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昨天開始,有關娛樂圈明星張哲瀚參拜靖國神社,到乃木神社參加婚禮,與黛薇夫人合影等新聞開始發酵並引起熱議。
那麼神社是什麼?靖國神社是關於什麼的?為什麼中國網友普遍抵制靖國神社?
一、什麼是神社
神社,是基於日本固有宗教神道教為信仰的祭祀設施。產土神、天神神祗、日本皇室的氏族祖先、偉人與義士的靈魂均可以被奉為神而在神社內祭祀。
根據文部科學省的統計,全日本境內約有85,000間神社。如果再計入數萬間未經統計的小型神社,日本國內神社數量超過了10萬間。
二、靖國神社的歷史
日本靖國神社是位於日本東京都千代田區九段坂的神社,由明治天皇建立的一系列招魂社之一。靖國神社的前身是建於1869年8月6日(明治2年6月29日)的東京招魂社,最初是為了紀念在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內戰戊辰戰爭中為恢復明治天皇權力而犧牲的3500多名反幕武士。
在1879年(明治12年),東京招魂社改名為靖國神社;“靖國”由明治天皇命名,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三年》的“吾以靖國也”,意為使國家安定。因此,靖國神社具有“國家宗祠”的性質。
根據靖國神社官方文獻記載,靖國神社的主祭神是在戊辰戰爭、佐賀之亂、西南戰爭等日本國內戰爭和甲午戰爭、八國聯軍、日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第二次世界大戰等對外戰爭中“為守護國家而犧牲”的246萬6千餘人的靈魂,神社方面稱之為“靖國大神”。
靖國神社
靖國神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一直由日本軍方專門管理,是國家神道的象徵。
那麼什麼是國家神道呢?
國家神道是指日本在大日本帝國時代對傳統神道的一種意識形態化的運用,具有一定的國教性質。在國家神道體制下,神社的財政和神職的培養制度由帝國政府控制,神社擔負一定的政治功能(如祭祀戰死者。帝國政府倡導神道對大日本帝國的神聖性進行宣傳。
透過將國家神道置於超宗教的地位,日本政府得以在維持名義上的信仰自由的前提下,使用國家神道對社會施加更深的影響。
國家神道的儀式中包含效忠天皇和國家的主題,因此在日本對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發動戰爭中,靖國神社成為日本統治者推行天皇崇拜和軍國主義的重要工具。
三、為什麼靖國神社引起巨大爭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靖國神社為神風特攻隊的出發儀式舉辦地。現在在每年8月15日,即1945年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的“終戰紀念日”的時候,很多日本國民都會去靖國神社紀念戰死的親友。並且也有日本二戰退伍軍人,包括當時的少年志願兵以及臺灣原住民的高砂義勇隊等等,以舊日本帝國軍人的身份在此舉行各種悼念活動,身著二戰時期的日本軍裝列隊示威,口呼軍國主義口號,因此,靖國神社也被認為是日本軍國主義份子的精神聖地之一。
此外,靖國神社有許多紀念碑,其中一座紀念碑上的浮雕描繪的是一百多年前的中日甲午海戰,另一幅浮雕則是抗日戰爭時期日軍進攻上海、攻擊中國軍隊的畫面。這些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前就已經存在的紀念物,並非戰後新設,但是內容讚美了當時日本帝國軍隊如何英勇作戰。
靖國神社的名冊中含1068名被定罪的戰犯,其中又有14名甲級戰犯,分別為:東條英機、土肥原賢二、木村兵太郎、廣田弘毅、板垣徵四郎、武藤章、松岡洋右、永野修身、白鳥敏夫、平沼騏一郎、小磯國昭、梅津美治郎、東鄉茂德,涉及範圍極廣。
在二戰結束後,日本的戰後憲法第20條規定政教分離,國家不可以介入任何宗教事務,因此靖國神社變成了一個非政府的宗教機構。靖國神社在形式上失去了“國家宗祠”的性質,卻成為日本右翼勢力和保守政治家的重要政治陣地。陳列有日本甲級戰犯東條英機牌位的靖國神社不是單純的宗教場所,而是日本右翼分子和保守政治家為侵略歷史翻案的鼓譟之地。
日本在對中國的侵略戰爭中,中國人民飽受苦難,有在南京大屠殺中無辜被殺的三十萬同胞,731部隊更是對中國人民犯下了罄竹難書的罪行。
日本現在並沒有反思二戰給中國人及其他國家帶來的傷害,不承認南京大屠殺。可能是考慮到8月15日,日本投降這一天去參拜供奉有戰犯的靖國神社會引起爭議,日本的經濟振興大臣西村康俊選擇今天8月13日去參拜靖國神社。
這麼一個供奉犯下反人類罪戰犯的,帶有強烈政治色彩的場所,作為中國人當然不能去拜鬼,並且要時刻勿忘歷史,銘記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