩惱是無法為外人道的,這時友情也無能無力,有煩惱的時候,每個人都是孤獨的。
真相,永遠是最不可能的可能。
加賀始終認為兩位好友的死在某種程度上存在著某種聯絡,經過不斷地調查和思考,最終找到了答案。
加賀認為,若生為了得到一份體面的工作,延續和華江的感情,幫助波香的對手三島亮子,在波香喝的水中下毒,讓波香輸掉了最重要的比賽。
波香為了報復華江和若生,威脅藤堂幫助她懲罰華江和若生,使他們無法參加第二天的網球比賽,沒想到卻被藤堂設計的詭計殺害。
藤堂知道女友曾經被侵害染上疾病對女友痛下殺手,為了掩蓋自己害死女友的事實,於是將錯就錯殺害了唯一知情的波香,這樣,他和祥子之間的秘密就不會有人知道了。
真相這種東西,無論何時都無聊透頂。
然而真相是,藤堂沒有謀殺祥子,祥子的確是自殺,藤堂知道女友染上性病對其進行語言暴力,祥子對藤堂的愛感到絕望而自殺,藤堂發現女友自殺並沒有對其進行搶救,最終導致女友死亡;波香也沒有脅迫藤堂自首,只是想讓他告訴朋友祥子是因他而死,藤堂不同意,因為他認為朋友不可靠,然後告訴波香正是她最信任的朋友在她比賽前給她下藥。
給波香下藥的人也不是若生,而是女友華江,華江為了男友的前途不惜對好朋友下藥;波香想要報仇,於是聯合藤堂,沒想到被藤堂藉機殺掉。
藤堂坐在豐田皇冠車裡寫下他知道的一切真相,最後他發現,在這樣一個夜晚,折一個紙飛機或許更有意義。於是,他撕掉了原本想寫給加賀的信,並且帶著這些秘密沉入海底。
最後,藤堂沒有蓄意殺害祥子,沒人知道;若生沒有下藥,沒人知道;祥子為什麼自殺,沒人知道。
無厘頭到極致,笑完之後,無盡悲涼,真相,果然無聊透頂。
該失去的,總會失去,就像加賀在以為自己發現真相以後,去見老師南澤湘子,說,“出事後沒過幾天,老師就把我們召集在一起了。您說同伴之間相互猜疑是很可悲的。現在想來,我覺得當初真該多想想那次聚會的意義。但無論當時怎麼思考,都不知道自己能否領悟。”
青春兵荒馬亂,最後卻只能潦草地離場。就像我們曾經經歷過的那樣,迷失、混亂、無奈、潰敗。有多少過去的我們,被謀殺在那個時刻。以一個完全不同的自己,走向所謂的未來和現實。
塞林格在《麥田裡的守望者》一書中說:長大是人必經的潰爛。
《畢業》所呈現的,是殘酷的青春。事情沒有發生的時候,是朋友,是戀人,當愛情、友情和個人利益發生衝突時,大家都不約而同地做出了利己的選擇。看完之後,讓人感到孤寂和落寞,就像那些註定會結束的夏天一樣,有人迴歸生活,有人繼續呆在象牙塔,有人選擇與生活抗衡,數十年後再相遇,滿心的悲情。
後記:《畢業》這本書改變了東野圭吾的職業軌跡,東野圭吾說,我寫完《畢業》就辭職了,出版社的編輯肯定會想,這樣辭掉工作真的好嗎?但我要讓他們看看,我可是很會寫的。於是我帶著《畢業》這份“特產”來到了東京。要是《放學後》沒得江戶川亂步獎,我本打算用《畢業》再衝擊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