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從小縣城來到大上海,如果有個好閨蜜能為你安排工作,介紹物件,還總在你孤單落寞的時候陪在身邊,那麼,當她終於嫁了一個有房的本地人,事業還步步高昇,你會為她的愛情事業雙豐收,由衷開心嗎?

在《婆婆的鐲子》裡,查曉萌沒有,反而因為自己愛情不順、事業無望,做出了瘋狂的舉動去留住男友,可當她幡然悔悟想要“求原諒”時,得到的,只是閨蜜一句“再說吧”。

《親密陷阱》一書中講到:現代生活剝奪了我們的傳統資源,過去眾多社會網路提供的安全感和情感關係,人們現在希望在愛人一個人身上找到。愛情已經不堪重負,人們對愛情期望太多。

人們想要實現期望,終究要靠自己,而查曉萌的結局,原來早已註定。

先說劉茵。

她就是查曉萌的好閨蜜。就像每一個獨自在外打拼的年輕女性一樣,她有著對愛情的嚮往,對事業的堅持,對生活的不屈不撓,也如大多數婚後的女人一般,有著婆媳相處的進退,家庭與事業的權衡,金錢與理想的糾葛。

只是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就在這一次次選擇中產生。當一對情侶成為夫妻,首先繞不開的就是“彩禮”,劉茵也不例外。她自知,一貫優秀如她,卻並未得到過父母的看重,只是內心深處,總是萌生著被父母認可和愛護的渴望。

她以為,事關終身大事,或許父母會大局為重,會理解她的驕傲,會成為她的底氣,可她再一次錯了。在雙方家長正式見面時,父母早已將她“不要一分錢”的囑託拋之腦後,反而打著家鄉風俗的藉口“獅子大開口”。

可同時,父母並沒有等值的嫁妝給她,有的只是8床棉被,而索要的彩禮,無非是為了給兒子買婚房。原本,於婆婆而言,劉茵就是一個想透過婚姻,實現階層跨越的外地女人,這下,父母不僅沒有撐起她的驕傲,反而讓她尚未過門,就被婆家看輕了。

但不得不說,這個風俗之所以能流傳至今,或許就是為了給婚姻增添些許煙火氣,讓人們撕開理想化愛情的幻想,窺見婚姻的瑣碎。只是,有的人,漸漸被瑣碎消耗掉了浪漫,而有的人,卻靠著愛與理解,築起了一個溫暖的港灣。

劉茵屬於後者。於她而言,無論婆婆如何看待,她的婚姻,是她與石磊三年愛情的結果,是她不被世俗干擾的一片淨土,也是她想要一直守護的樂園,而支撐起家的責任,從來都不是靠其中一個人,而是兩人齊心協力的共同承擔。

所以,既然公婆出的首付,那麼裝修新房的錢,必須她來出;所以,當石磊假借升職,從婆婆那裡得到了她需要的20萬後,她堅持要分期還款;所以,當石磊的專案出問題後,她說服婆婆一同挨家挨戶地拜訪,解決了老石家被街坊鄰居堵門的難題。

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自然也沒有無緣無故的尊重。婆婆對劉茵態度的轉變,無非是看清了她對兒子的一片真心,看到了她的善良和責任,感受到了她真誠與包容。說白了,尊重從來都不是靠爭取來的,而是靠贏得。

​對事業有目標,對愛情有堅守,對人生有方向,這就是劉茵能靠自己,一步步地朝著更美好生活,逆襲而上的原因吧。

再說查曉萌。

她和劉茵是從小一起長大的情義,對於事事都衝在她前面、擋在她前面的劉茵,她自是格外看重,曾經一起窩在小出租屋裡開心地吃泡麵,互相陪伴的感情,彷彿無論過多久,都不會改變。可這一切,竟在悄無聲息中,變了。

若說,作為閨蜜的劉茵,終於嫁給了一個有本地戶口,有房,愛她的男人,會讓查曉萌心生羨慕的話,那麼,作為同事的劉茵,突然間升職加薪,再也沒空與她細敘閨蜜情義,傾聽生活煩惱,就漸漸點燃了她心中的妒火。

而這最後一根稻草,很快就壓下來了。在上海這個大都市,除了閨蜜,她唯一能依靠的就只有男友麥通了。她眼看著好閨蜜安了家,有了幸福的小日子,便再也按捺不住心中對於家的渴望,於是,她開始催婚,催買房。

