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瑞典,大部分人可能都對於它是憧憬和羨慕,這裡福利待遇相當豐厚,男女平等,公民自由,生活安全悠閒,幸福指數極高,是超級發達國家之一,可以說是許多人移民的終極目的地。
但是從2015年開始,大量難民陸續抵達歐洲,一切都變了。
這些難民大部分來自西亞北非等戰亂國家和地區,給歐洲帶來了前所未有大變局。隨著歐洲難民人數持續攀升,難民危機在歐洲愈演愈烈,各歐盟國都面臨著危機與挑戰。
而瑞典作為歐盟最為富裕的幾個國家之一,前期政策之松,成為了難民的首選,大量的難民紛紛湧入瑞典,僅僅2015年,瑞典就收到了近20萬份庇護申請。
伴隨著難民數量的急劇增加,難民的安置和管理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而與之相伴的就是瑞典的犯罪率幾乎呈現直線上升,短短几年,瑞典竟然成了犯罪率最高的幾個國家之一。
而導致瑞典社會“滿目蒼夷”,犯罪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宗教信仰矛盾衝突嚴峻
難民群體主要信仰是伊斯蘭教,佔難民總數的七成之多,是基督教徒的五倍之多,信仰其他教派的人數均低於總人數的5%。
從2015年到2019年的資料可以看出,難民的宗教信仰比例情況整體未發生明顯變化,伊斯蘭教始終是最大的群體。
宗教衝突是導致犯罪的最重要原因。
有資料顯示,2016年瑞典第一季共有2400起暴力攻擊案件由難民引起。德國的情況也不容樂觀,甚至更為嚴重,僅2016年上半年,外來移民就製造了14.25萬起犯罪事件,比2015年增加了40%。
最近幾年雖然趨於平穩,但是也不安生,比如2021年3月,一名男子手持斧頭在瑞典南部城鎮襲擊平民,並致8人受傷。
2020年8月28日,瑞典南部城鎮馬爾默更是因難民問題爆發極端主義騷亂,300多名當地難民聚集起來發生暴亂,高呼“聖戰”的口號向警察投擲物品,甚至還有燃燒瓶。
難民的心理失衡以及本土居民的排斥
穆斯林群體顛沛流離地抵達瑞典之後,看到眼前和平幸福的國家,想起祖國頻繁戰亂導致的滿目瘡痍,很多難民產生了嚴重的心理失衡。
尤其在這份滿目蒼夷是由眼前和平幸福的人導致的時候,這種心裡失衡更為嚴重。
因此很多難民開始故意實施大量危害社會安定的犯罪活動,且有與極端勢力勾結的跡象,嚴重危害了瑞典社會的公共安全。
此外,隨著社會不穩定性的加劇,國內民眾對難民的恐懼和排斥心理日益嚴重,很多國民不僅為人身安全難以得到有效的保障而擔憂,亦擔心難民的到來會對本土民眾的就業空間和福利待遇造成擠壓,導致本土居民與難民之間暴力襲擊事件爆炸式地增加。
比如2016年1月30日瑞典數百黑衣蒙面人衝入車站毆打難民,造成數人受傷。各種爆炸、偷竊、搶劫、強姦事件頻發,難民營新建的初期就是各種亂。
右翼政黨利用難民危機擴大自身影響
從歐洲難民危機爆發後,瑞典雖然收緊移民政策,申請數量也因此在逐年下降,但難民的安置和管理仍成為瑞士政府亟待解決的難題。
在此背景下,瑞士的政界普遍出現向右傾的趨勢,尤其突出的是人民黨的崛起。
該黨在2015年10月的聯邦議會選舉中,獲得了議會國民院200個席位中的65席,比上屆選舉增加了11個席位,與其他政黨相比增幅明顯。
在這次選舉中,歐洲難民危機是選民最關注的話題,而且熱度遠超其他議題。
瑞典人民黨在選戰中選取保護主義和民族主義的路線,指出不當的難民政策將加重經濟負擔,導致犯罪增長,宣稱將限制外國移民,禁止濫用難民權。這迎合了民眾對難民潮的擔憂心理,是其獲得眾多選票的主要原因。
在人民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移民問題一直是最重要的籌碼,因此也有人懷疑部分大的恐怖襲擊的背後都有著人民黨的影子。
