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我們經常在影片中看到一些“懶字輩”的動物,但你知道嗎,其實在真實的自然中“懶字輩”動物也曾一度遍佈美洲大陸的各個角落。除了目前還生活在樹上的種類,陸地甚至海洋中也曾留下過它們的足跡。

懶得出奇”的三趾樹懶這些生活在樹上的懶獸,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樹懶,共有三趾樹懶和二趾樹懶兩個主要類群。

三趾樹懶

生活在中南美洲的熱帶雨林中,在生物分類學中屬於貧齒目樹懶科三趾樹懶屬,共有侏三趾樹懶、白喉三趾樹懶、鬃毛三趾樹懶以及褐喉三趾樹懶四種。

從外觀上看,三趾樹懶的口鼻部位較為圓鈍,眼睛到臉頰兩側的地方毛色較深,擁有一對小小的眼睛和耳朵,一副憨直中帶著些許“壞意”的樣子。三趾樹懶究竟懶到什麼程度呢?有一組資料可以說明問題。科學測試發現,三趾樹懶每邁出一步需要12秒,平均每分鐘最多走兩米半,1小時也只能前行100米,比烏龜還要龜速。

三趾樹懶之所以會這麼懶,跟它們的食性和體型不無關係。三趾樹懶以桑科植物的葉子為主食,5公斤左右的體重和不超過60釐米的身長讓它們一次性很難吃太多,而桑科植物在熱帶的生長速度又非常快,往往不等三趾樹懶把一顆樹上的葉子全部吃完,前面被吃掉的葉子就又長出來了,再加上熱帶雨林的環境潮溼,葉子中的水分較多,三趾樹懶在“吃飯”的同時也就兼具著“喝水”了。

靠著一棵樹上的葉子既能吃飽也能解渴,三趾樹懶自然也就沒有“移動自己”的必要了,畢竟在熱帶雨林這種悶熱潮溼的環境裡,待著可以讓身體少增加熱量。當然,三趾樹懶也不是對什麼事情都懶,例如它們對於“上廁所”就很講究,每次排便都要下到地面。在三趾樹懶的皮毛中寄生著一種叫樹懶蛾的飛蟲,它們喜歡將卵產在樹懶的糞便中。三趾樹懶通常要幾個星期才大便一次,所以當它們再次下地大便的時候,上次糞便中的那些蟲卵就已經發育成熟,也就會趁機再次進入三趾樹懶的皮毛中。

這些樹懶蛾死亡後會為藻類提供生長所需的必要能源,而藻類同樣是三趾樹懶的食物。簡單來說,三趾樹懶下地排便是為了讓新生的樹懶蛾有機會進入自己的皮毛裡,從而為自己的食物藻類提供生長條件。

“高空排便”的二趾樹懶二趾樹懶屬於貧齒目樹懶科二趾樹懶屬,分為二趾樹懶和霍氏樹懶兩種,其中二趾樹懶為模式種,是在1758年由瑞典著名博物學家林奈命名的。和親戚三趾樹懶一樣,二趾樹懶同樣生活在中南美的熱帶雨林中。

值得注意的是,二趾樹懶的後肢也是三個趾頭,只有前肢為二趾。二趾樹懶在體型上稍大於三趾樹懶,口鼻部相對狹長;鼻子有點像豬;額頭較低;臉頰和口鼻的毛色較為接近。雖然也屬於貧齒目,二趾樹懶卻擁有三趾樹懶所不具備的發達臼齒,這使得它們的食譜更加廣泛,除了樹葉、漿果這些正餐外,還能夠啃食較硬的樹皮,甚至拿小型齧齒目來開開葷。

從化石記錄看,二趾樹懶的祖先應該是某種善於攀爬的小型地懶,後來為了適應環境,才爬到樹上生存,它們與巨爪地懶的關係,要比和三趾樹懶更近。

也正因為如此,一些人認為應該講它們分類到地懶類的巨爪地懶科下。除了在親緣關係上並不親密,二趾樹懶在生活習慣上也和三趾樹懶有諸多不同。

如果你站在一棵樹下觀察二趾樹懶,那麼最好提前做好防護,因為如果這個小傢伙有了便意,而此時又沒有轉移到另一棵樹上的必要,它就會毫不猶豫的將“粑粑”空投下來,而不會刻意的下地如廁。

