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李陽和前妻因為家暴又“火”了一次。
前妻Kim再次發出監控影片,指控李陽家暴女兒,並表示已經離婚,李陽已組建新家庭並誕下子女,指控李陽是邪教領袖。
Kim表示李陽不僅毆打女兒,還和瘋狂英語的成員威脅孩子,不讓她們將遭到家暴的事告訴母親,甚至將家暴行為稱為“中國文化”。
這次發文讓大眾重拾家暴話題,透過這對相愛相殺的過期夫妻思考究竟怎樣看待家暴。
1.李陽是誰?
李陽,1969年出生,瘋狂英語創始人。
你可能沒有學習過瘋狂英語,但是你一定在清晨、黃昏的校園裡,聽到過旁若無人大聲練習口語的青年,他們情緒飽滿張揚,充滿了對成功的渴望,像極了當初的李陽。
李陽的頭銜很多:全球著名英語口語教育專家、英語成功學勵志導師、中國教育慈善家,全國新青年十大新銳人物、全國五百多所中學的名譽校長和英語顧問、北京奧運會志願者英語口語培訓總教練……
其中,全球著名英語口語教育專家、英語成功學勵志導師、北京奧運會志願者英語口語培訓總教練的身份比較能彰顯他個人特質,具有實質意義。
全球著名英語口語教育專家
不可否認,李陽在英語教育方面,用親身經歷總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短期提升英語的方法。他極富激情的演講感染了無數勵志學好英語的青年,改變了他們的命運。
英語成功學勵志導師
李陽透過傳播英語學習方法傳播了甚至超越了英語學習的範疇的東西——成功學。他把兩者結合在一起,除了英語學習,價值觀也交織在其中一同輸出。
北京奧運會志願者英語口語培訓總教練
奧運會志願者英語口語培訓總教練的頭銜是實實在在的工作,容不得誇大,也證明勞了他的成績被國家和社會認可。
2.李陽的經歷
李陽出生於江蘇省武進市奔牛鎮,中學時學習很差,高三期間幾度想退學,妥妥的差生一枚。後勉強考入蘭州大學工程力學系,大一、二年級曾多次補考英語。
為了提高英語水平,李陽從口語突破,用了四個月的時間,在1988年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中獲得全校第二名的成績。
由此可見李陽不是等閒之人,他能夠絕地反擊,突破常規另闢蹊徑迅速把英語成績拉高,英語教育家沒攻克的,一個大學差生做到了,的確能力超凡。
李陽不僅考過了普通大學要求的國家四級,還搶了外語專業的工作做起了同聲傳譯,大四開始便廣泛地參與了大量的國內和國際場合的口譯。
據說世界上有兩個壓力最大的工作:同聲傳譯和心臟搭橋手術,稍有不慎便釀成大禍。僅僅三四年的時間,李陽的英語“瘋狂”到什麼地步可見一斑。
1994年,李陽辭去在廣東電臺的工作,創辦李陽·克立茲國際英語推廣工作室,在中國普及英文、向世界傳播中文。
李陽的課堂學生人數很多,場地也不侷限於教室,數千人甚至數萬人一起演講式上課。這種形式非常李陽,他要的就是這種狂熱的效果。
與此同時,1993年,北京的街頭,而立之年的俞敏洪正提著漿糊桶到處刷小廣告,為自己新開的培訓班做宣傳。一邊是人山人海熱血沸騰,一邊是鬱郁不得志。
3.李陽的價值觀
李陽說:“我對於生活絲毫不瘋狂,我本來沒有想要一個家庭這樣的東西,因為家庭是需要精力、藝術、經營、意志的。我對愛情不執著,我覺得天下女人都一樣,我也不多情。我的太太是美國人,離過兩次婚後來到中國,和我說想讓我和她生個小孩,我同意了,我都不知道她什麼時候懷上小孩的,生下來才告訴我。過了兩三年,我發現這個小女孩被教育得挺好,慢慢地才體會到我是一個父親。一點不浪漫吧?”
李陽對網遊的態度:“所有的遊戲機都應該關閉,所有開發網路遊戲的都應該判刑。”,“自己要在長城做活動,把網路遊戲整個燒掉。”
李陽在某次訪問中表示,他對Kim沒有感情,和她成立家庭只是為了進行中美教育實驗,3個孩子在他看來也只是實驗品。
他的自傳中寫道:“請打擊我吧!請折磨我吧!請攻擊我吧!請侮辱我吧!請冤枉我吧!請迫害我吧!因為你,我終於戰勝了自己!”
