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1》

時過境遷,或許你早就忘了Ta的模樣。

但你一定記得,Ta說話的語氣,Ta身上淡淡的香味,還有Ta白得發光的襯衣上精緻的扣子。

而讓你記住這一切的,都是細節。

在匆匆人海里,與很多人擦肩而過,但總有人會讓你難以忘記。

那些停留在腦海裡的模糊印象,就是由細節所串聯。

細節是零散的、細微的、平凡的,但作用卻不可小覷。

在泡茶這件事上,尤其如此。

對於真正講究的人來說,即便是一泡再難得的茶,但如果沖泡時水溫、水質或者注水方式不恰當,它都有可能被拒絕。

好在,這些年注重沖泡手法的人越來越多。

其實並不需要花裡胡哨的動作,簡簡單單,泡出白茶真味就好。

有的時候,那些所謂香氣不足,醇度欠佳,湯感苦澀的不良體驗,只是遭遇了錯誤的沖泡。

真正的泡茶,於細節處見真章。

《2》

錯誤沖泡一:用紫砂壺泡白茶

茶葉與茶具的關係,十分密切。

甚至可以說,不適合的茶具,不僅會對茶湯的口感產生巨大影響,更會破壞品茶者的體驗。

好茶要用好器泡,這樣才能相得益彰。

但對於每一款茶而言,由於特點不同,工藝不同,各自適合的茶具也不盡相同。

比如紫砂壺,許多人喜歡用來沖泡熟普,稱其泡出來的茶湯更好喝。

事實證明,紫砂確實可以把熟普當中的一部分雜味去除。

可如果用來沖泡白茶,那是真真不合適。

原因在於,紫砂壺是特殊的雙氣孔結構,會大量吸附茶葉的香氣和滋味。

尤其遇到了小清新的白茶,若用紫砂壺泡,會大大影響其鮮香醇爽的風味。

紫砂壺泡出來的白茶茶湯,略顯老沉、刻板,不復當初的空靈、純淨、鮮爽。

當初層次豐富的香氣,也變得不清晰,不明瞭,只是粗略的一股茶味罷了。

分不清蓋子上的香,是毫香還是草藥香,也聞不出花香的變化。

雖然說不上難喝,但絕非白茶原本的韻味。

而真正適合用來沖泡白茶的,是白瓷蓋碗。

細膩光潔的釉質,不吸香也不吸味,能夠完完整整呈現出白茶的香清甘活。

空靈鮮爽的湯水,馥郁婉約的茶香,茶湯入口,簡直妙不可言。

《3》

錯誤沖泡二:泡茶前從不燙壺溫杯

燙壺溫杯,指的是我們將泡茶、喝茶要使用到的茶具。

比如蓋碗、公道杯、茶杯等清洗乾淨後,需要再用沸水燙一遍。

有的人在泡茶時,往往會忽略這個步驟,直接開始沖泡。

雖然燙壺溫杯看上去可有可無,可實際上,每個動作都有存在的意義。

愛茶之人,對白茶品質要求高的同時,還格外注重茶具的清潔。

用清水洗乾淨以後,再用沸水燙洗,即能消菌防毒,也能讓自己喝得更放心。

這一點,在待客時,顯得尤為重要。

並且,沸水還能去除蓋碗中的水味,以及其它可能存留的異味。

如此一來,用乾淨整潔的蓋碗泡白茶,還茶葉原汁原味。

另外,燙壺溫杯後,可以趁著蓋碗中還留有餘香時,聞白茶的幹茶香。

由此可見,雖看似是一個小小的習慣動作,背後卻藏著諸多道理。

《4》

錯誤沖泡三:純靠經驗投茶

曾經問過身邊的朋友,你們平時泡茶怎麼控制投茶量?

