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呼吸和走路大概是最頻繁的兩種人體動作。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人的腿腳可能會出問題,有的人走很短的路就需要休息,有的人步履蹣跚走得慢,還有人走起路來左搖右擺、姿態彆扭。這些變化看似與年齡有關,但很多時候卻反映了身體的病變。

步態出現明顯變化的大多是老年人,其中有些步態的改變與老年人身體退行性變化有關,還有一些改變卻可以反映某些身體病變。在一些老年人及部分中年人中,常常會出現間歇性跛行的情況。所謂間歇性跛行,是指在走路時,剛開始比較正常,但走一小段後(500米左右)腿部會出現痠麻脹疼等症狀,若繼續行走會出現像腿瘸一樣的步態,休息後又會有所好轉。出現間歇性跛行,多是由於腰椎管狹窄引起的。下肢動作由經過腰椎管的神經來支配,在運動的過程中,本就狹窄的腰椎管會變得更窄小,神經壓迫會逐漸變得嚴重,於是就會引發麻木、疼痛並影響下肢動作的協調性。稍作休息後,腰椎附近的組織得到放鬆,神經壓迫的情況得以緩解,腿部無力、痠麻脹疼的情況也會減輕。根據連續正常行走路程的長短,可反映腰椎管狹窄的嚴重程度。老年人能連續行走超過500米以上基本算正常,能連續行走的距離越短,腰椎管狹窄的程度就可能越嚴重。

除了間歇性跛行外,腰椎管狹窄的患者還有以下幾種表現:逛超市時,喜歡推著購物車,並喜歡弓著身子,將一部分身體的力量壓到購物車上;在上、下樓梯時,腰椎管狹窄的病人更喜歡上樓,下樓時會感覺不舒服也比較吃力。這是由於弓著身體可以將一部分身體重量壓到購物車上;上樓梯時身體前傾重心前移,腰部也略向前彎,腰椎後間隙增加,可以使椎管的空間增加,減輕壓迫;下樓時,身體需要挺直,腰椎後側間隙變小,壓迫加重,所以才會出現這樣的現象。間歇性跛行除了可能與腰椎管狹窄會導致外,也可能因動脈硬化所致。不過,動脈硬化引起的腿部症狀不會因為身體前傾、直立,上樓或者下樓出現緩解,無論什麼姿勢,症狀都是一樣的。

另外,可透過走直線測試進行步態評估:在開闊的空間選取一段10米的直線,然後在安全的前提下(家人陪同),閉著眼睛走完這10米的直線,若走到終點時,偏離選取直線在15cm左右算正常,偏離超過40釐米就可能與脊髓型頸椎病有關。經過頸椎的脊髓與大腦連線,具有向下傳輸大腦訊號的功能,也能反向將下肢的訊號傳遞給大腦。頸椎段脊髓受壓迫後,就會引發資訊傳遞不暢,身體的各種感覺功能也會減弱,就會出現閉眼走直線偏差較大的情況。

此外還有步頻測試。步頻測試主要用來計算單位時間行走的步數。例如,可累計10秒鐘內的行走步數,老年人走15步以上算基本正常,若在10步及以下,表明邁步速度緩慢,有可能是帕金森病的早期。若同時伴有步幅減小(正常走路邁一步,前腳尖到後腳尖的距離約60釐米,帕金森病早期可能步幅會減小到30釐米左右)、容易摔跤、腳拿不起來、單側發病等症狀,早期帕金森病的可能性增加。

上面僅以三個簡單的例子提供參考。無論是哪種異常步態,都應引起重視,請及早去醫院做專業的檢查和治療。

6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百年前的野蠻一幕重演!美國巡邏隊掄鞭子抽打移民,人權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