以上是李陽比較有爭議的一些言論。從中的確可以看出他對家庭是淡漠的,家庭、愛情在他眼裡是浪費時間,他對感情沒有感覺,甚至為這種冷漠喝彩。
他對事物、對人的理解有一套自己偏激的邏輯,有偏執型人格傾向:自以為是,自命不凡,對自己的能力估計過高,不能正確、客觀地分析形勢,有問題易從個人感情出發,主觀片面性大,對配偶不信任。
4.李陽的婚姻
儘管對婚姻非常不屑,李陽並非不婚族。
李陽的第一段婚姻已經無跡可尋,網上隱約有一些資訊:李陽1998年離婚。對婚姻無感的李陽結婚一點也不晚。
李陽的第二任妻子李金,英文名Kim Lee,美國註冊的英文專業教師,在美國從事英語教學工作。
1999年,李金來到中國,與李陽相識並戀愛。2000年末,李金與李陽共同生活,並在李陽瘋狂英語事業擔任美籍主編, 負責所有出版書籍的校稿和最終審稿,為瘋狂英語發展壯大立下功勳。
2005年他們在拉斯韋加斯登記結婚,2010年在中國結婚,共同孕育3個子女。
看起來這是一樁事業珠聯璧合的跨國婚姻。實際上,這場婚姻早已千瘡百孔。
2011年8月底,Kim在網上釋出家暴照片,額頭瘀血紅腫,耳朵血跡斑斑,膝蓋傷痕累累,稱李陽需要心理治療。
但是這並不是第一次家暴。孩子出生後,Kim漸漸隱退,精力更多用來照顧家庭。而李陽的事業在騰飛,在他心裡工作是第一位的,他從不向Kim披露公司的財務狀況,只負擔日常生活的必要費用,每個月只回家一兩天。
時間回到2011年8月31日“家暴”的那天上午,Kim想在十一黃金週回美國度假,李陽回答絕不可能。Kim喋喋不休一直抱怨了幾個鐘頭,李陽回憶,“我一直咬牙。跟她說,‘你不要再說了,我已經不行了,you shut up(你閉嘴)!’她聲音越來越大,說:‘you! Shut up!(你閉嘴!)’我一下子就暴了。”
李陽看到Kim從沙發上站了起來,“以為她又要發飆了,砸東西什麼的”,李陽一衝上去,“把她按在地上了,我就把她的頭撞到地上了,撞了好多下……”
而他們最小的女兒Lydia目擊了整個“家暴”過程。
這不是第一次,早在10年前,李陽說“當時在辦公室,我們倆打架,很多員工都看到了”。
這一次Kim向法院申請與李陽離婚,兩人的離婚案共開庭三次,直到2013年2月終於有了結果,法院認定李陽家庭暴力成立,判決離婚且賠償,而賠償款李陽未能及時兌付。
5.Kim的性格
Kim和李陽1999年在吉林工作時意外邂逅,一番搭訕後,得知Kim是游泳健將,李陽慫恿Kim跳到湖裡,Kim飛身躍下,“這有什麼不敢?!”她在湖中暢遊起來。可以說當時的Kim是一位果敢率性的女性。
李陽對Kim的工作能力和個人十分欣賞,頻頻發出邀約,Kim加盟瘋狂英語。
員工評價Kim的教學能力、工作能力、應急能力都很出眾。李陽也說:“我們在一起工作,真的很默契。”
但是李陽對Kim的感情只能用日久生情來概括,而Kim想要的婚姻是:早上醒來的時候,醒在你的懷抱裡。李陽沒有時間,或者說他不想要這樣的婚姻。
情感得不到滿足,常年獨自撫養3個孩子,Kim的性格也不再活潑陽光,李陽評價:“她發火會很粗暴、醜惡那種,本身又是那個樣子,你看(微博)照片了對吧。發火像魔鬼一樣。她太多抱怨。”
李陽的妹妹評價Kim:我穿大半個北京城去看她,陪她去醫院,跑上跑下。她當面感謝我。但背後卻跟別人說,我像一個保姆在看管她。
員工中也有人指出Kim歇斯底里。
最讓人迷惑不解的是,2019年Kim發文說:我將永遠愛我的丈夫。家暴是錯誤且不可容忍的。這兩者是同時存在的事實,儘管看起來他們互相矛盾……我們可以原諒某人,但不接受錯誤的行為,也不為錯誤的行為找藉口。
這段似是而非的話,把一個讓全社會譁然的問題,以另一種近似荒誕的方式結束了。留給社會的是一連串疑問:你是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是一個教育工作者,在經歷瞭如此恐怖的家暴後,為什麼還能衷心地原諒並繼續愛一個傷害自己的人?