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該黨便多次藉助收緊移民政策的議案提升自己的影響力,最近的一次嘗試是2016年的“禁止佩戴面紗”公投議案,讓伊斯蘭教的女人不戴面紗,這種不斷挑逗移民群眾的神經線,無疑是加劇矛盾的手段。
最後,瑞典之所以首當其衝,受此影響之大,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它以往對待移民的態度。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瑞典一直對尋求避難者秉承開放包容的態度。面對難民潮,瑞典也是從容不懼,起初人口僅為990多萬的瑞典,2015年期間卻接納了大約16萬左右的難民,人均接納難民人數超過歐洲任何一個國家。
從此,瑞典就開始不安生了,暴力、強姦、搶劫事件幾乎每天都在上演,對於本土居民的犯罪活動也不在少數。
僅僅3個月後,瑞典政府移民政策就開始轉變,開始宣稱由於住房、學校教育和工作機會的短缺,恐怕無法接受紛至沓來的難民申請,約8萬名尋求避難者因此被擋在門外。
歐洲其他國家也同樣遭受類似的情況,德國科隆性侵事件、柏林聖誕市場血案、義大利縱火案、比利時布魯塞爾“3·22”連環爆炸案、法國尼斯“7·14”恐怖襲擊事件等等,使歐洲儼然淪為恐怖活動頻發的“重災區”。
對此,不管是瑞典,還是歐洲其他國家,紛紛對於難民問題採取聯合措施。
一、解決造成難民出逃的根源
中東等地區長期存在的暴力活動和衝突是大批難民湧入歐洲的根本原因,因此促進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是解決難民危機的根本。
實際上,持續不斷的難民入歐現象其實是歐洲單方面在為美歐共同所犯下的錯誤買單,因為這些戰亂國家的背後都有著歐美國家的影子。
2001年起,美國接連在中東等地區挑起事端,促使阿富汗戰爭等一系列戰爭的爆發,引發了長期的動盪不安。歐盟很多成員國在美國對該地區的軍事打擊上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二、提高南歐地區難民中心的接納能力
俗話說的好,有福同享,有難同擋,不能我們幾家去接納。起初瑞典、德國、法國等國接納了大部分難民,其他歐盟成員國持消極態度,難民中心的接納能力較低,以此拒絕了大部分難民的申請。
三、避免機械照搬“柏林體系”並採取強制性措施
努力轉向實行非強制性的、以團結為基礎和以維護難民的基本權利的柔性化措施,避免難民與政府當局、當地居民之間矛盾衝突進一步激化,維護社會穩定,讓難民接受工作和平有序進行,杜絕流血事件再發生。
四、完善歐洲邊境管理系統
擰緊成員國與歐盟共同責任和團結的紐帶,強化邊境管控,以阻止非法移民的進入。
明確難民身份稽核的標準,增加難民和移民入境、過境的正規途徑,並確保合法難民的基本權利。
因為有部分暴力事件是復仇報復活動,一些武裝分子化身難民,前往歐洲製造恐怖襲擊,一方面是報復歐洲國家對於自己國家造成的災難的攻擊,另一方面是部分恐怖分子將難民當做叛徒,尋求的報復活動。
總而言之,如果難民問題持續發酵下去,勢必還會在恐怖主義之外再衍生出其他安全和社會問題,進而干擾瑞典乃至歐盟的政治和外交的發展。
最終無疑會增加瑞典經濟、安全和社會的不穩定性,惡化瑞典的投資環境,其結果當然不利於瑞典同其他國家經濟合作關係,甚至說是降低歐洲統一市場的全球競爭力。
因此,當務之急是,歐盟及其成員國的政治精英應該儘早出臺完善、可行的一體化解決方案,遏止和化解難民問題及其惡果,消除極端主義和各種安全威脅的社會土壤,以便為瑞典和歐洲整體的復興和持久繁榮創造條件、注入新的活力。也為難民的生活質量提高提供保障,有效合理地解決難民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