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圈文化”最近又出名了,因為W籤事件,這些所謂的飯圈簡直讓人目瞪口呆,三觀盡碎啊。不過好在上頭也意識到了,這一波整頓不會小了。
另外飯圈後面加上文化,我倒覺得是對文化這個詞的侮辱。
飯圈文化,和樂龐在1895年釋出的烏合之眾中提出的理論,和1971臭名昭著的斯坦福監獄實驗和2008年的電影浪潮,都是最基本的大眾心理學的表現。
人,獨立的時候,是有思考能力的,會更多地用邏輯來辨明是非對錯。
但是,人一旦集結成群體,就會變得極端,情緒化,失去思考能力。和飯圈一樣。
飯圈女孩循規蹈矩,謹小慎微,大多數並沒有豐富的感情經歷,過剩的青春期荷爾蒙,無處宣洩的力比多,並不能在俗世之中找到宣洩的渠道。真的,我有時候覺得如果鼓勵初高中生早戀,能餓死一半偶像小鮮肉。
下面就隨便扯淡下其中的邏輯。
1、關於“飯”這個動作
從我個人看來,有偶像這件事其實是很不可思議的因為偶像=崇拜,而每個完備、獨立的人是不會崇拜任何人的。
從飯圈文化表現來看,這種崇拜近似於邪教,人完全喪失尊嚴與獨立性。這種關係同欣賞朋友閃光點不同,它不是平等的。
所以就我個人而言,相較於關注某個人,我更關注作品。
2、關於“飯”的理由-事實與真實
飯這個動作已成為事實,我們先不拘泥於合理性,而是轉向動因。
飯上一個人無非是他身上有一些吸引人的地方。但是無論是哪種,閃光點本身要存在這個前提成不成立就很耐人尋味了,在這一點上的爭議也是飯圈文化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只要在微博呆上十五分鐘,就會深有體會(wyf到底會不會說唱?),而這個問題牽扯到的,其實是事實與真實的分別。
流量時代,真實摻雜著大量的主觀,並且逐漸模糊了事實。事實成為了手段,也就是什麼對我有利就說什麼。
我需要把所有的資訊整合起來建立人格模型嗎?交真心朋友需要,而找偶像不需要。主觀情緒加上亦幻亦真的物料,偶像閃光點的存在與否會引起很大的爭議。
以我多年的經驗,這種爭議除了耗費心神,沒有任何意義,因為每一個夢都是真實的。
(跑個題,其實人生大部分的爭論也是這樣,根本沒有對錯,只是耗費你的心神罷了)
但是哪怕再主觀,我們也應該遵循基本原則:
邏輯,藝術基本原則。於是我們知道為什麼ikun為了證明cxk有實力,不講道理,辱罵老藝術家等會引起如此大的憤慨,因為他們破壞了原則。
相信閃光點存在沒什麼問題,但是不講道理和原則想給你洗腦……飯圈文化的生存根基其實是很脆弱的…(恆星這種東西,證明它不存在本來是很輕鬆的事情)
3、飯圈生態環境
飯上一個人,或者自我洗腦這個人有很大的閃光點其實都沒有什麼關係,可一旦影響到其他人事情就變味了。
有一個比較好的詞語叫做“圈地自萌”,你喜歡一個人,就只在那個人相關的訊息下方表達。雖然有點自娛自樂的味道,但確實有用。
這樣不僅可以保護其他人的網路空間,也可以避免上一段提到的,關於偶像閃光點的無休止無意義的爭論。
可是飯圈完全忽視了這一點,開始侵佔其他人的生存空間,飯圈現在就是粉絲和路人互相打壓的狀態,雙方基本上都不遵守邏輯和權益平等原則,不過比起飯圈無所不為的惡劣,正常人還是稍微好一點…
可是無休止的對線依舊影響到了許多人的生活。這一點惡劣到什麼程度呢…你想想,上一次如此大範圍的,什麼道理都不講,只想跟你證明某個人很nb,把一切事實置於某個最高原則之下,給你亂扣帽子的時期,是什麼時候?
只是那時價值中心很單一,現在飯圈時代價值體系多元,每個偶像都是一個權益中心,只是一下子看不出而已。
4、我覺得有了前幾段的說明,飯圈文化的本質已經很清楚了,這一段來講解決方式。
前些日子有“限娘令”一說,但收效甚微。本質在於資本其實是靠沒有腦子的粉絲來賺錢的,這群人不除,粉絲經濟就不會消失。
但是你要讓這種人一日之內全部消失,做不到。
十年內都做不到。教育也好,什麼也好,發展起來都很慢,整個社會都在面臨著改革的陣痛。
我一直相信這句話:不要相信資本的良心,而要利用資本的盲目。並且你可以抵制代言,你可以不追劇,最關鍵的是,只要解除安裝微博一切都可以解決(開玩笑的)。
但現在問題關鍵來了,一般人都有自己的事業,誰閒的沒事像那群粉絲整天守在電視機前?主導市場的……還是粉絲,飯圈文化從一開始就是粉絲經濟演化的產物。
用合理的方式解決不合理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