​其實,一個女人想要結婚沒有錯,想要婚房也沒錯,想要過上安穩的日子更沒錯,但卻不能忽略雙方的現實條件,不能妄想與經濟實力差距過大的生活,更不能因心中的偏執,而摒棄當下的一切美好。

不巧的是,查曉萌正是這般。按常理說,若男友在高檔餐廳,不僅精心安排了燭光晚餐,還親自獻唱了一首浪漫情歌,當眾求婚,那結果,即便不是感動的當場答應,也會被這番用心打動吧?

​查曉萌沒有。她不僅沒答應,反因求婚沒有婚戒,而男友送的,只是一枚對其來說很重要的徽章,生氣不已。原本,女人對於婚姻,就有著各種各種的幻想,想要一場理想中的求婚,本無可厚非,只是不要背離了“內容大於形式”的初衷才是

若說,她對婚戒的執著,尚可理解,那麼,她對房子的執念,就太過於瘋狂了。她以為,她和麥通的感情出現這一系列的問題,是由於沒有房子,卻看不到自己的初衷,早已被心中的執念帶偏了方向。

即便麥通,只是想帶她看一場喜歡的電影,也會被認為不務正業,不如趁這時間去多賺錢,繼而生氣地離開。雖說,買房很重要,可若人生中,除此之外再無任何生活樂趣可言,那是不是太可怕了?

​直至,她偷偷拿走劉茵的傳家寶玉鐲,去換取了房子首付,任憑劉茵幾次三番的要求歸還,也還拒不承認。終究,她的執念太重,以至於連底線都棄之不顧了,她捨本逐末的瘋狂,換得來只是閨蜜離心,麥通的無法忍受。

寫在最後。

同為小縣城裡走出來的女人,一個活成了人生贏家,一個卻處處失意,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說到底,兩人的認知差異,造就了結局大不同

第一,愛情唯有互動,才能良性迴圈。女人想要一個家,就會想要一個屬於自己的房子,來承載對家的幻想,對於這點,兩人都不例外。但區別是,在劉茵的認知裡,房子是需要兩個人共同努力創造,才有家的感覺;但查曉萌卻把所有的壓力,自然而然地轉交給了麥通。

​她忘了,人們在感情中想要的,永遠都是能互相扶持,持續輸出價值的人,無論是情感慰藉,還是生活支撐;但抗拒的,永遠都以愛之名的道德綁架,且心安理得去行使權利,又理直氣壯去拒絕付出。

第二,人生唯有拎得清,才能不斷迭代自我。若想在大城市立足,那經營事業方為最可靠的途徑。在這方面,劉茵自不必說,年紀輕輕就當上了人事總監;而查曉萌不僅毫無計劃,甚至當劉茵建議她努力考證,以便升職加薪為買房貢獻力量時,她卻妄自菲薄起來。

​是她真的沒有能力嗎?不然。劉茵可以給她介紹工作機會,可若她不能創造價值,公司自不會留她;劉茵可以給她介紹物件,可若她本人毫無吸引力,兩人也不會在一起多年。她的結局源於拎不清,即,認不清自己,也不懂得自省,更無從補救。

所以,劉茵的公私分明,在她看來是不講情分;劉茵的規勸上進,在她看來是藥不對症;甚至,麥通的坦誠相告,在信念缺失的她看來,也不過敷衍了事的藉口。她忘記了自己的初衷,看不到麥通的內心,又無法明辨是非,終究在慾望中迷失了自我。

可人生路上,誰不是在跌跌撞撞中成長,在試探糾錯中找到方向,在拼盡全力中看到希望?往往,一個人最可怕的狀態就是,別人給你講感情,你卻在講出路;別人給你講出路,你卻在逃避;別人想要暫時逃避,你卻在不依不饒。

查曉萌的失意,無非是想要愛情,卻不能一起承擔;想要安穩的生活,卻不能拼盡全力;想要的太多,而能給又太少。

可終究,人們會明白,安全感是自己給的,底氣是實力給的,想要的一切也要靠自己,而我們總要學會去認知自我,感知他人,看清世界。

1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答疑支招篇:大客戶銷售的技巧有哪些?