並非都是龐然大物的大地懶科

說完了樹上的樹懶,再來看一下陸地上的地懶,這可曾經是懶獸家族中數量最龐大的一個群體,共分為大地懶科、巨爪地懶科,以及磨齒獸科。提到大地懶,想必很多人會想起《與古獸同行》中那個身高達到6米,體重超過4噸,可以拍死毀滅刃齒虎的大塊頭。

不過,大地懶科下也並非都是這樣偉岸的型別,一些體型較小的種類由於骨骼、基因等方面的因素,也被置於這一科下,它們的體長通常不超過2米,這其中最著名的要算是沙斯塔地懶了。沙斯塔地懶也叫遲緩獸面地懶,生活在更新世的北美洲,體長1.6米左右,體重約160公斤。在美國西南部的墨西哥州以及亞利桑那州都發現了沙斯塔地懶生存的痕跡,這其中不僅有骨骼,還有肌肉、皮毛、甚至糞便化石,是儲存較為完整,可供研究資訊最多的地懶之一。

透過這些資訊,科學家不僅測算出最後的沙斯塔地懶生存在距今1萬年前,還了解到它們生前以多種多樣的植物為食(糞便化石中共發現72屬植物)。

希德的家族—巨爪地懶科巨爪地懶是《冰河世紀》中希德的原型,為何這麼說呢?

這是因為《冰河世紀》所選擇的背景在較為寒冷,大片地區被冰雪覆蓋的北美洲北部(北極圈),根據化石記錄考證,巨爪地懶中最大的一種曾經出現在加拿大育空、美國阿拉斯加等地區,是懶獸家族,乃至整個貧齒目中唯一涉足北極圈的種類。

能夠在其他懶獸所扛不住的寒冷環境下生活,巨爪地懶自然有它們的獨到之處,除了又粗又長又密的皮毛可作為天然的“外套”,阻擋冷空氣的侵襲外,較強的活動能力也是它們成功的關鍵因素。研究發現,地懶的祖先原本生活在相對溫暖的南美地區,在巴拿馬地峽消失南北美相連後開始逐漸向北方“進軍”。

在這一過程中,巨爪地懶由於後足上爪子結構和其他的懶獸不盡相同,因此整個後足都可以充分地腳踏實地,從而支撐起龐大的身軀(巨爪地懶通常超過3米)走更遠的路。目前已經發現的巨爪地懶共有3-4種,它們的共同特徵是:嘴巴的尖端部分較短;上下牙齒呈犬牙狀,並能夠上下研磨。

不能直立的舌懶獸舌懶獸屬於地懶家族中名氣較小的磨齒獸科,這一科最早出現在漸新世以後,在上新世到更新世期間發展最快,體型呈逐漸變大的趨勢,舌懶獸就是該科大型化的代表。舌懶獸生存於更新世時期的南美洲以及北美洲南部,體重可達2噸,直列起來的高度不低於4米,擁有一口拱形的臼齒,用來磨碎樹葉。其拉丁文名字直譯過來的意思為“弓形牙齒”。

舌懶獸擁有像巨爪地懶和大地懶那樣,可用來獲取食物和自衛的鋒利的大爪子,也擁有粗壯的尾巴,但後肢相對較細。古生物學家由此推測,舌懶獸無法靠後肢和尾巴的力量支撐起身體,只能完全以四族著地的姿態行走。

“攻入海洋”的海懶獸

除了陸地和樹上,懶獸家族中的一些成員還成功“征服”了海洋,它們被稱為“海懶獸”。

海懶獸生活在晚中新世到晚上新世的南美海域,以海藻為主食,因此也叫海藻食獸。海懶獸是目前發現的唯一一類兩棲生活生活的貧齒目動物,為適應水生環境,它們的尾巴和四肢要比陸地上的親戚更加扁平,接近船槳形狀,巨大的爪子則可以牢牢抓住海中的岩石,口中長滿眾多粗大堅固的牙齒,用來磨碎食物。

化石記錄顯示,早期的海懶獸牙齒被砂石磨損較為嚴重,晚期的則儲存相對完好。

一些學者推測:這是因為早期的海懶獸只能在砂石較多的淺灘取食,所以牙齒磨損嚴重,後來隨著游泳能力的增強,可以進入到更寬闊的海域中,啃到砂石的機率也就小了很多。

至於海懶獸為何會“勤奮’的嘗試下海,一些人認為是這是海懶獸的祖先在面臨食物短缺的處境時,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

原來“懶字輩”的動物不止有樹懶,還有地懶、海懶......

8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731曾瘋狂培育的炭疽桿菌又雙叒出現了!它究竟多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