這一次,大眾對Kim進行了解讀,認為Kim可能有歇斯底里和自虐傾向,心理學家指出,Kim如果有人格偏差,的確會有‘熱衷’激怒對方、‘點燃’對方的傾向。那就真成了一個巴掌拍不響。這和李陽之前對事件的描述不謀而合。
6.一些思考
李陽和Kim是事業成功的典型。他們的矛盾也是當下許多家庭面臨的困境:一方在職場打拼,無暇顧及家庭。另一方迴歸家庭,缺乏社交和溝通,從家庭瑣碎中找不到價值,看不到成長,得不到關愛,心理問題無法及時排解。矛盾像滾雪球一樣,最終誰都無法承載,一怒之下暴力相向。
李陽曾經就家暴問題非常官方地道歉、諮詢心理醫生、上演皈依佛門的戲碼。這些舉動是發自內心的還是為了洗白自己,從他之後的行為可以找到答案。我們看到李陽還是從前的李陽,即使沒有Kim的挑釁,他也透過暴力來解決和子女的問題。
他甚至把家暴粉飾成“中國文化”,然而中華民族自古不崇尚暴力。李陽看到Kim受傷的照片,他的反應不是心痛和後悔,而是厭惡,一句“本身又是那個樣子,你看(微博)照片了對吧”,反映出他極度的自私和冷漠。這與他標榜的“愛”,不管是愛學生還是愛國都是背道而馳的。
他的心理陰暗到照不進一點陽光,原生家庭對他的影響牢牢地把控著他的思維,他無法信任並由衷去理解周圍的人,唯有掌聲、喝彩才能填滿他看似強大其實很空虛彷徨的內心。
糖梅非常同情Kim的遭遇,甚至哀其不幸怒其不爭。走進一場婚姻,原本事業有成、性格開朗的Kim最終變成了一個瘦到脫相,情緒暴躁的女人。
Kim作為受害者選擇了原諒,而她不是唯一一個這樣做的妻子,也不是入鄉隨俗的美國人,這是世界普遍存在的問題,Kim你要清醒一點,家暴的人值不值得被原諒?家暴從來不是無獨有偶,第一次只是一個開始。
許多被家暴的女性既不想如此下去,又無法改變現狀,還深深地依附他人,每天看臉色過活。遭遇家暴的女性經濟不獨立是普遍現象,自我價值感低,長期被人格侮辱,患得患失。只有經濟獨立才有人格獨立,永遠不要忘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性格決定命運。李陽是極其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他享受著被神話、被鮮花掌聲簇擁的快感。一旦被推上神壇,他不可能主動下來,這和他的性格不符,他要贏,要打敗一切阻礙他成功的“敵人”,甚至與自己為敵。50多歲的中年人,一年300多次飛機,每天工作十六、七個小時,事必躬親,分給家人的精力所剩無幾。
李陽打造的是超級個人IP,瘋狂英語的宣傳無一不印著他的肖像,他是瘋狂英語的核心競爭力。李陽等於瘋狂英語,除了李陽,大眾說不出瘋狂英語的其他任何教職員工。
同時代成立的新東方英語,俞敏洪打造了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王國,培養出許多名聲響亮的教育紅人,同樣是總舵主的俞敏洪他的精力更多在新東方的經營,而不是教育本身。
這兩者究竟哪一種更好,其實沒有定論。李陽有自己狂熱的粉絲,即使他有家暴前科、有偏激言論,機構仍然在運營,喜歡他的依舊追隨,討厭他的從開始就劃清了界限。而俞敏洪發表了對女性的不當言論,新東方的市值即刻下跌。
Kim說李陽是邪教領袖,的確,李陽在粉絲面前擁有“呼風喚雨”的能力。但是更多的人是對他行為不買單。我們要的不是瘋狂英語被輿論消滅了,而是消滅家暴,不恰當的價值觀被及時遏制。如果假借教育的名義扭曲“成功”的意義,就像在豢養一頭猛獸,危害的最終是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