他們的回答大同小異,有人說“沒仔細想過,泡得多了就有經驗了”,也有人說“看心情吧,隨手抓一把,是多少就多少。”

且如今看來,依舊有很多人泡茶時,是這般“佛系投茶”。

只有少部分講究一些的茶友,會認真地計較投茶量,並且按照茶水比例來計算出一個合理的投茶量。

很顯然,後者更加嚴謹,直接用資料說話。

而我們泡茶,雖然是件輕鬆隨性的事情,但也不能缺少這份嚴謹。

經驗之談,用110毫升左右的標準蓋碗泡白茶,投幹茶5克即可,不多也不少。

合理控制茶水比例,有利於泡出一杯濃淡適宜的茶湯。

雖然按照日積月累的泡茶經驗,確實可以做到熟能生巧,但精準投茶這件事,還是交給克秤吧。

用眼睛能看到的準確,才是真正的準確。

就如有位茶友所言,“以前泡茶都是隨意,有時候好喝,有時候又不好喝,根本喝不準。現在知道了茶水比例,才知道白茶原來這麼鮮爽淳和。”

所以人們常說,有對比,才出真相。

嚐到了好喝的滋味,又怎麼捨得放棄它,繼續隨意投茶呢?

《5》

錯誤沖泡四:悶泡

有個詞,叫做冤家路窄。

在沖泡界裡有一對冤家,屬於老死不相往來的那類,乃是“悶泡”和“快出水”。

要說二者的區別,就在於出湯的時間。

悶泡,一般是在沖泡過程中,合上蓋子,保持內部高溫狀態,使茶葉的物質過量析出。

總有一些茶友,偏愛悶泡,只因為它講究的是“慢”。

並且,喝茶時尤其喜愛那股濃釅苦澀的湯感,因為只有這樣,才覺得有茶味,夠霸道。

把大量的茶多酚和咖啡鹼泡出來,喝下肚子,因為他們堅信“不苦不澀非好茶”。

但事實是,好白茶不建議悶泡。

一悶泡,白茶的前幾衝滋味就會格外濃烈,而後面幾衝又淡得很快。

如同坐過山車那般,大起大落。

所以,悶泡不僅會讓湯水變得苦澀,還會縮短耐泡度。

不論從哪個方面看,都對好白茶無益。

況且,任何好茶追求的都不是濃,而是湯感醇厚,白茶也不例外。

要知道一個道理,濃非厚,淡非薄。

悶泡這般“摧殘”白茶的方式,還是少用為妙。

正確的泡茶方法,應該是快出水,也就是從注水到出盡大部分茶湯,速度儘量要快,控制在7-8秒左右最好。

快出水,才能最大程度發揮出白茶的特點,能更好顯現出鮮、甜、淳的品質。

《6》

錯誤沖泡五:不瀝乾茶湯

前面一點提到,如果讓茶葉長時間浸泡在水中,內質就會不斷釋放。

也就是說,茶湯會變得越來越濃,越來越苦,直到飽和。

而出湯結束後,若茶湯沒有徹底瀝乾,依然是在進行著悶泡。

可想而知,大量的苦澀物質,濃縮在少量的餘水裡,必然是苦不堪言。

雖然再次沖泡時,新注入的水會稀釋這些茶湯,但這樣的做法,無疑是江心補漏,為時已晚。

茶葉的毛孔早已被徹底開啟,苦澀物質猶如洪水猛獸,源源不斷地釋放。

故而,後續無論如何調整沖泡手法,都覺得帶有揮之不去的苦澀味。

原本打算循序漸進,緩緩釋放的內含物質,卻因為沒有瀝乾,而破壞了規矩。

一杯好茶,毀於一旦。

所以,出湯時切勿怕麻煩,儘可能地翻轉手腕,直到蓋碗中的湯水一滴不剩,再放下蓋碗也不遲。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一步一步做好,才是正解。

《7》

泡茶這件事,和其它事情並沒什麼區別。

無外乎就是勤奮加天賦,世上大多數事都是如此。

對於普通的茶客來說,一心撲在泡茶上,這點很難做到。

畢竟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喝茶,只是一種閒情雅緻。

但是,凡事都貴在積累。

泡茶也並非沒有竅門和技巧可言。

懂茶的人,透過對沖泡過程中的種種細節,打造茶湯的好口感。

因為熱愛,自然就會慢慢培養出興趣。

7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5件倒黴的事兒,天氣太熱導致玩具鴨子融化,最後變成一灘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