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的種類很多,有家燕、雨燕、金腰燕、沙燕等,我們這裡說的是家燕,也是最常見的一種燕子。
家燕喜歡和人類生活在一起,經常把巢築在屋簷下或天花板上。它們銜來溼泥、草莖和羽毛,混合自己的唾液,堆砌起碗形的巢,在裡面生兒育女。
夏天,北方的昆蟲很多,剛出生的小燕子食量特別大,一天到晚總是張著嘴討食吃,每天吃掉的昆蟲幾乎等於自己身體的重量。
這可把它們的爸爸媽媽累壞了,它們除了夜晚休息外,整天都不停地穿梭著飛翔,到處捕捉昆蟲。據說,一窩燕子一年能吃掉50萬至100萬隻害蟲,所以,它們是最著名的益鳥。
早在幾千年前,人們就知道燕子秋去春回的遷徙規律。對燕子的遷徙習性,古代的詩人曾這樣描述:“昔日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燕子在冬天來臨之前的秋季,總要進行每年一度的長途旅行,成群結隊地由北方飛向遙遠的南方,去那裡享受溫暖的陽光和溼潤的天氣,而將嚴冬的冰霜和凜冽的寒風留給了從不南飛過冬的山雀、松雞和雷鳥。
表面上看,是北國冬天的寒冷使得燕子離鄉背井去南方過冬,等到春暖花開的時節它們再由南方返回本鄉本土生兒育女,安居樂業。果真如此嗎?
其實不然。燕子是以昆蟲為食的,而且它們從來就習慣於在空中捕食飛蟲,而不善於在樹縫和地隙中搜尋昆蟲食物,也不能像松雞和雷鳥那樣雜食漿果、種子,在冬季改吃樹葉。
可是,在北方的冬季是沒有飛蟲可供燕子捕食的,燕子又不能像啄木鳥和旋木雀那樣去發掘潛伏下來的昆蟲的幼蟲、蟲蛹和蟲卵。
食物的匱乏使燕子不得不每年都要來一次秋去春來的南北大遷徙,以獲得到更為廣闊的生存空間。
家燕喜歡在夜裡飛翔,並且飛得又高又快,所以我們一般看不到它們遷移。
家燕不肯在南方育雛,因為那裡的夏天太熱,到了春天就又飛回北方。家燕的記憶力非常驚人,不論遷徙多遠,第二年都能回到自己的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