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什麼是觀念?人出生之後,大腦是空白的,還是有很多先天的觀念?或許你沒有認真思考過這些,但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因為它涉及到人類知識的起點,歷史上有兩位哲學家對這個問題有過深入而持久地思考,今天我們來聊聊,今天的內容有點抽象,有興趣請耐心看完。

這本書書名是“人類理解論”,探討的是人類如何理解世界的,洛克說,這本書的目的就是:理解人類是如何理解的。而要理解就需要有觀念,觀念是我們產生理解的基礎,我們需要藉助於各種觀念來描述和理解世界,就像我們要觀察一幅畫,首先我必須要有關於畫家、畫、色彩、畫板、畫筆等等觀念,其次在觀察中,還會出現各種感受,或者產生一些想象,美好,愉悅,噁心的等等觀念,有了這些觀念,我們才能觀察和理解,甚至欣賞一幅畫。那具體什麼是觀念呢?在英文中觀念是“idea”,觀念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映,更具體說是在感覺和知覺基礎上形成的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形象。洛克說,觀念是一個人在思考時,理解中所有的任何物象,包括幻想、意念和影像或者大腦能想到的任何東西。

那緊接著,人的觀念是從哪裡來的呢?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呢,或者說兩者皆有呢?我們從笛卡爾的思想談起。在洛克之前,理性主義哲學家笛卡爾提出了著名的“天賦觀念”的說法,而且笛卡爾提出有三種觀念:

第一種是透過感官獲得的觀念,也就是外來的觀念,比如花草樹木,日月星辰,這類觀念不一定是真實確定的,因為我們的感官往往產生錯覺,比如看到水裡面的筷子是彎的,但實際上不是,這類觀念需要理性去審視其真假;

第二類觀念是天賦的觀念,是透過理效能清楚明白地知曉的觀念,比如數學和幾何學的公理,邏輯學的範疇,上帝的觀念,以及思維中“我”的觀念等等,這些都是無法感知的,是天賦的,是理性所固有的;

第三類是捏造的或者說幻想出來的觀念,比如金山銀山,長了兩個翅膀的白馬,九頭怪等等,這類觀念只要稍加理性的審視就知道是假的。

其中第二類天賦的觀念,才是普遍確定和絕對正確的觀念,笛卡爾認為這些觀念是理性所固有的,不是透過感官經驗來感知得到的。這裡最為著名的就是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笛卡爾在經過了普遍和徹底的懷疑之後發現,我們絕對無法懷疑的,是這個正在懷疑的思想,因為我們沒辦法說一個什麼都不是的東西正在懷疑,所以,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其實也是翻譯成:“我在思想,所以有我”。

我在思想”,就是我在認識,在思考的意思,笛卡爾把“我在思想”作為認識的確存在的證據,因為它是我們認識的前提,哪怕是我們在懷疑,也是一種思想活動,而後一句“所以有我”,這裡的“我”是一個精神的實體,是思想者,但“我”並不是從“我思”從推論出來的,如果是推理的話,那麼就比如需要另外一個前提,而這裡的我思和我在,是一種必然性。

思想離不開思考者,而這個思考者還不是一個物質性的存在,可以看成是一個精神性的“自我”,或者說“我”是“思”的主體,笛卡爾把它稱之為心靈或者靈魂。在這整個過程中,笛卡爾獲得“我思”和“我在”的觀念,都只是透過純粹理性的思辨而獲得的,並沒有藉助於任何感知經驗,這也是笛卡爾思想被稱之為理性主義的原因,我們的認知的起點是理性,是基於某些天賦觀念。總之,天賦觀念是笛卡爾哲學思想的核心,我之前也介紹過笛卡爾的合集,大家可以去翻看之前的影片。

但天賦觀念真的存在嗎?洛克提出了質疑,他說:有些人認為,理解中的一些天賦的原則,原始的意念,彷彿就像印在人心上一樣。這些意念或者觀念是天賦的,但真的這樣嗎?洛克是怎麼樣反駁的呢?

洛克說,如果說某個觀念是天賦觀念,那意味著每個人都具有,也就是這些觀念是每個人都普遍同意和認可的,而且是人在出生之初就與生俱來的觀念,這樣才可以說是天賦的觀念。洛克從兩條,他認為最具有代表性的天賦原則或者天賦觀念入手論證。這兩條原則就是:凡存在者存在;一件事物不能同時存在而又不存在。這兩條原則其實非常古老,也是邏輯學的兩條最基本的定律:同一律和矛盾律。這兩條定律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哲學家巴門尼德,巴門尼德提出了存在論的兩句名言:“存在者存在,非存在者不存在;存在者不存在,非存在者存在”。之前我詳細介紹過兩句話,這裡就不展開了。

洛克說的:存在者存在,也就是同一律;一件事物不能同時存在,而又不存在,這就是矛盾律。同一律與矛盾律是一條規律的兩個方向,同一律是一種肯定的形式,矛盾律是否定的形式。這裡比較抽象,我們來舉個例子,我是小播,當且僅當我是小播,這是存在者存在,這是同一律,這個命題就是絕對正確的,不證自明的,類似於說A是A。而我是小播,而且我又不是小播,這顯然是錯誤的,因為違反了矛盾論,也就是一件事物不能同時存在,而又不存在。當然,這裡的前後兩個“小播”,要確保談論的是同一個小播,這裡其實也包含了同一律,邏輯學內容這裡也不展開了。

基於這兩條最基本的原則,洛克說,這兩條定律應該是,最有權利配得上天賦原則的了,但即便是這樣的天賦觀念,也並沒有得到所有人的同意,而且大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它們,比如兒童和白痴就沒有這些觀念。如果要讓一個觀念是天賦的,那麼必須是心靈中印有的一些觀念,而且是不需要知覺或者理解就能知道的,但是兒童顯然不知道它們,所以,這個觀念不是天賦觀念。

你可能有人說,兒童和白痴可能只是還沒有意識到自己有這樣的觀念而已,並不能說這些觀念,沒有在兒童的心靈裡面。針對這樣的質疑,但洛克又反駁說,如果一個觀念是天賦的,但又說人心不知道它,沒有意識到它,那隻能說明這個觀念,並沒有在人心裡面。換句話說,如果一個觀念不被人心所知,又說這個觀念在人心中,按照這個邏輯,也可以說,所有的觀念都在人心中,因為有可能我們還沒意識到而已,這顯然是不合理的。

洛克說,如果一個觀念我們現在還不知道,那就表示這個觀念並不是先天賦予的,並沒有普遍在人們心裡。比如古人沒有手機、電腦的觀念,而現代人有,你不能說手機、電腦的觀念是天賦觀念,只是古人還沒有意識,不知道而已。洛克認為,不知道就是沒有,有的人不知道的觀念,那這個觀念就不是普遍的觀念,也不是天賦的觀念。因為天賦觀念的前提就是所有人,不需要感知,不需要理解就天然具有的。

如果天賦觀念是自然印入心中的,那麼兒童就不該不知道它們;而且一切嬰兒,和有心靈的動物,必然在理解中都有這些觀念,必然都知道這些觀念而且同意這些觀念。但我們發現,有的人是不知道的,那麼如果說“在理解中”而“不被理解”,在“人心中”而“不被知覺”,那就等於說,一件事物同時在心中或理解中,同時又不在裡邊。這顯然和我們開始說的 “凡存在者存在”,“一件事物不能同時存在而又不存在”,兩個原則是相互矛盾的,而這兩條最有權利被看成是天賦原則都被否定了,那麼洛克說,其實不存在任何天賦觀念。

同樣,除了論證人類沒有所謂的思辨的或者理性的天賦觀念,洛克還證明也沒有所謂的實踐天賦觀念,比如公平、正義,道德感等等實踐道德觀念也都不天賦的,因為天賦觀念是不證自明的,所有人都承認和同意的。而所有的道德的原則都需要人心的推論、考察和運用,才能發現它們的真實性,這裡的論證就不展開了。另外,關於上帝的觀念,也並不是天賦的觀念,因為在沒有基督教的國家,很多人並不知道什麼是上帝。而且,即便是所有的人類都有一個上帝的觀念,都聽說過上帝,但我們也不能說這個觀念是天賦的,因為很多人對上帝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就像火、熱、日和數等等觀念一樣,每個人對他們的理解是不一樣的。

所以,總結起來,在《人類理解論》的第一部分,洛克就批判了以笛卡爾為代表的“天賦觀念”學說,而且是從思辨的和實踐的觀念兩個方面,都否認了有任何天賦觀念的存在。同時,洛克說,如果觀念不是天賦,那麼觀念所組成的真理、命題、知識也都不是天賦的。同時,洛克補充說,即便嬰兒在胎裡面,對於飢餓、乾渴、暖熱和痛苦,有一些微弱的觀念,可是我們完全看不到他們有任何確定的觀念。嬰兒就像一張白紙,他們的各種觀念,都是由於他們經驗到,觀察到,或者親身所經的事物來的。那各種觀念是如何形成的,它們又是如何演化成知識的呢?我們下一篇文章接著聊。

2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七星彩規律「2640」精準芝麻差分彙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